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江西會昌曉龍鄉天門嶂,海拔725.1米,是全縣最高峰,這裡山峰直立高聳,山巒綿延,溝壑縱橫,樹木鬱鬱蔥蔥,山巒重重疊疊,終日白雲繚繞,時常有野獸出沒,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今天的天門嶂山清水秀,林茂草長,是人們休閒的一個好去處,然而,就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在這座山上,江西贛南根據地留守紅軍進行過一次非常激烈的天門嶂戰鬥,由於當時留守紅軍損失慘重,在此戰之後,在江西贛南中央蘇區留守中央分局、政府辦事處、中央軍區及紅軍大部撤離了贛南中央根據地,分散到南方各個省的深山之中,因此,此役也被稱為中央蘇區的最後血戰。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天門嶂血戰,距今已經過去了八十五年,然而,當地根據地的人民談起這場激烈的戰鬥,所有的人都扼腕嘆息:因為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犧牲了二名軍團級高級將領,一位是曾任紅3軍團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的賀昌烈士;一位是曾任紅5軍團13軍政治部主任,14軍政委,紅軍總政治部敵工部長、宣傳部長等職的李翔梧烈士。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1935年初,當國民黨軍隊得知在贛南中央蘇區的紅軍主力突圍轉移後,糾集數十萬大軍,加上土豪劣紳還鄉團,窮兇極惡地對中央蘇區的每一個地方進行反攻倒算,從東南西北四面合圍實施實施所謂“鐵桶計劃”,揚言“茅草過火,石頭過刀,筷子過斬,人要換種”,搜山“清剿”,企圖將留守打游擊的中央人員及紅軍一網打盡。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當時,中央人員及留守紅軍,已被敵人圍困在于都南部的禾豐、黎村的三角地區,而這一帶又遇到敵軍的瘋狂“清剿”,中央蘇區的範圍逐日縮小,困於狹小三角地區的留守紅軍一時陷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物資供應越來越困難,經費嚴重匱乏,彈藥消耗無法得到補充,尤其與湘贛、閩浙贛蘇區的聯繫又中斷,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面對這一不利局面,中央高層決定化整為零,分散行動,使之與游擊戰爭的環境相適應,並分五路突圍,衝出去打游擊。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當時,作為蘇區中央分局負責人的賀昌、李翔梧等領導人,根據上級的指示,率部進行分路向粵贛邊界的天門嶂地區突圍,並召開會議將數千留守紅軍隊伍分成4個大隊,賀昌負責第三大隊數百人的隊伍,從上坪的屏坑山出發,先行突圍。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然而,紅軍隊伍到達天門嶂附近後,立即遭到早已駐紮在這裡構築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的軍阻擊,隨後幾個師的兵力向這一帶包抄過來,突圍部隊全被打散,但仍以小股為單位,依託山上地形頑強地抗擊敵人。天黑時,敵人從三面上山進行包圍,並放火燒山,不斷向山上放炮。激戰中很多同志英勇犧牲,整個夜晚,天門嶂山上槍聲不斷。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次日凌晨,天門嶂籠罩在薄薄的晨霧中,昨晚的硝煙還未散盡,空氣中是撲鼻的血腥,間歇沉寂的槍炮聲打破了早晨的寧靜,此時,身負重傷的賀昌,來到山中一個名叫坪坑村歸莊小組的小山村,想在村裡休整和補充一下。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喝上幾口水,沒有吃上一口飯,又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敵人如潮水般瘋狂撲來,他一面組織部隊憑藉地形向敵人反擊,一面咬著牙拼命射擊敵人,眼看子彈快要用光了,在敵人向他撲來之際,他寧死也不當俘虜,用盡全身力氣,高喊“紅軍萬歲”,舉起槍將最後的一顆子彈射入自己胸膛,壯烈犧牲。年僅29歲。賀昌是南方三年游擊戰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這時,分派在第四路遊擊大隊的李翔梧,指揮500多人部隊突圍,他採取避開強敵,曉宿夜行的辦法,突破了國民黨軍的層層包圍,秘密轉移到山的另一側。然而,敵人認為“圍剿”完賀昌的一支隊伍後,追剿的敵人跟蹤而至,經過多次激戰後,隊伍打散,大多陣亡。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最後突圍時只剩下李翔捂帶著警衛員唐繼章、戰士鍾偉生等8個人繼續堅持戰鬥。他們白天找巖洞水溝隱蔽,晚上行軍找部隊,餓了找些野菜草根充飢。在此極度艱險困難的時候,李翔梧仍然堅信革命必勝。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3月中旬的一天,李翔梧他們在一個地勢較平的山坳發現一棟帶樓板的房屋,派人查看後發現竟然是個無人居住的空房子,屋角堆放著一些紅薯和芋頭,這對飢餓已久的李翔梧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於是,他們便進屋生火烤了些紅薯飽餐一頓。南於連日的作戰和極度疲勞,大家吃完紅薯後很快就倒在樓板上睡著了。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沒想到,時隔不久一陣急促的砸門聲把他們驚醒,原來一股民團武裝發現他們,並已經悄悄地把房子圍攏起來,敦促他們繳槍投降,面對圍攻的民團武裝,李翔梧他們毫不畏懼,決定奪路突圍。戰鬥打響後,李翔梧衝在前面,其他人緊跟在後,邊打邊衝。在突圍的途中又有3個戰士犧牲了,李翔梧的胳膊、腰和腿部也先後受了傷,他的警衛員唐繼章和戰士鍾偉生半背半扶地保護著他突圍。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烈士穿過的草鞋


敵人見他們只有5個人,便瘋狂地撲上來,想要活捉他們,這時,李翔梧為了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斷然把唐繼章推開說:“我已經負傷行動不便,同志們衝出去,我掩護你們。”說完,他端起槍掃向敵人。由於李翔梧牽制了敵人的火力,戰友們得以安全突圍,他卻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年僅28歲。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天門嶂血戰,突圍人員大部分犧牲或被捕,賀昌、李翔梧兩名紅軍軍團級高級將領,他們把一腔熱血灑在了天門嶂,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歷史將銘記這一切,他們的英魂長存天地間!

紅軍長征後中央蘇區留守部隊最後的血戰,二名軍團級將領壯烈犧牲

今天的天門嶂仍然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山林草叢之中,一些當年修築的戰壕雖經多年風雨侵蝕,依然清晰可辨,還有這裡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彷彿在默默地敘說著天門嶂戰鬥的英雄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