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曾經的美妙

寫味腴酒家,我感到有點難寫,畢竟,那鮮透舌尖、觸動心靈的味道,一晃遠離我們已經二十多年,一去不復返了。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改革開放初期,岳陽作為湖南的一個開放城市,來旅遊的人數日益增多,很多來岳陽旅遊的中外遊客,都會慕名到市中心南正街的味腴酒家品嚐美味: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

說起味腴酒家,我們要追根溯源到更久遠的年代。它的創辦人是周權姐弟三人,周權,祖籍江蘇江都,曾經在常德天然酒樓當學徒,出師後,他一個人又到江蘇、湖南其他地方多家餐館學藝,經過十幾年的打拼,直到一九三六年,他才來到岳陽,借錢在南門外租房,創辦了味腴酒家。酒店的名字來源於: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周權有著江浙人的靈光的頭腦,生意經念得很好。創辦之初味腴以江浙風味的高、中檔酒席為主,兼營岳陽地方小吃,輔以湯包、燒賣,居於嶽州四大酒店之冠。

兩年後,岳陽淪陷,味腴酒家被迫停業。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後,周權在天嶽山租賃了一塊地皮,建起一棟兩層的店堂,於一九四七年春,重新掛起了味腴酒家的招牌。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味腴酒家開張後,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江浙菜餚,還增加了京菜、湘菜、川菜等菜餚,滿足了不同口味食客的需求。

這一時期,味腴酒家以經營高檔菜為主,魚翅、海參、燕窩、熊掌、鹿筋一應俱全。製作工藝極為講究,選料嚴謹細緻,菜餚四季有別,讓食客不時有新鮮感,抓住了食客的味蕾。它的麻辣仔雞嫰而不生,脆而不老,招牌菜金鉤魷魚形似金鉤,更是色香味俱全。

“味腴”經營的菜餚品種繁多,逐步形成了湘菜中三大流派之一的湘北流派。那個年代,味腴酒家就有了營銷的理念,可送點菜送上門,可配製半成品送上門,也可以派廚師到家裡現行烹製,味腴酒家一度成為達官貴人的飲宴之處,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後,味腴酒家改名為愛群飲食總店第一分店,一九六五年又易名為木蘭飲食店,文革期間停辦,原址上建起天嶽山電影院。

一九八零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味腴酒家再次隆重開業,地址選在南正街。味腴酒家的這次營業,與一九四七年比較的話,有了兩個不同點:周權再不是味腴酒家的老闆,其次,這一家老店現在是華美宏大,再不是一個小打小鬧的私人酒家,而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酒店。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其一樓門面主要經營特色地方小吃,菜式推陳出新,品種齊全、口味獨特。南正街上人聲嘈雜,喧鬧非凡,離店鋪還有幾十米的距離,過路的人就能聞到美食誘人的香味。其二樓的大廳寬敞明亮,舒適宜人,正牆上高掛大型工筆畫—岳陽樓全景,還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詩句。食客坐在大廳裡,即能欣賞洞庭湖的風光,又能暢飲岳陽龜蛇酒,更有味腴堂菜的佐餐助興,其樂無窮。

味腴酒家的堂菜,也有了不同的變化,以小水產、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和時新小菜為主,並保持原有的名菜四十餘種,如紅燒龜肉、燒鱔橋、溜鱔絲、奶湯鯽魚、烹鰍魚、蝴蝶鱔片、炒鱔糊、松鼠桂魚、清燉水魚等特色的名菜,其中以“紫龍裹袍”這一道菜最為馳名。

“紫龍裹袍”製作的工藝十分複雜,精選鑼槌青鱔,另用豬身上做好的一塊肉——鮮嫩的眉條肉剁成肉泥,形成鱔魚包肉泥,擺進腰盤入蒸鍋中,武火快蒸後,取出冷卻,再用雞蛋糊外包下鍋,先在溫油鍋中成形後撈起,換滾油鍋中炸酥,或加椒鹽,或作醋溜。上席時在菜盤邊綴以香菜,番茄等時鮮小菜,色彩誘人。入口時,魚、肉、蛋三味俱全,外酥內嫩,油而不膩,讓人樂口逍遙。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味腴酒家在烹調上講究爆、溜、燉、蒸、燴、汆,從而達到鮮嫩、清淡、香脆的口感,曾創制出一桌聞名天下的“巴陵全魚席”。

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因經濟條件的限制,過去到餐館吃一頓飯,還是一件稀罕的事,而能到味腴酒家吃一桌宴席,更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八十年代的假期不多,空閒的時間,我經常到味腴酒家吃早茶,其早茶味道好,價格不貴,是工薪階層最理想的消費場所。而我,情有獨鍾小籠湯包,吃湯包有十二字的秘訣: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小籠湯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透亮如一張紙,張嘴咬一口,裡面鮮美的汁水便流入口中,那浸了汁水的肉團,不肥不膩,入口爽滑。那個吃法真的叫美。

一九九三年,味腴酒家被原國內貿易部評定為中華老字號。後來,味腴酒家因企業改制,不復存在,一棟居民樓替代了味腴酒家,其一樓被砌成了一排臨街的店鋪,並留有一個行人過道,過道里擺放了一個米粉攤,也許是借了味腴酒家遺留下來的風光,這一個攤位的早點生意,還算是不錯。

路過南正街,到了飯點的時間,我總會到這個小攤位吃上一碗肉絲粉,用以想念味腴酒家。

味腴酒家,岳陽人舌尖上曾經的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