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管理局和醫療保障局哪個單位比較好?

用戶8888246900101


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比較多,主要和企業、個體工商戶打交道;醫療保障局和個人接觸比較多,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兩個單位都是比較不錯的。

1.機構改革後,市場監督管理局整合了很多單位的職能,是個比較龐大的部門。

現在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是由原來的工商局、質檢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安辦等單位組建的,光聽這三個單位的名稱就能知道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有多少。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市場的綜合監督管理,主要負責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登記註冊,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負責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市場監督管理局是個比較龐大的部門,可以說只要你有市場活動,他就能管得了。

2.醫療保障局是新成立單位,主要是把原來人社局的醫療保障的職能劃分出來了。

醫療保障局是最新成立的部門,主要把人社局的城鎮職工和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能、衛計局的新農合以及民政局的醫療救助等職能劃分出來,新組建了一個部門。醫療保障局也屬於政府工作部門,是行政單位,我們五險一金中的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都歸醫療保障局管理。另外,醫療保障局還負責藥品、醫療服務等醫保目錄和支付標準,也就是說,將來看病哪些藥能報銷、報銷比例是多高,全部由醫療保障局規定。

3.市場監督管理局側重於管理,醫療保障局側重於服務。

從兩個單位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職能更側重於監督管理,對各個市場經營主體的監管,比如,你的食品是否安全,你的藥品是否合規等。而醫療保障局更側重於服務大眾,不論你有沒有正式單位,不論你是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每個人生病住院後的報銷,都需要經過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局根據規定予以報銷。也就是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能是規範市場行為,醫療保障局主要職能是為大家提供醫療保障。

總之,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醫療保障局都是不錯的選擇,市場監督管理局職能更多,但醫療保障局職能更側重於個人切身利益。

“中省直遴選”專注體制內問題解答,歡迎加關注繼續交流。

中省直遴選


市場管理局和醫療保障局都是前年和去年黨政機構改革後新成立的政府組成部門。

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原來的工商局,整合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責,及發改委的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執法、商務局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等部分職責組建而成。

醫療保障局是將人社局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原衛計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發改委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局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而成。

在機構性質、工資待遇、社會福利等方面,兩個局都一樣,不存在好壞之分,選擇去哪裡都可以,反正去哪橫豎都是拿死工資。但是考慮到職責重要性、發展前景和社會地位等因素,怎麼選擇確實存在學問。

在職責上,市場局因為有工商執法、質量監督、食品監督、價格檢查等重要職能,幾乎每一個都涉及百姓民生,責任大,權力也大,去市場管理局絕對比去醫保局更吃香,享受的社會地位也高。

在發展空間上,市場管理局畢竟是大局,局機關內設處室龐大,二層事業機構也父母,很多還是高配的事業機構,比如地市級市場管理局,其二層很多事業機構都是副處級設置,無論橫向縱向比較,提拔晉升的機會都比醫療保障局大。

綜合比較,長期考慮建議選市場管理局。


80後小公


短期看,都不好。長期看,市場監管要好一點。

從定位上看,市場監管局和醫療保障局都是政府的直屬機構,而不是組成部門,就相比其他行政單位低半格。從待遇上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都是按照一定的職級劃分待遇的。從發展上看,醫療保障局業務能力需求要專一一些,它對應的法律法規可能就一兩部。而市場監管局的業務範圍就要廣得多,對應的法律法規有幾十部。

因此怎麼選擇還是在於你自己的考量。


小葉與老葉


市場監管局與醫療保障局哪個好?兩者均是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單位,同為政府部門和實權行政單位,既有公務員也有事業編人員,相同身份和級別人員的工資待遇基本相同,很難分出個高低優劣。真要比較一番的話,從長遠來看去市場監管局有利,就當前來說選擇醫保局更佳。

市場監管局由原來的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整合而來,並歸整了發改委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及商務部門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職責,為政府直屬機構,並保留知識產權局牌子。

醫療保障局則是整合了發改委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人社局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以及衛計局的新農合和民政局的醫療救助職責等組建而成,也屬政府直屬機構。

從兩者的職責來看,市場監管局無疑具有職責範圍廣、掌握實權大的優勢。工商管理、質量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權、物價監督、反壟斷執法等職責盡在囊中,是政府部門中的“巨無霸”單位,管轄事務多,既有行政審批權,也有行政執法權,是名副其實的實權要害部門,也是企業和老百姓爭先追捧的對象,其公務員社會地位較高,外人皆要高看一眼。

相比之下,醫保局掌握的審批事項要少很多,主要以制定政策規定為主,兼顧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監管、醫藥報銷審批等職責,手握的實權不如市場監管局那麼廣、那麼實。

所以,如果看重單位實權和發展空間的話,市場監管局畢竟是大單位,內設機構和二級單位多,長遠來看更為有利。然而,市場監管局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構改革後實有人員多而核定的編制少,造成人員嚴重超偏、領導嚴重超配,光是消化超配領導就得好幾年,下面的幹部要想提拔晉升短期內基本無指望,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局皆是如此。

而醫保局組建後,實際轉隸過去的領導和人員多不存在超配和超編問題,更有利於輕裝上陣,盤活用好有限的領導職數和職級職數,確保幹部的晉升通道保持暢通,短期內其幹部提拔晉升比市場監管局普遍要快是大概率事情。

此外,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市場監管局權力大則責任必定大,職責廣則任務必定重,所以工作更繁忙是必然的。同時,管轄事務越多出事的可能性往往越大,稍有不慎還會被追責問責,所以崗位廉政風險也高。如果圖工作清閒和提拔晉升快,則還是選擇醫保局更為理想。

講個真實的例子,這次機構改革後,朋友肖從人社廳轉隸到了醫保局,朋友崔從商務廳轉隸到了市場監管局,兩人均已任主任科員滿五年。去年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後,醫保局已開展了兩次職級晉升,肖也順利由二級主任科員先晉升到一級主任科員,前不久又通過二次晉升高升四級調研員,而崔至今還是二級主任科員。原因就是市場監管局一次職級晉升都還沒開展,因為市場監管局的職級設置方案遲遲未獲得省委組織部的審核批覆。

問題出在哪裡呢?按照規定,省委組織部只能以市場監管局的行政編制總數為基數來核定其一至四級調研員的職數,但市場監管局實有公務員人數超編近200人,如果按此核定其一至四級調研員職數嚴重偏少,幹部職級晉升嚴重受限,因此要求按實有人數為基數進行核定,但這又不符合相關規定,省委組織部自然不同意,於是僵持不下,到現在都未批覆市場監管局的職級設置方案。

朋友崔也坦承,即使核定下來職級職數,他至多也只能晉升不限制職級職數比例的一級主任科員,四級調研員根本輪不到他,因為單位任職時間長的二級主任科員太多了,論資排輩也沒他的份。這就是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差別啊,一步慢步步慢,幾年之後朋友崔與肖的職級差距只會進一步拉大,所以市場監管局實權大並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好單位。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


職場李論


有對口專業背景的年輕人選擇市場監管局。否則,選擇醫療保障局。

市場監督管理局是在近一輪機構改革中,整合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三部門及知識產權職能組建。

醫療保障局是在原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二級單位醫保局基礎上,整合原發改部門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原衛計部門的新農合和民政局的醫療救助職責等組建。

兩部門作為在近一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政府序列的職能部門。在省級多是屬於政府直屬機構,地市級多屬於政府工作部門,兩個部門在地位上幾乎相同。

1. 社會資源方面的比較。市場監管局管理市場主體,直接與所有的市場主體(企業)打交道,是確保市場健康發展、平穩運行的主要力量,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與企業關係密切,社會資源多且直接。醫療保障局管理的是醫療領域的保障、保險、定價等,是社會領域的重要方面,在醫療領域,除了衛健委管運行管理,就是醫保局管保障、保險、定價,非常重要,是醫療機構的重要指導和管理部門。

2. 能力要求方面的比較。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需要一定的業務能力,在該部門工作的幹部很多都是從相關專業院校畢業的。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除原醫保局的人員外,多是在機構改革中從其他部門分流而來,尤其從食品藥品監管、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為多,某醫療保障局主要架構就是全搬的被整合部門的架構,從領導到辦公室、財務、人事,一概搬過去,可以看出,醫療保障局對專業性要求不如市場監管局。

3. 晉升發展方面的比較。對年輕人來說,在市場監管部門上升空間可期,因為該部門雖然幹部人數多,但嚴重大批老化,把這撥人靠退休了,上升空間就很好了。如果你已經不年輕了,建議選擇醫療保障局,在機構改革中,原食品藥品、工商、質監部門的中層流向的主要選擇就是醫療保障局,不少人一致的選擇,就是最好的證明了,因為組建的市場監管局中中層職數有限,原任中層實職的不少都沒有崗位了。去年下半年,落實職務職級並行制度,市場監管部門也是難以定奪,僧多粥少是現實狀況。

市場監管部門由原工商、質監、食藥部門整合組建,原來這三個部門都是以前的垂直管理部門,在2014年左右放到地方管理。人員方面有以下兩個特點:

1. 人員老化嚴重。以前垂直管理部門只能在系統內晉升調動,上升通道狹窄;放地方管理後的4、5年時間,地方組織部門對這些部門人員不熟悉,提拔交流的很少。這樣,年復一年,垂直管理部門的人員長期在這個系統工作,人員累積老化嚴重。

2. 幹部人數多。以前的垂直管理部門內設中層機構齊全、人多事少,放地方管理後一般也沒有減少編制。三個垂直管理部門人員整合在一起,幹部人數超過編制情況非常普遍,在人數上是同級職能部門中的大個子,人員消化壓力非常大。

結論

建議有專業背景的年輕人可選擇市場監管局;沒有專業背景,三十五歲以上,建議選擇醫療保障局。

『20年職場乾貨分享 請關注 』


職覺視點


我是一個剛從市場監管局跳出來的行政審批人!市場監管責任太大,系統人多待遇差!你自己體會吧…


上善若水19801107


這兩個單位,從長遠看,都不太好。具有市場服務職能的單位將來都可能轉職能。市場管理局管理市場,以前工商、市場監督局、衛生監督局的職責屬性,沒有太多的技術,將來職能被淘汰。醫療保障局是報銷醫保費用的,將來隨著移動辦公室等,也可能被淘汰


天小清二


當然市場管理局好,醫療保障局是二級局隸屬於衛健委。市場管理局和衛健委平級。


哥不是神神神


單位都是行政單位,但是裡面工作人員不一定都是公務員身份,尤其具體到你個人,這才是最關鍵的。



在天的那邊山的那邊


基層去市場局,待遇好,工資高。醫保局基層都是事業編,工資低,待遇保障不完善。市級以上的醫保局和市場局都差不多,這就看你個人喜好了,但是記住基層醫保局待遇真的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