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習形意拳的幾點注意事項

初習形意拳的幾點注意事項

一、貪快貪多 學前忘後

這是現在非常普遍的問題,好多的學員大多是交錢學拳的,交了錢了心裡就有個不平衡的感覺,想多學一些東西,要對的起自己交的錢,就忘了在基本功上打好基礎,今天學完新的一式,在還沒有真正的領會,就接著學新的,當新的學完了下一式,前面的又忘了,接著又在從頭來複習,一個得不償失的效益。

二、急於求成 盲目下功

形意拳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之說,這就是大多練習形意拳的必站的樁功,這就有好多初學者盲目的站三體式,認為站的時間越長功夫出的就越快,道理是對的,可當你身體那疲勞時,你的三體式隨者你身體的疲勞也在變形,這就起了一個反的作用。三體式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定,可以高一點也可以低一點,當你有疲勞的感覺了,可以先休息一下,樁功不完全是時間的長短,主要的姿勢的正確與否。

三、進步高提,跺腳發力

在我們練拳時為了感覺到力的體現,常有高抬腳的現象,落地時聲音很大,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習法,我們人在日常的行走中是“退步高、進步低”,這樣才靈活迅速而且穩定。如“進步高提,必是後腳一腳吃力”必然導致“緩慢不穩”,也會降低前進的速度,進步緩慢不穩是格鬥搏擊之大忌。快打慢這是武術的常理。


四、氣浮於胸,勁氣不沉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兩人在一起吵架,當兩人吵到高峰時雙方的臉色蒼白氣喘,這就是氣浮於胸,這時人就有胸悶憋氣之感,呼吸不順暢,當兩人真的打起來,也是勁力發飄無力,大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挺胸.聳肩,內家拳講的是含胸.拔背.提肛.裹胯.沉肩.墜肘.氣沉丹田,當你做到以上所講,呼吸如虎豹般的順暢,汗流而氣不喘。

五、六合不到 腰力不發 

“六合”通常講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胯與肩合,膝與肘合,手與足合,當六合達到一合時,四肢軀幹就應該融於一個整體。整體中又要以丹田為核心,以腰為主宰,氣發自于丹田,力來自於腰,腰為周身之主宰,一身之軸。四肢運動全靠腰來主宰。腰一動,上可使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可使胯催膝,膝催腿,腿催腳。腳無根,腿難發,腰無力,腿也難發。要想腿擊有力,當先練好樁功與腰功。腰功紮實,達到“腰如蛇行”的程度,便會隨意自如。腰功還是技擊動作的基礎,象指上打下,虛左實右、明進暗退、一閃即擊等都離不開紮實的腰功。


六、低頭貓腰,前挺後翹

“低頭貓腰,拳技不高”,此乃武林前輩的經驗之談,實為中肯之論。“低頭貓腰”破壞了“內家拳”的“體直”原則,使脊柱形成“後天”彎曲狀態,而沒有恢復到脊柱垂直的“先天”狀態。挺胸翹臀,一幅疲勞的架勢,沒有做到形意拳拳理之所講,含胸.拔背.提肛.裹胯.沉肩.墜肘。

正確的內家拳是,沒有低頭貓腰” 前挺後翹,之病態。有一部份習武者善於用“黑狗鑽襠”或“低頭貓腰”企圖抱腿或攻擊下盤在實戰中.只能被打得一敗塗地。

七,手足不合,腿力不足  

“手到足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足也到,打人如玩笑”,正是形象地說出手腳相合整齊的重要性。一些人練拳和搏擊時,手以出可腳步還原地不動或步伐遲緩跟不上,感覺是手腳不能諧調配合,腳跟不上手。造成原因:就是樁功太差,腿無力,練武不練腿,必是冒失鬼,這是練武的老話,只有站好樁功才能做到手到腳到,腿力,腳力、腰力是統一的整體。練武先求腿力,便包括了腳力和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