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文學裡常有一個“伊麗莎白”的女名字呢?你知道“伊麗莎白”的含義嗎?

醉談簡悟


伊麗莎白,這個名字在西方歷史中如雷貫耳,特別是在英國曆史中太不同尋常了;



(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TUdor),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怎麼樣,厲害吧!

伊麗莎白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後,成功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伊麗莎白使英格蘭成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因此,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巔峰——出現了莎士比根這樣的大文豪以及政治家;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後來的美國)也在伊麗莎白統治期間開始確立;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在里士滿王宮去世;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因此,伊麗莎白這個名字,在西方家喻戶曉,如同中國文化中的“翠花”“小芳”“淑芬”……



在西方文化中,和中國文化不一樣,沒有“名諱”之說;換言之,伊麗莎白這個名字,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一般老百姓的女兒都可以取名“伊麗莎白”;而且現任的英國女王名字也叫做“伊麗莎白”(伊麗莎白二世);

為了表示區別,人們稱現在的女王為“伊麗莎白二世“,也用不著“避諱”;除了英語國家有不少女孩叫做“伊麗莎白”以外,其它拉丁語國家的家庭,如果生了女孩兒,也有不少叫做“伊麗莎白”,比如俄羅斯就有一個沙皇,也叫做“伊麗莎白“。

另外,不少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也喜歡用“伊麗莎白“作為自己的英語名字。不為別的,就是喜歡,圖個吉利吧!


閒看秋風999


“伊麗莎白”(英語:Elizabeth 或 Elisabeth)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人名

以利沙巴,在舊約中這是亞倫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在早期的希臘文本聖經中,將這個名字轉寫為希臘語形式的Ελισ?βετ。歐洲各國的同源名字就是從希臘語形式衍生的。


跪射俑


我想了很久也沒有答案。是不是因為中外文化差別太大了,外國人的觀念中根本沒有那種完美的女性,還是在他們的眼中那根本就是沒有性格? 《簡愛》中的簡,應該算是比較完美的了,但是她長相不美,導致性格也有點偏激,羅切斯特先生被燒成了殘廢,跟她多少有點關係吧。 斯嘉麗,我承認她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女性,甚至我幼時的夢中情人都以她為模板,但是恐怕沒有人會認為她的性格和愛情很完美吧,她有太多性格缺陷,愛情結局也還是個未知數。 《傲慢與偏見》裡面的伊麗莎白,個人認為已經是比較完美的女性了,但是全書的前半段,她對達西有那麼大的偏見,以至於連書名都叫《傲慢與偏見》,所以她也算不上。 拉.艾絲美拉達,《巴黎聖母院》中那個吉普賽姑娘,在雨果的筆下,她美麗純潔善良富有正義感,但是無論如何,她的性格都似乎有點過於軟弱,最後的結局也是悲劇。 感覺她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菲莉婭,《哈姆雷特》中的女主角,一樣的純潔善良美麗溫柔,一樣的悲劇結果。 朱麗葉,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算了。說實話,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形象都不是很深刻,但是他們的悲劇愛情卻很讓人刻骨銘心。 安娜·卡列尼娜,她也算不上,這個既誠實勇敢正直,又缺乏理性,陷入婚外情而不能自拔的女性,連託老都為她感到矛盾,最後還臥軌了。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女主角,綠蒂。也許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算是比較完美了,但是她卻是導致維特死亡的根源,所以也不好說。 茶花女,如果她的生活不是那麼靡亂地話,如果她最後不死掉的話,也許有一點完美。 《紅與黑》裡面的兩個女主角,都算不上吧,一個溫柔軟弱,一個任性蠻橫。 羊脂球,包法利夫人,挪拉,嘉利妹妹,卡門,她們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有哪位朋友,能想起一位比較完美的女性,歡迎推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