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與學習—嬰兒的原始反射

先天的原始反射


嬰幼兒身體運動的發育,建立在一系列先天的、自動運行的肌肉運動功能之上。感官輸入的信息,以及身體位置的變化,可以觸發這些運動功能。這些反射確保了嬰兒的生存,併為四肢和頭部的協調運動奠定基礎,因此,它們對視覺功能的發育也至關重要。


嬰兒出生前,已經開始在子宮內感知身體運動。在狹小的三維空間中調整位置,他們可以體驗重力和身體平衡,胎兒已經具備了聽覺和觸覺,他們在醒來的幾個小時內,收集並處理身體運動和感官信息。


生存必需的反射

胎兒在早期,就已經形成了用嘴搜索、吸吮和吞嚥的功能。當他們喝到羊水時,這些反射功能不斷加強。之後,如果臉頰或嘴角有觸覺刺激,胎兒頭部會轉向刺激的方向,並把嘴張開。這項反射功能對嬰兒的生存非常重要,在出生後幾小時內就能完全建立起來。


有趣的是,口腔反射與手腳移動緊密相連,並影響到整個身體的運動。新生兒進行吸吮和吞嚥動作時,身體全部參與其中,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對他們來說,吸吮動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這種全身鍛鍊後,他們會心滿意足地睡著,疲憊中帶著愉悅。


無法母乳餵養的嬰兒會使用奶瓶,如果奶瓶需要的吸吮力量較小,就可能會導致肌肉發育問題。


在大腦的體感中樞,嘴佔據的位置與整個上半身相同。除了用於進食,嘴也用於感知物體和語言交流,因此,它在大腦中佔據了大量空間。正是由於手的反射功能,嬰兒才可以抓住物體。例如,如果你輕輕觸摸嬰兒的手掌,他們的手指會捲曲成拳頭。這種反射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新生兒可以被他們緊握的手掌拉起。與此類似,如果你輕輕觸摸嬰兒的腳底,他們的腳趾也會向內捲曲。通常在出生 36 周後,雙手緊握的反射功能會消失不見。


在大腦的體感中樞,嘴佔據的位置與整個上半身相同。


當手和腳的反射功能處於活躍階段,手、腳和嘴之間緊密相連。例如,當嬰兒吮吸時,會本能地將手握成拳頭,並且隨著吸吮的動作,手掌有節奏地鬆開握緊。事實上,胎兒還在子宮時,部分全身性的反射功能就已經出現。通過這些無意識的反射功能,嬰兒首次體驗到了自己的身體運動,這使嬰兒可以主動參與分娩過程。


比如新生兒的驚跳反射,它使嬰兒出生時,可以呼吸到第一口空氣。在我們的近親大猩猩中,也可以看到這項反射功能,它能防止意外跌倒,確保小猩猩的生存,小猩猩本能地緊緊抓住母親的毛髮,併發出求救的哭聲。對於人類和大猩猩,這種反射本質上是一系列的肌肉運動,而且速度極快。嬰兒以近乎痙攣的方式,伸展四肢並頭部後仰。事實上,這讓嬰兒在發出求助哭聲前,可以為大口的吸氣做好準備。隨後,嬰兒四肢彎曲,做出呼氣的動作,同時發出哭聲。


驚跳反射會被潛在的危險觸發,比如突然的噪音或強光,出乎預料的觸覺刺激,以及頭或身體的位置變化。這項反射伴隨著激素的升高,讓身體進入壓力自動反應狀態,即逃跑還是戰鬥的反應模式。


運動反射功能的發育


胎兒還在子宮時,就已經顯示出“非對稱緊張頸反射”,簡稱為ATNR。它使胎兒的頭部轉向一側,同時一隻手臂伸展,另一隻手臂彎曲到腦後,類似於擊劍動作。


在出生後的前半年,這項反射可以協調嬰兒頭部的轉動,調整眼球的位置,為抓取物體做好準備。正是由於這項反射功能,嬰兒開始體驗身體的中線位置,以及從左到右的身體運動,這為爬行打下了基礎。“迷路緊張反射”簡稱為 TLR,它在出生前就已經建立,可以協調頭部和四肢運動,保持身體平衡。由於這項反射功能,當嬰兒頭部後仰時,四肢會同時伸展,同樣,如果嬰兒低頭,四肢會蜷縮起來。通過頭部的前後運動,可以讓身體從蜷縮狀態過渡到伸展狀態。


“對稱緊張頸反射”簡稱為 STNR,它在發育的晚期才會出現,可以協調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運動。頭部的前後運動也會觸發這項反射。當嬰兒低頭時,雙腿會伸直,如果頭部保持正位或輕度後仰,雙腿就會彎曲。在嬰兒時期,這項反射功能僅會活躍一段時間,之後被整合到全身運動,使嬰兒身體能離開地面,並四處爬行。


當嬰兒剛學會走路時,我們可以看到類似反射的平衡動作,如果以後遇到危險,這些動作也會出現。例如“手腳平衡反射”,當需要維持身體平衡時,嬰兒會伸出手臂。通過手臂運動,嬰兒行走時可以保持平衡。如果早期的平衡反應出現問題,孩子手臂運動時,會導致腳向內或向外轉動,走路就像卓別林一樣。


當頭部移動不再觸發反射功能時,身體運動就形成了安全穩定的平衡。以上的反射模式,為運動功能的發育打下良好基礎。當這些反射功能開始協調視覺感知,以及手眼位置時,我們逐漸形成了抓取能力,協調四肢爬行和走路的能力。最終,我們可以自由地移動身體,保持穩定的平衡,並協調頭部和雙眼的運動。


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形成自由行走的能力,正是由於嬰兒的反射功能提供了基礎,而頭部的位置觸發並控制了這些反射。TLR 讓我們體驗身體前後的空間,STNR 讓我們體驗上下的維度,ATNR 則讓我們體驗身體兩側的維度。通過這些體驗,我們建立了探索並把握三維空間的能力。當頭部移動不再觸發四肢的大幅運動,我們就獲得了對身體運動的完全控制,三維空間的視覺感知開始形成,這時我們就可以體驗方位感知、視覺深度、以及身體的自由行動。


在發育的晚期,我們將這種空間體驗內化,形成了視覺想象能力。大腦可以創建虛擬物體,並想象出物體的各種運動,比如可以將虛擬物體旋轉。這項能力是如此重要,甚至成為智商測試的一部分。之前章節已經講述,多數智商測試都包括視覺想象能力。


1、視覺與學習:口吃的眼睛/(德)海克·舒馬赫原著;量子云圖翻譯組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眼視光醫學科普經典譯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