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圖:網絡

《瘋狂動物城》動畫片,跟孩子一起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孩子特別喜歡這部動畫片,她喜歡裡面的動物、風景和音樂,還喜歡兔子茱蒂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精神。當然,這部動畫可不僅僅是拍給孩子看的,大人看了也很受啟發,影片除了製作精良,其中劇情裡也映射了很多成人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 可以說,這是一部適合所有年齡層觀賞的動畫電影。

當然,看動畫片遍數多了,我們也會跟孩子來探討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看迪尼斯的各種動畫片?為什麼孩子對迪士尼的各位公主們都瞭如指掌,就是喜歡她們?

除了迪士尼動畫片色彩畫面和裡面音樂的精妙搭配、先進的現代化數字技術、個性鮮明的主角外,當然,迪士尼公司也是擁有強大的宣發能力。這些“硬實力”,可以保證率影片上映後的質量具有可看性和保障性。

那麼,除了這些讓人驚歎的“硬實力”外,迪尼斯公司的動畫片電影還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呢?

這裡,就需要提到迪尼斯動畫片,也是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 !

我們就從這部人物關係簡單、劇情不復雜的《瘋狂動物城》入手,一起來討論一下,這部動畫片電影到底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故事算法,來保證了這部動畫片電影,既有好口碑又有好票房的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明白一點:動畫片電影的本質是在講故事

對於電影而言,本身上就是在一個故事,《瘋狂動物城》這個動畫片電影也是如此,不同性格特別的主角小動物們、驚險刺激的情節設計、最後美滿的大團圓的結局。看似敘述的特別簡單,但這其中如何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刺激一直想看下去可是有很多的竅門的。

說到講故事,就不得不提到被認為是好萊塢最會講故事的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他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會教人講故事的人。他所寫的《故事》本書,被認為是全球編劇第一必讀的經典著作,也成為了指導行業實踐的理論。

1981年,羅伯特·麥基受美國南加州大學邀請,開辦“故事”培訓班,還創辦了全球性的寫作培訓機構。在他的6萬多名學員中,有60人獲奧斯卡金像獎,170人獲美國電視艾美獎,30人獲美國編劇工會獎,

26人獲美國導演協會獎。

他本人被英國《衛報》稱為“亞里士多德後最有影響力的講故事理論家”。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理論不光適用於電影,對紀錄片、新聞、小說等任何故事形式,都適用,其故事創作的核心精髓概括起來,其實只有6個字:衝突顛覆生活

不論是《瘋狂動物城》,還是迪士尼公司的其他動畫片,比如《獅子王》、《冰雪奇緣》、《瘋狂原始人》等都是遵循這個規則。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將《瘋狂動物城》中間的衝突都去掉,那麼,這個故事就成了什麼樣子了呢?

兔子朱蒂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警察學院畢業,如願成為一名警察,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破獲了一起動物界的大案件,獲得大家的尊重。

這樣的話,這個故事變得平淡,沒有任何趣味了。所以,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故事創作的核心精髓“衝突顛覆生活。”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首先,好的衝突很關鍵

何為好的衝突?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有趣的衝突,必須要戲劇化,所謂的戲劇化,可以理解為,就是怎麼做都對,但又怎麼做都不對。

我們回到《瘋狂動物城》當中,第一個衝突出現在劇情的開始:

兔子朱蒂從小夢想成為一名警察,經過她努力終於進入警局工作。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 大象和犀牛等巨型動物對她的不屑,而水牛局長對她能力也表示質疑,即使朱蒂不願意,開始被安排做了一名協警。這時的朱蒂,內心是很煩惱的,她沒想到自己竟然當上了協警: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而接下來又不斷的製造困境和波折,不斷來細化困境,讓人一直好奇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激發了好奇心。這也是所謂的“困境原則”

比如兔子朱蒂和尼克狐狸在聯手破案時,她並沒有完全信任尼克狐,隨身還攜帶著防狐噴霧, 而整個案件尋找真相過程中,誰是幕後真兇成了本片的最大懸念。

剛開始調查的過程中矛頭紛紛指向了獅子市長,沒想到最後的真相卻是外表看起來柔弱的羊副市長,讓人恍然大悟,在這個觀看過程中,情節也是層層推進,包含了懸疑、動作、政治等多種元素,節奏張弛有度,讓注意力一直被緊緊抓住。

影片中一直在製造困境,通過不斷地累積困境,讓人的內心情緒跟著劇情波動起伏,這就是戲劇化的衝突。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其次,有代入感的生活場景

小動物的形象設計有趣生動嗎?

在影片在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動物們突兀的身高差來體現滑稽與幽默,卻又不失和諧:

比如開往動物城的列車就有多扇大小不同的門,方便不同身高的動物們有序地上下車,而每個動物也有不同的配套生活,看長頸鹿有專用的取餐通道,倉鼠有專用的管道滑梯,河馬有專用的風乾系統等。

這各種不同設計,體現了動物城大都會的繁華、先進和井然有序,也使動物城看上去更奇妙而真實,充滿了趣味性。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動物城裡面的景觀迷人嗎?

在朱蒂開完動物城的列車上,她聽著音樂,同時一路風光極其美麗。

整個動物城中的建築物風格多樣,色彩鮮明絢麗,近景遠景都各具形態,包含了雨林、沙漠、冰原等不同區域,較好地再現了真實世界的景觀,而且極具理想化的童趣,滿足了觀眾的視覺需求和獵奇心理。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與現實生活有相似之處嗎?

影片中的小動物都如同人類世界的形象,不同的形象也具體不同的性格,讓人感到虛擬的動物城與現實世界很貼近,也隱含了不同的寓意。

比如朱蒂勇敢追求真相的女警察形象, 偷奸耍滑的狐狸尼克與茱蒂並肩作戰,最終破獲了大案,也成為一名光榮的警察;

令人聞風喪膽的 “大先生”竟然是身材超級 “袖珍”的鼩鼱,而膀大腰圓的北極熊卻是聽命於它的保鏢;

警察局長是位體魄健碩、脾氣倔強的非洲大水牛,警局前臺接待員則是位酷愛食用甜甜圈的胖豹子;

做事慢慢騰騰的工作人員樹懶卻又號稱 “閃電”,還熱衷於飆車;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動畫電影中,這些小動物都讓我們產生很強烈的好奇感與反差感,也讓我們將自己感情投入到其中,跟著裡面情節一起看下去,直到最後的真相揭開,元兇竟然是外表柔弱的綿羊副市長,讓人恍然大悟。


綜上所述,衝突顛覆生活背後的原理,本質上就是在觀眾的意識裡製造一個真空,然後再一步步把這個真空填滿。

總結:電影的快速昇華模型:“3分鐘定律”+“設計意外”

戲劇化的衝突必須在電影的劇情推進中高頻出現,因為電影時長有限,如果故事太平淡不行,但總是困難也不行,觀看會受不了,跟不上節奏。

根據電影專業人士測算,大多數美劇和動畫片都是遵循3分鐘的法則,每隔3分鐘就一個小反轉、小高潮,也是所謂的“3分鐘定律。” 間隔時間短了,觀眾看著累,間隔時間長了,觀眾覺得太拖拉。

而在“設計意外”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朱蒂在尋找案例的真相時,“午夜嚎叫”的由來;羊副市長對朱蒂態度的轉變,先是拉攏、然後利用 、最後敵對;尼克與朱蒂之間關係也是由利用、配合、不信任又到最後的信任等,每一個劇情發展都有意外的成分。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我們觀影過程中,總結一下《瘋狂動物城》快速昇華模型,可以理解為:

劇情主題目標,主角卻為了實現目標,經歷了一系列衝突考驗、不斷有意外出現,最終實現了目標,但這個目標去遠遠高於最初的目標。

這個三步式的快速昇華模型,在《瘋狂動物城》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比如戴上警徽的朱蒂懷揣著 “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 的夢想來到動物城 ,但卻做了協警,接到水獺太太的報警之後朱迪被迫定在36小時之內破案,與尼克在這其中,經歷了重重的波折與困難,終於查到了真相,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贏得尊重。

可以說,好萊塢電影的這套算法可以應用於小說、電影、記錄片等故事形式,近幾年國內的動畫片也開始運用其中, 讓我們看到了意想不到、驚喜的效果。

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是什麼?以《瘋狂動物城》為例

結語

《瘋狂動物城》這部動畫片影片,在看似輕鬆幽默的動畫故事之中,不僅僅有深刻的社會教育意義,其中所包含的“故事算法”,也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啟示,可以運用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觀看影片之餘,對於影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