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多次企圖進軍菲律賓,為何卻半途而廢?

糖貓兒


沒有多次,只有一次。

為了拓展抗清基地,1661年鄭成功率2.5萬人進攻被荷蘭人佔據的臺灣。


同年三月十四日(西曆4月12日)和二十四日(西曆4月22日),鄭成功兩次寫信給揆一,令其投降。使者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


經過激戰,1662年2月9日荷蘭大員當局終於向國姓爺屈服,退出臺灣。鄭成功收復了整個臺灣。


鄭成功於攻下臺灣不久後,聽聞在被西班牙人在菲律賓有殺戮與掠奪華僑的罪行,勃然大怒。

當時菲律賓已經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西班牙開始殖民統治菲律賓群島;



當時已經有許多華人華僑移居菲律賓,而且憑藉自己的勤勞,成為當地的富人。

對於西班牙人的殘暴統治,華人也多次反抗,結果遭到了了西班牙人的血腥鎮壓。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和崇禎十二年(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兩次屠殺在最大島呂宋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高達五萬餘人。

在得知菲律賓華僑的處境後,永曆十一年(1657年),鄭成功曾經致函給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位華僑甲必丹,要求他停止與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貿易往來。鄭成功曾多次對菲律賓華僑表示關切,並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懲罰西班牙人。

永曆十六年(1662年)四月,通過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馬尼拉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屠殺。

鄭成功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為華僑報仇。

他一面撫卹安置從菲律賓逃到臺灣的華僑,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僑聯絡,以便到時可裡應外合,但尚未出兵即過世。

很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除了鄭成功,鄭家還有一次出征菲律賓未遂的事件。

1683年,清鄭雙方爆發澎湖海戰,鄭軍大敗。戰敗後,明鄭開始商討對策,主要分為“再戰派”與“主和派”。

再戰派有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向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永保明鄭國祚;

“主和派”馮錫範卻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言論,最終選擇投降滿清,而年幼無權的克塽亦從之。

所以,鄭家兩次企圖征伐菲律賓,都未能成行。


燕趙節度使


明朝末年面對清軍的咄咄逼人,鄭氏父子為了籌備糧餉,也大力發展海外貿易,當時荷蘭西班牙人卻經常打劫商人的商船,(聽起來就來氣,畢竟鄭氏才是附近的海域的主導者,)鄭氏父子也多次派兵驅趕西班牙艦隊,1662年,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在菲律賓的華僑華商,死傷人數達五萬餘眾。



而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當得知菲律賓華僑被鎮壓的消息後,1662年4月鄭成功派遣天主教神父向菲律賓遞交了國書,指責其搶劫掠奪華僑的罪行,讓其俯首納貢,西班牙人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根本不當回事,反而又屠殺了華人華僑。 鄭成功聽到後大怒,(這不是明擺著挑釁嗎?)決定立即討伐西班牙人,為華僑報仇。



他一邊組織調動軍隊,一邊加強訓練水師,就在準備揮師討伐的時候,鄭成功得知兒子在廈門跟奶媽通姦的消息,鄭成功勃然大怒,認為壞了規矩,命部將鄭泰殺掉鄭經,鄭泰不忍心而抗命。 鄭成功也被衝昏了頭氣急之下,又感染疾病(一說是痢疾)不久病逝。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繼續經營臺灣,1672年,經過幾年休養生息,鄭氏這時已經具備攻佔呂宋的軍事實力,準備南下征討西班牙人,統領顏望忠等力主攻佔呂宋島。



然而清朝發生三藩之亂,吳三桂起兵反清,耿精忠在福州響應,自稱大將軍,分三路出兵,同時邀請鄭經援助,由海道取沿海各縣,雙方約定,以楓亭為界,“有事相援,無得侵伐”。

鄭經率軍西渡福建。並收漳州、潮州與泉州三府,進而攻下廣東惠州。後來耿精忠和鄭經發生猜忌,兩軍便交惡,不再合作援助,清軍於是各個擊破,平定了三藩之亂,鄭經勢力敗退到廈門,1680年鄭經水師副總督率艦300艘,將士2萬餘人降清,南下征討菲律賓的計劃也成為了歷史!


野史官人


鄭成功為什麼想打呂宋

這實際上除了鄭成功想要獲得更大的地盤之後,還有一個原因是無奈。在鄭成功拿下臺灣之後發現,當地的實際情況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好,甚至還有點不容樂觀。當時的臺灣為荷蘭人所佔,但是荷蘭人卻沒有讓它變成一個美好的地方,而是把它當成一個戰略地區,所以此時的臺灣上面並沒有多好,反而十分落後。根本不足以讓鄭成功在失去廈門和金門的情況下,在這裡安身立命,謀求復明。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下鄭成功為什麼最終沒有拿下臺灣

糧食供應不穩定

菲律賓北方的重要島嶼呂宋與臺灣並不毗鄰,阻隔兩地之間的巴士海峽寬約370公里。如果鄭成功的部隊進攻呂宋,甚至想要直取馬尼拉,就需要走很遠的距離。菲律賓本地的糧產也不豐富,一旦發生圍城,大軍的後勤供給恐怕要從臺灣來運輸,這樣一來耗費巨大,效率很低,而且以當時的局面來看,這樣運輸是非常不保險的。



鄭成功本人

鄭成功在準備攻打呂宋之前的去世,讓當時的鄭軍茫然而不知所措,既要處理鄭成功的身後事,又要交接軍中事物,自然就顧不上對外征戰了。

除此以外還有清軍造成壓力,呂宋當地氣候惡劣等等原因。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說起鄭成功,我們都知道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收復了臺灣,打敗了荷蘭的殖民者。但是鄭成功當年不但收復了臺灣,還差點收復了現在的菲律賓。要不是他去世比較早的話菲律賓絕對就會被他收復了。

1662年,鄭成功開始攻打臺灣。在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最終打敗了荷蘭殖民者,最終收復了臺灣。之後鄭氏家族開始在臺灣不斷的經營。當時的鄭成功家族不僅僅是統治臺灣這點地方。鄭家最厲害的是他們的海軍,因為他們是海盜出身,所以說海軍還是比較厲害的。當時的鄭家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盜,或者說最大的海上力量。整個東南亞都是鄭家的地盤,所有船隻都必須掛鄭家的旗子才能暢通無阻。也就是憑藉他們強大的海上實力,所以打敗當時的荷蘭也就是小菜一碟。

在鄭成功收復了臺灣之後,有一些來自呂宋島的華人來找鄭成功了,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當時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下的菲律賓群島。菲律賓群島上的華僑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下,經常被菲律賓土著和西班牙殖民者無辜殺戮。在公元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勾結土著二次屠殺在菲律賓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達五萬餘眾。所以這些人非常的痛恨西班牙人。

當時看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之後,突然也就找到救星了。於是就聯繫鄭成功,準備裡應外合。

當時的鄭成功也有這些想法,一方面是保護國人不受外人欺負,另一方面臺灣畢竟太小了,需要更大的土地。而且他們佔領呂宋島之後可以以此為跳板進而佔領整個東南亞。不過在準備計劃進攻的時候,當時鄭成功由於身體原因還有其他的家族內部爭鬥的原因,不幸早逝,年僅39歲。假如當年鄭成功沒有去世,可以說憑藉葡萄牙的實力是完全打不過鄭成功的。這樣現在的菲律賓也就會稱為我國的領土。





用戶6388615484


鄭成功驅趕走了荷蘭,收復了臺灣後,由於臺灣自然環境在當時惡劣,各種發展較落後,難養大量軍重隊,雖要尋找新的根據地,所以他支持反清復明得到明皇帝的支持,準備一舉攻下菲律賓,消息傳入菲律賓,人人都感到自危,西斑牙也準備逃走了,正準備動手之際,永曆皇在緬甸被清軍抓獲,被昆明的吳三桂勒殺。失去了支撐的皇帝,內心悲傷,身染重病,出師未捷身先死,年僅39歲。死後兒子鄭經即位,與菲交涉,因多種原因沒實統一菲律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