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之不易的防控局面,優等生應該自豪,但不應該自大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千字文》

優等生看到差生抄作業還抄不好,笑話幾句很正常。但如果優等生打心裡覺得,差生就這點水平,再沒什麼值得跟他們交流、學習、借鑑的,這優等生就很難一直保持優勢了。

在歷史上,這優等生碰到過一回這種情況,那時候她的名字叫“大清”。

後來,她為當年的自高自大交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學費。我估計沒人希望她再交一回吧。

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畢竟我們的祖先一直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滿招損,謙受益”……

可惜這話每個人都說,這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懂。

當然,有些人不是真不懂,只是逆反心理比較強。比方說,當年咱交學費那會兒,有些人學習熱情過高,覺得外國啥都好,放眼望去遍地都是老師,賢不賢他都思齊,搞得大家很不爽。

所以,現在咱學好了,強大了,自然就會有人說,外國有什麼了不起,天天跪著舔有意思嗎?

跪著舔是真沒意思。就拿這次應對危機來說,把咱的表現和某些西方國家的表現一對比,他們跪著舔咱還差不多。

到了這時候,誰要是再瞧著外國什麼都好,我建議他去查查肺裡的病毒是不是發生了腦轉移。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一回西方國家表現成這樣,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正在經歷衰退,更是因為他們的制度、文化和社會結構本來就不適合高度嚴格的防控。在這樣的事情上,他們永遠不可能做得比我們更好。

可是,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事能做得比我們更好了呢?這是不是說,從今以後,他們身上再也沒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了呢?

有些人可能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會說,你再也不要說“西方國家咋咋咋”了,他們連個病毒都搞不定,幹別的肯定更不行,咱不學他們!

但這恐怕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咱們今天的成就,確實足以自豪,然而自豪不等於自大,更不等於不需要繼續學習別人的長處。比如有些國家雖然病死率偏高,但人家打進世界盃決賽圈的概率也偏高,他們並不是一無是處。

所以,自豪沒問題,但國際視野和開放心態最好不要丟。差生身上也有優點,優等生也有不足,要想一直領先,誰都不能排斥交流和借鑑。

畢竟,沒有誰永遠是差生。

按說,話說到這兒就差不多了,不過還有件事需要多說幾句:其實,真正噁心到我們、讓我們覺得西方國家很討厭的,恐怕是某個早該被髮射到太陽上的胖子。

這些年來,這貨為了轉移矛盾,不停地沒事找事,怎麼噁心怎麼來,誰跟他打交道誰都煩。

可是我們也該意識到,他這套把戲,完全是當年一個小鬍子陸軍下士玩剩下的,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下,這套終究吃不開。

馬克思曾經說,歷史會重複出現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笑話。咱們搬好板凳等著看笑話就是了,不要讓他壞掉咱們開眼看世界的心情。

作者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