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導讀:古代的皇帝權傾天下,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無所不能,只要他想,什麼都能得到。但事實上,皇帝跟普通人一樣,哪怕是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一樣會有煩心事兒,一樣得想轍來解決。比如說,明朝的嘉靖帝朱厚熜。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身為皇帝的嘉靖帝也有煩心事

嘉靖有什麼煩惱呢?有媽不能叫。這事聽上去很難以理解,很荒謬,但這事是真的,到底怎麼回事呢?話說公元1521年3月,正德帝朱厚照病重駕崩於豹房。由於他沒有留下子嗣,正德帝的親媽張太后以及內閣首輔楊廷和,最終按照兄終弟及的皇明祖訓,立正德帝的堂兄朱厚熜繼承大統。

也就是說,朱厚熜這個皇帝是撿來的。這個便宜撿的大呀,按說朱厚熜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煩呢?可老話說得好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何況是一頓大餐。張太后和楊廷和讓他當皇帝,那是條件的。

什麼條件呢?張太后和楊廷和希望朱厚熜入宮走東南門。朱厚熜一聽這個安排,又氣又惱啊。當即表示,自己這個皇帝我不當了。很多朋友可能聽上去覺得不理解,從什麼門進宮有那麼重要嗎?就因為這麼一件小事,皇帝都不當了?你是不是太任性了?

哎,還真不是朱厚熜任性,這裡面名堂多著呢。原來,根據明代規定,從東安門入宮,住文華殿,是為皇太子設計的進京路線。也就是說,如果走了這條路線,那就意味著朱厚熜要把當今皇太后,也就是張太后認作母親,他得過繼到張太后膝下。那麼他的親媽蔣氏,名義上就不再是他的母親了。

這就是朱厚熜煩惱的地方,要知道朱厚熜是家中獨子,是在母親的呵護之下長大的,他和母親感情至深。父親興獻王去世之後,母親作為他的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他絕對不可能拋棄。所以,朱厚熜堅持要走以皇帝身份進宮的大明門才行,不然他寧願不當這個皇帝,雙方就這樣僵住了。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嘉靖撿來的皇位,代價是不能認親媽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吶。最終,張太后和楊廷和不得已勉強同意了。14歲的朱厚熜正式登基,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又一位主人。這個時候朱厚熜是滿心歡喜呀,當了皇帝,那應該就是我說了算,不用再煩了吧。所以他當皇帝般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父母一個名分,他要把親媽接過來,以太后之禮好好地服侍。

可是,等朱厚熜親媽蔣氏到了北京城外,卻被張太后和楊廷和的人攔住了,不讓進來。要進來也行啊,你得以藩王妃的身份進來,你不能真把自己當皇太后了。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要逼迫蔣氏主動放棄皇帝生母的名分,要不您這輩子跟兒子就別見了。蔣媽媽聽了大怒,拒絕入境,掉頭就回老家了。

這事讓嘉靖皇帝知道了,把他氣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可是還沒等嘉靖找大臣們算賬呢,大臣們又搞事了。一天,在楊廷和的授意之下,禮部尚書毛澄突然上書說,“皇上啊,你應該按照規矩認張太后為親媽呀,以後就不要叫蔣氏媽媽了,改叫阿姨吧,這樣比較合乎禮制啊”。

這把嘉靖帝給煩的呀,原來還只是暗示耍手段搞套路,現在直接明說了,不直接正面剛也不行了。從此,為父母爭名分,這件事情就成為了嘉靖當皇帝以來最大的煩惱。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嘉靖想為親媽爭名分,遭到大臣們反對

他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煩惱,他使得第一招是什麼呢?找楊廷和說和。嘉靖明白,朝中大臣都是以楊廷和為首,如果他同意了,就不會有人反對了。那麼,他怎麼說服楊廷和的呢?拍馬屁,沒錯,皇帝給大臣拍馬屁。

據說當時兩個人一見面,嘉興當即就放下了皇帝的架子,對楊廷和那是客客氣氣的,開口閉口都是讚美之詞,彩虹屁一頓的狂轟亂炸。講到最後,嘉靖才十分為難地向楊廷和表示,自己的父母確實需要一個名分,希望楊大人能夠高抬貴手,成全一二啊。


一個皇帝,對一個臣子低三下四到這個份兒上,算是給足了楊廷和的面子。按理說,怎麼著也不能夠太為難皇帝吧,可當時楊廷和什麼態度呢?楊廷和見嘉靖服了軟兒,反而更不把他放在眼裡,對他的請求是完全不當一回事,總之就是堅決不同意。

嘉靖帝是又氣又急,是破口大罵。看來,想要說服一把手楊廷和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找二把手吧,誰呀?就是之前提到的毛大人。這次嘉靖皇帝生怕之前那招不好使,他換了一招,苦肉計。

明史記載,嘉靖皇帝偷偷派了一個太監去找毛澄。太監一見到毛大人撲通一下就給跪下了,猛磕頭啊。毛澄大驚,趕緊把他扶了起來。太監這才說道,“皇上讓我跟您說,誰人沒有父母,為什麼我卻不能尊奉父母啊,請先生體諒我的孝心,不要再為難我了”。

嘉靖皇帝擔心光是嘴皮子功夫還不夠,他又加了一計,什麼呀?利誘,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啊。這個太監說完就把你一袋子黃金交到了毛大人手上了。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為母親爭名義,嘉靖找楊廷和求助

你看看嘉靖這個皇帝當得,居然還要給大臣行賄,混得實在不怎麼樣啊。按說嘉靖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應該沒問題了。可是,毛大人什麼反應呢?他想了半天,“哎,我不幹了吧。”

原來嘉靖這番作為,讓他是左右為難。作為臣子。他也不想駁皇帝的面子,不想為難皇帝。但是他也不想改變立場。支持嘉慶皇帝是有違禮制的。所以,想來想去,看來只能掛冠歸隱了。

經歷了這兩件事情之後,嘉靖的心理是越發的煩惱了。怎麼就沒有一個支持自己的人呢?他這才感覺到,他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看來朝中大臣都靠不住了,他要尋求支持,只能從別的途徑找人了,找誰呀?張太后。

為什麼找她呢?首先,女人嘛,又是個母親,心地總是軟一些吧,應該會好說話一些。據記載,一天嘉靖找到了張太后,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勸說。都說一哭二鬧三上吊,嘉靖除了最後一招上吊沒用,其他都使了。

結果這麼一鬧啊,還真把張太后給整服了,張太后真的同意了嘉靖的請求。得到了張太后的支持的嘉靖是喜笑顏開啊。覺得時機成熟的嘉靖,找了一個所謂的好機會,在早朝的時候,向眾大臣們宣佈要在兩天後為親生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封他們為皇帝皇后,改叫孝宗皇帝和張太后,為皇考伯和皇伯母。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嘉靖大怒,眾多大臣被重罰

此言一出,立刻就炸了鍋了。絕大多數官員們都不買賬,強烈反對。嘉靖愣住了,自己還是太傻太天真啊。沒想到連張太后都不管了,你們這些個大臣們還要玩。哎,真是讓人頭疼啊。結果那天嘉靖一言不發、面沉似水,靜靜的看著官員們吵鬧,一直等到下班的點兒。頭都不回地離開了朝堂。

可是讓嘉靖沒有想到的是,不少大臣看嘉靖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就又使了一招,集體跪請,逼迫嘉靖帝改變旨意。結果看這麼多大臣一起耍橫,嘉靖沒辦法,只好又認慫,寫了一道聖旨,帶了過去。

本以為這事兒就了了吧,可是沒想到大臣們不依不饒。他們認為皇帝這個聖旨寫的不清楚,地寫明白,以後絕對不再提這個事兒才行,總之是要求多多。

嘉靖一聽,火冒三丈,這是得寸進尺啊。好啊,軟的不行,那我就來硬的,看看拳頭和板子能否解決問題。最終在嘉靖的命令之下,五品以下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拷訊,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六人停止帶罪。這一下子耳根清淨了,再也沒有人來吵來鬧了。

就趁著大臣們還都關著的時候,嘉靖趕緊下旨。就這樣,他的父親朱佑杬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坐上皇位的皇帝,他的親媽蔣氏也接進了慈寧宮,當了太后。嘉靖自己呢,也再也不用叫張太后媽了,一切都如嘉靖所願。而這一切,花了3年時間算是徹底解決了。

為盡孝嘉靖費勁心力,和大臣博弈三年無果,最後耍賴接親媽入宮

嘉靖為母親爭名分,和大臣鬥了三年

其實,這件事說到底是嘉靖皇帝不願意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想要孝敬他們,這也算是一片孝心吧。可是諷刺的是,這位以孝著稱,努力為父母爭取名分的嘉靖帝到後來,卻迷信方術,就因為道士的一句話,便再也沒去見過自己的親生兒子,父子親情是有如虛設。那麼,這下嘉靖是不煩了,該輪到他兒子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