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為什麼印度人不反感英國人?

冷月鉤沉


既然英國曾經殖民過印度100多年,那麼哪有印度人民不反感英國人之說法,只不過是要具體分析其反感的程度是深是淺了。這種殖民地的事情放在任何一個國家身上,再次提起之時,都會是一種深深的歷史罪惡感。

其一:年代較為久遠,國人記憶較為模糊

其實說起英國真正開始滲透印度之時,是在1600年,那便是以建立東印度公司為伊始的。但是當時的印度主要受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殖民,英國在當時的實力比不上西葡兩國,只能單單憑藉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來掠奪原料、打開市場、獲取廉價勞動力了,但是卻是異常受限。18世紀中期,英國開始踏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1760年之後,英國基本上獲得了整個印度的殖民權,獨霸一方。英國殖民印度的時間直到1957年才宣告結束。上個世紀的60年代距今也有60年的時間了,也許老一輩人還記得,但是絕大部分印度人對那段殖民的記憶卻早已模糊了……

其二:英國在充當殖民者的同時兼任了救世主

何來此話一說呢?那我們細看印度歷史!18世紀初的印度只是個如今的印度北部和中部的莫臥兒帝國,但是當時的莫臥兒帝國卻遭受多國勢力滲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1757年,後起之秀的印度擔負起了統一印度的重任,在先後趕跑了別國的殖民者之後,英國隨即憑藉強大的實力統一了印度半島,這才是如今印度的全貌。比起當初公元1840年的英國用堅船利炮外加鴉片打開中國國門,發動鴉片戰爭要好得多,其實當時的印度也是不太具備抵抗能力的,所以英國才能用不到一年時間就將印度統一的。憑藉英國將其他殖民者趕跑並且擴大了印度的領土,你說印度人民感不感謝英國?

其三:英國留下的不僅僅是殘酷的面貌,還有造福印度的基礎設施

莫說上個世紀印度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了,就拿如今的印度來說,其基礎設施和工業水平還是比較落後的。上上個世紀60年代,英國在全權殖民印度的同時,也走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而對於相對封建落後的印度本身來說,英國在印度所建造的一切都是比較先進的。印度是英國殖民地中工業水平最高的地方,這直接就拉動了印度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處於被殖民地,但是這也間接造福了之後的印度。

其四:英國領著印度步入了文明的殿堂

英國統治印度的100多年,也正是印度國民文化程度提升極其快速的一個時代,剛剛走出封建時代的印度人民,突然之間就迎來了現代文明的曙光,英國本身的文化程度就高於印度,再加上英國在印度繁衍的這100多年,文化滲透是一定的。

通過以上論述,我個人認為,不是印度人民不反感英國人,而是相對於其他殖民地人民來說,印度人民只是沒那麼太反感英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