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甲午戰爭——所有中華兒女心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它非但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淡薄,反而在時光的洗禮中愈發耀眼,也許,我們稱其為“刺眼”更合適。甲午一戰,不但徹底粉碎了滿清政府期望通過“洋務運動”而強國的幻想,也意味著島國日本將以亞洲唯一列強的身份而崛起。亞洲的格局被重新洗牌,大清帝國的輝煌一去不返

甲午海戰對大清的重創是致命的,面對蓄謀已久、志在必得的日本,北洋水師在心態上已經落後一大截,失敗,從打響的那一刻起好像就已經註定。可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還是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鄧世昌尤為大家所熟悉,因為他是至今唯一一位毫無爭議的甲午英雄。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

鄧世昌在北洋水師很突出嗎?嚴格來說,也算不上,因為他是北洋水師建成之後出意外最多的一位艦長,擱淺、觸礁都不說了,甚至還發生過出海忘記帶煤的事。要知道,煤在當時是艦艇的動力來源,忘記帶的後果就是動力耗盡,在大海上漂流了半個多月,最終被出外尋找的船隻給拖了回來。所以,很多北洋艦隊的人都習慣把他和“莽夫”相提並論。但有一點,誰都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治軍

雖然鄧世昌不愛說話、性格還稍顯內斂,雖然他被眾人看成“莽夫”,雖然偶爾也發生點事故,但是,鄧世昌治軍極為嚴格,在整個北洋水師的士兵考核中,他手下士兵的成績永遠都是最好的,連艦隊旗艦定遠艦也自嘆不如。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再來看一下他所統管的致遠艦,在北洋水師中也勉強屬於中等水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航速,這一點別懷疑。甲午海戰中最囂張的就是“吉野艦”,它仰仗的資本就是自己的航速,而鄧世昌的“致遠艦”,航速也達到了18節,可以說與“吉野”不相上下。可除了航速,“致遠艦”其他方面就只能用“及格”來形容,既不船堅,也不炮利!

“致遠艦”上的帥旗

鄧世昌在當時只是個普通的艦長,而“致遠艦”又沒有什麼太突出的地方,那麼就出現一個疑問:為何甲午海戰時鄧世昌敢升起帥旗呢?

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定遠艦”受損嚴重、帥旗被毀。可是,按照北洋水師的制度,即便“定遠艦”被毀,後面還有“鎮遠艦”,丁汝昌陣亡的話,還有總兵級別的劉步蟾和林泰曾等人,是怎麼也輪不到鄧世昌的,可為何最後升起帥旗的反而是其貌不揚的鄧世昌和“致遠艦”呢?這就不得不說道一下北洋水師的總指揮丁汝昌了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被“黨爭”掐死的北洋水師

在丁汝昌調入北洋水師前,他統率的一直都是步兵,他是眾多艦隊指揮官中唯一一位沒有學習過海軍知識的人,看看其他人:劉步蟾、方伯謙、林泰曾、鄧世昌等等,都是經過選拔進入福州船政學堂的人,而且這些人還專門出國深造,在西方艦艇上學習海軍的實戰經驗。尤其是劉步蟾,如果不是丁汝昌突然“空降”到北洋水師,他可能就是整個艦隊的指揮官了。可丁汝昌來了之後,他只能屈居在“定遠艦”艦長的位置,雖然和丁汝昌同處旗艦,但是“官高一級壓死人”,發號施令的人始終都是丁汝昌

丁汝昌有什麼秘訣嗎?一句話“朝裡有人好做官”!他和李鴻章是同鄉,在步兵混的不怎麼樣,就想投靠李鴻章,結果,被李鴻章提拔成了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對李鴻章也是知恩圖報、言聽計從。丁汝昌統帥的北洋水師害怕日本的聯合艦隊嗎?對不起,起碼丁汝昌還真不怕。面對日本艦隊的挑釁,丁汝昌多次請求一戰,可是,都遭到李鴻章的斷然拒絕,李鴻章的回信中只有四個字——保船棄戰!丁汝昌雖然有些鬱悶,但還是堅決貫徹落實了,也許,李鴻章正是看中了丁汝昌的忠心。那為何李鴻章一味避戰呢?這就要牽涉到當時複雜的朝堂環境:

其一:滿漢有別

李鴻章是個漢官,大清從建立開始,雖然表面上強調漢官對統治的重要性,但是,卻一直存在戒備心理。就像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在平息太平天國後達到巔峰,很多人都問:他為什麼不反?因為在湘軍攻陷天京之時,朝廷已經完成了對曾國藩的軍力部署,怕的就是他反,畢竟整個大清還沒有出現過一個像曾國藩那樣手握40萬大軍的漢人官員。

李鴻章和曾國藩一樣,任你官做的再大,朝廷的戒備一直都在,因此,李鴻章受到的排擠和制衡可想而知;

其二:帝后之爭

甲午前,親政的光緒為了儘快收回屬於自己的權力,開始向慈禧發起挑戰,作為慈禧中流砥柱的李鴻章自然成為“帝黨”攻擊的目標。在甲午之前,“帝師”兼戶部尚書的翁同龢已經藉故剋扣了北洋水師兩年的軍費,這讓李鴻章苦不堪言;

其三:慈禧的猜忌

慈禧對李鴻章的猜忌和“滿漢黨爭”是兩碼事。

北洋水師建立之初,慈禧對李鴻章的支持是不遺餘力,可是後來卻開始有意疏遠。一方面,她不允許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無限壯大,會對自己形成威脅;另一方面,她害怕李鴻章投向光緒。這就有了後來不斷向水師衙門要錢修頤和園的環節

再看咱們的李中堂,之所以還被重用,之所以被政敵彈劾,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手裡握著大清最具影響力的北洋水師,這是他的政治資本。所以,只要有丁汝昌在,北洋水師——這把當時大清帝國最鋒利的劍,就始終掌控在李鴻章手裡。這就是李鴻章提拔丁汝昌的緣由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為何升起帥旗的是鄧世昌?

在甲午海戰中,作為北洋水師旗艦的“定遠艦”無疑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首要目標,故而,戰爭一經打響,“定遠艦”就遭到炮火的猛烈襲擊,戰艦起火、帥旗被燒,丁汝昌受傷嚴重。兩軍交戰,帥旗起著穩定軍心的作用,一旦帥旗倒下,軍心勢必大亂,對北洋水師來說,帥旗還起著發號施令的作用,所有艦艇都是圍繞帥旗的命令而調動,帥旗一倒,群龍無首、各自為戰,沒有配合,戰鬥力肯定大打折扣。最要緊的是,丁汝昌受傷昏迷之時,沒有將指揮權交給任何人。

在這種情況下,理應站出來的是劉步蟾和林泰曾,他們都是總兵頭銜,可是他們卻各有心思

1.劉步蟾的苦衷

劉步蟾是一位實戰專家,還和丁汝昌同一戰艦,按說,他是最應該當機立斷、重新升起帥旗的人,可是,平日他和丁汝昌就頗有分歧,被認為不服丁汝昌。如今,若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私自升起帥旗,難免遭到“奪權”的非議。況且,和日本一戰非同小可,私自升起帥旗之後,若是贏了什麼都好說,也有大堆人願意人聽他解釋;可這一旦輸了,除了“奪帥”的指責外,還會被扣上“盲目指揮”的罪名,他劉步蟾擔待不起,或者說,他不想擔這個責。因此,丁汝昌受傷後雖然劉步蟾依然沉著指揮“定遠艦”進行反擊,但是,卻始終不願升起帥旗;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2.林泰曾的選擇

劉步蟾不升,按說這就輪到“鎮遠艦”了,可“鎮遠艦”也不願升,這是為何?“鎮遠艦”的艦長是林泰曾,他是一位熱血男兒,但他不願涉入政治的漩渦。假如“定遠艦”沉沒,林泰曾可能毫不猶豫就會升起帥旗,可是,“定遠艦”在那好好的,丁汝昌雖然倒下了,畢竟還有同一級別的劉步蟾在,自己要是升起帥旗,有點冒失,這不符合他低調的性格

就這樣,在劉步蟾和林泰曾的謙讓中,對北洋水師有利的戰機稍縱即逝,北洋水師各自為戰、出現混亂,完全進入被動的局面。若再沒有帥旗升起,北洋水師可能就將葬身於此。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致遠艦”上的帥旗

“在本艦上升起帥旗”!鄧世昌忍無可忍,對手下發出了命令。帥旗升起,北洋艦隊船隻有了主心骨,開始按照旗令的指揮進行反擊。與此同時,鄧世昌向“致遠艦”發出“營救旗艦”的命令。“定遠艦”從一開始就被幾艘日本艦艇圍攻,這時,懸掛帥旗的“致遠艦”衝了進來,帥旗吸引了日本先鋒船的關注,配備速射炮的日本艦艇都將炮口對準了“致遠艦”。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致遠艦”沒有“定遠”、“鎮遠”那樣的防護能力,很快,船底就進水了。如果要像方伯謙一樣逃跑,應該不是難題,畢竟“致遠艦”的航速在那放著。可是,面對混戰的局面,鄧世昌卻下達了“撞沉吉野”的命令。距離不遠、又是同樣航速的艦艇,如果一方準備和另一方同歸於盡,對方很難避免。可惜,“致遠艦”卻不幸被一枚下瀨炸藥的炮彈擊中,引發大火,繼而引爆了魚雷

二次爆炸對“致遠艦”的傷害是致命的,就這樣,鄧世昌和“致遠艦”沉沒了。落水的鄧世昌放棄士兵們扔過來的救生圈,與自己的愛犬一起沉入海底

......

尾聲

也許鄧世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甚至違反軍紀將寵物帶上艦艇,可是在維護民族大義面前,他沒有絲毫退卻,鞠躬盡瘁、視死如歸,將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傾撒在黃海之上

附:北洋水師覆滅時自殺殉國的幾位將領

回眸甲午:鄧世昌升起帥旗的背後,有太多無奈

除了鄧世昌,“經遠艦”管代林東昇也戰死在指揮台,大副撿起他的指揮刀繼續作戰,大副死了,二副接著來,直到沉沒......這只是大東溝海戰中的英雄,到了北洋水師威海港被圍殲時:

“定遠艦”艦長劉步蟾在擊沉“定遠艦”前,在定遠艦自盡;

“鎮遠艦”艦長林泰曾自盡;

林泰曾的接班人楊用霖自盡;

劉公島護軍統領張文宣自盡;

再之後,就是丁汝昌,也吞鴉片自盡

曾經無限輝煌的北洋水師就此隕落,北洋水師培養起來的精臣良將也全部落幕,悲壯之中帶著幾分屈辱。雖然是戰敗方,但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