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maggie潘


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是一本好書,政治見解可以不同,但對青年人成長還是很有啟迪和教益。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成長,同樣受一本小說的影響,即意大利的牛虻,他本人書中的形象,也枯似牛虻,牛虻是世界名著,曾拍成電影在我們國家放映過,思想性、文學性很強!


老人新手新手



先拋開時代、作者什麼的,就說這本書。

其實挺好看的——9歲時候的我覺得《鋼煉》比莫泊桑、笛福、司湯達什麼的容易接受多了。後來家長髮現我看起小說來非常瘋,為了防止影響學習,是的,就是這麼偉光正的理由,把文學類課外書的配額狠狠砍掉了。所以在今後兩年裡,有偉光正光環加持的《鋼煉》是我唯一的被窩及廁所讀物。

也許我掉進俄語坑的命運就在那時顯出了端倪。(如果我有機會看見已經成了老爺爺的我男神,我一定得告訴他:您老對我的悲催人生負有一定責任。)

中考前經常熬夜刷題,其實每天等爸媽睡了之後,我就會把小學時候看的小說們拿出來複習一段,這時候發現誒嘿,當年忽略掉的一段其實挺重要的,柯察金同志是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啊。誒嘿,書裡的一些當年沒看懂的部分其實是在講性啊!

所以啊,在說話之前,先去把書看了。這是看法一。


再摘抄一段學界的話:《鋼煉》不是作者的自傳。雖然基本素材取自作者的人生經歷,但是,這是小說,不是自傳。這點還是要搞清楚的。

看法二: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學水平肯定不能跟文豪比,這本書當年的轟動效應也的確和他的殘疾有關。讓朱彥夫、張海迪去跟莫言比筆力,肯定是不科學的。但是,一個行動能力被剝奪到如此程度的人還能去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的確怪不容易的啊。

為什麼9歲時候的我會覺得《鋼煉》非常好看,莫泊桑啥破玩意呢?正是因為作者的文學素養有限——放不出太多文學理念、文字技巧的大招,只是樸素地講了一個故事。9歲時候的我也就知道看故事,我管誰諷刺了誰,誰影射了誰,誰批判了誰?

作者還有一部作品叫《暴風雨的兒女》,這部作品筆法上已經有進步了,但是沒寫完就掛了。


看法三:今年接觸了很多有關二戰的內容,在一篇談二戰時期湧現的少年英雄的文章裡,一位歷史學家說了這樣的話:“現在我們普遍認為應該讓兒童遠離戰爭,但是在那個年代的史實裡,我們可以看到: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快地接受了戰爭的事實,適應了自己的新角色——少年兒童的心理就是這樣構造的,父母們在為明天的死活唉聲嘆氣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在廢墟里嬉鬧,模仿著敵機和槍炮的聲音。當然,所有人都在反思,如果當年能夠早些把少年兒童撤離到後方,可以減少很多傷亡。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是戰爭結束後說的話,在今天談過去,我們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當年經歷戰爭的人也許根本沒有選擇。我們必須面對當年的現實。”

與其說作者的經歷是一個時代造成的悲劇,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的一個故事。

哪個時代沒有悲劇?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容易偉大。所有文豪都是是寫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悲劇。現在,我們開始更多從“人”出發,去排斥“意識形態”“體制”的東西——但是“人本主義”也是意識形態的一種。看到一個西方作者或冷戰陣營外國家作家的書就覺得是文學,看前蘇聯學者的作者的書就一臉嫌棄,這也是某種“政治正確”。

存在即合理。

當年被捲入戰爭的青少年有很多,有的剛上戰場就成了炮灰,有的活下來活出了精彩人生。像作者和柯察金同志這樣在戰爭中給自己未來的健康留下隱患的也不在少數。作者只是其中症狀較重,還想到了去寫本書的一個。

書裡柯察金同志給哥哥寫信時候說到也要愛惜自己身體,幹活別太拼命了,要是把自己折騰壞了,國家要花很大力氣維修你啊。書的結尾是柯察金同志寫書收到了編輯部回信,覺得癱了瞎了又怎樣,老子還是可以繼續做事的!他自己並不是特別悲傷。


看法四:什麼書能夠被稱作名著呢?聽一位高人說過兩條標準:1.從這本書裡,你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那個年代的世界風貌。2. 書裡講的事情和道理,不管過多少年,你去想想仍然覺得:是這麼回事。

這個總結非常易懂。

理解第一點很簡單:現在讓我們自己去寫一本讓後人看了能夠知道我們這代人怎麼生活的書,我們每個人都很有壓力。如果地球核爆了,外星人通過總裁文和龍傲天來複原中國曾經是什麼樣,我們得從墳裡爬出來抗議。

理解第二點也不難:舉個例子,產婦羊水栓塞死亡的新聞發生後,網友驚呼老舍的《抱孫》好像是昨天寫的。老舍還有一個短篇叫《創造病》,剁手一族可以去看看。

這兩點,《鋼煉》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具備的。

柯察金同志和冬妮婭的故事刨去階級、出身的成分,就是一個青梅竹馬再次相見時發現已經成長成了兩路人的故事。

和女領導麗達的故事刨去書記身份,就是一個屌絲羞於向白富美告白錯過機會的故事。

和老婆達雅的故事就是一箇中二青年勇鬥邪惡老丈人的故事。

和當年的波蘭鄰居涅莉在車廂裡相遇的故事就是一個過了二十年,屌絲還是屌絲,白富美還是白富美,屌絲只能精神勝利法的故事。


至於柯察金同志勞動過度毀掉身體健康的事情,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以矽肺病為代表的職業病相關新聞,“開胸驗肺”什麼的。起碼柯察金同志還享受公費醫療好不好?!這才是世界的真正可怕之處:一個時代的悲劇並沒有因為那個時代的消失結束——時代輪流轉,悲劇永恆。


我是散客,常在頭條更新文化雜談及時事討論類的文章,也會回答相關領域的內容,感謝關注。



吾名散客


作者完整的姓名有點長,叫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布爾什維克的忠誠戰士,是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出生在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中,由於家庭貧寒,11歲就當了童工,開始了繁重的勞動生涯,體驗了人世的滄桑,世態的炎涼;15歲加入共青團併成為革命軍隊中的一員,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他對舊世界充滿了刻骨仇恨,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滿腔忠誠,他愛憎分明,作戰勇敢,16歲時在戰場上身受重傷。

1924年8月3日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加入共產黨,當時只有20歲;之後曾任共青團地委書記和團委委員等職務;這期間,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為革命事業操勞,長年累月,身體終於垮了下來。醫院診斷他前脊椎受過暗傷,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了嚴重傷害,儘管黨組織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到23歲時,因為戰爭痼疾,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了。

1930年4月,他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克魯鮑特金大街一條僻靜的衚衕裡;這年秋天,他開始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創作,黨和政府組織給他配備了秘書和打字員以提升他的寫作速度;第二年,他就完成了這本書的上卷。1932年4月,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始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以連載形式發表,1934年,出版社才開始發行該書的單行本;很快,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國內名流和著名作家都紛紛寫信向奧斯特洛夫斯基致以崇高的敬意,其中,老作家妥拉菲莫維奇和革命導師列寧的弟妹還特意趕到他所在的療養院,向他表示了熱烈的祝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發表後20年間,僅在國內便用43種民族語言出版過150多次,奧斯特洛夫斯基籍此成為世界聞名的無產階級作家。

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為正義的事業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直到今天還是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1936年1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走完了自己短暫而光榮的一生,年僅32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對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成長經歷的描寫,告訴世人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才能完善和發展自我,也只有把自己的追求與祖國的利益和人民的需要聯繫在一起,他才能獲得永不停息的前進的力量,才能創造出奇蹟,最後才會成長為不可戰勝的鋼鐵戰士。

現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已經成為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一部的名著,作者在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的藝術典型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他把筆觸深入到真實的生活中,他用事實告訴人們,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革命的隊伍中,通過不畏犧牲,英勇戰鬥和艱苦的勞動創造培育歷練出來的,是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煉出來的,是個人的目標服從革命利益成就的結果。

直到今天,年青的一代培養什麼樣的思想,以後要有什麼樣的未來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而奧斯特洛夫斯基通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用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革命熔爐中鍛鍊成長的經歷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也是一個奇蹟:儘管飽受傷病的痛苦折磨,但他從未向死神屈服過,他咬緊牙關,以筆為工具繼續為革命工作,在思想與行動上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掉過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斯大寧所說:“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就是鮮明而生動的例子。


希望星晨58298869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看完這本書,我的心裡如同打翻五味瓶—般,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它主要講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小就看到過許多醜惡和不平。長大後,冒著生命危險救了許多人。投兵後,又不幸受傷,因此回到家鄉。在工作室,保爾舊病復發,不能正常工作,身體一天天的虛弱,並且還雙目失明,幾乎要到了他的大限。可他始終頑強地與病魔做鬥爭,不斷的摔倒,又不斷的站起來。那些難以忘記的經歷、血與生的考驗、永不放棄的夢想,使得他的保爾一樣的革命者。保爾擁有著鋼鐵般的崇高理想和執著的革命信念,他告訴了我如何去鍛鍊鋼鐵般的意志。

書是書,生活是生活,書中的文字與生活的細節,總像是在隔海相望,悠長時光的流逝和遙遠地域的阻隔,總是加深著書與真實生活之間的代溝,可是書永遠不會僅僅是書,書籍的寶貴之處是在於它是一面生活的“哈哈鏡”,折射著生活,也激發著思考,否則,也就真的辜負了這幾十萬字的所凝聚的心血。


謀略國學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以上就是代表和中心思想!


無名英雄所見略同


鼓舞人心,樹立了榜樣,在建國初期帶動一大批人建設國家,為國家貢獻了力量,也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改變自己的生活目標,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青春。


大海是個好地方


一個社會的時代縮影,一代青年的勵志典範。積極的思想建設推動,是引導民族加強家國觀念的最好營養。是樹立民族氣節,事業信仰的必要宣傳和陶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