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匈奴人現在在哪裡?阿提拉為什麼被稱為“上帝之鞭”?

大頭喇嘛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在與中原王朝的爭鋒中,曾一度佔據上峰。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漢朝對匈奴開始有戰略防禦改成了戰略進攻。名將霍去病追擊匈奴人到今蒙古國內的狼居胥山,衛青在東路掃平樂匈奴王庭。

公元48年,匈奴分裂成兩部分。匈奴日逐王率四萬匈奴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另一部分匈奴人居住漠北,稱為“北匈奴”。後來,南匈奴與東漢聯合攻打北匈奴,北匈奴人被迫西遷,從此在中國歷史上消失。

公元187年,南匈奴發生內訌。後來他們參加了中原混戰,蔡文姬就是被匈奴人擄走的。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曹操將南匈奴人分成五部,異地安置。從此匈奴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也就是說,匈奴人在歷史的變遷中,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難以尋找難於分辨了,被其他民族同化了。

公元375年,突然從歐洲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有一群匈奴人攻打東哥特人領地,拉開了歐洲歷史上持續二百多年的民族大遷移序幕。

而這支匈奴人,正是在四百年前,被西漢校尉陳湯打敗,並殺死致支單于的那支北匈奴人。幾百年當中,他們沒有任何消息,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文字,沒有人記載他們的歷史。

這支匈奴人的首領就是被稱為最後一個單于的阿提拉。

阿提拉帶領的這支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發展的轉折。他們把生活在叢林裡的日耳曼人推上歷史的舞臺,並與他們一起如摧古拉朽般地結束了羅馬人的時代。

帝國曆史的消失,使各個封建國家組成的西歐多元政治格局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到現在的歐洲國家的劃分形成了。

而最後一個匈奴單于阿提拉,被羅馬人和日耳曼人一致稱為“上帝之鞭”,表達了歐洲的恐懼與無奈。

說通俗點就是,阿提拉帶領的匈奴人突然出現在歐洲,他們與日耳曼人一起結束羅馬帝國統治的歷史,使歐洲基本形成了如今的國家分佈格局。可見阿提拉對歐洲的影響深遠。


路遙lgy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主要生活在鄂爾渾河上游地區,現在蒙古境內。

在被東漢擊潰後,一支匈奴往西竄去,到了歐洲大陸。

公元432年,在魯嘉的領導下,分裂的匈奴再度完成統一,但兩年之後,魯嘉去世,阿提拉和布勒達開始共同統治匈奴。此後,匈奴的勢力開始擴張,並向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要回了被拜占庭帝國保護的叛亂部族。公元435年,阿提拉前往馬古斯,與拜占庭帝國代表會晤,雙方達成了有利於匈奴的條約,包括歸還背叛的部族、開放市場、拜占庭向匈奴納貢等。

由於阿提拉動作矜持,表現出優越感。當他想引起恐怖時,習慣轉動兩隻兇猛的眼睛。在人們表現興奮、急迫或恐慌的時候,他面不改容,表現鎮定。他酷好戰爭。在歐洲人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殘暴的人物,故被稱為“上帝的鞭子”。

阿提拉像烏單一樣,認為世界上任何地方,他想要征服便可以征服。他曾對羅馬人說:“在羅馬帝國的廣大疆土中,沒我匈奴攻克不了的堡壘和城市都。只要我們喜歡,都可以把它從地面上抹掉。”

其實按人口數量,在歐洲的匈奴人並不很多,阿提拉之所以能夠戰勝其他民族,是由於軍隊精悍。

平時,他聽任各族的領袖住在各自的領地,統率其部隊。必要時,他可以調用和指揮五十萬至七十萬軍隊,他是一位很出色的軍事統帥。

阿提拉雖然宣稱他每戰必勝,可是凡在不用兵即可達到要求時,他從不出兵;即使出了兵,也會自動退卻。


即《史記·匈奴列傳》所載匈奴人的傳統戰術:“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國內ERP專題


甘肅內蒙一代


氣蓋山河


古代的匈奴人,一部分和漢族同化,一部遠遷東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