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保教授:傳道授業與綠色使命

劉二保教授:傳道授業與綠色使命

劉二保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化學系,系山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曾任山西師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現任山西師範大學化工技術研究所所長,山西省電池新材料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劉二保教授不僅在教學上是能手、高手,是出了名的教學專家,而且他更注重於創新實踐,幾十年如一日執著於綠色生態發展,奮力科技創新,在水汙染治理研究和實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後提出和完善了“生態水汙染修復-EPA生態酶修復技術”景觀水治理方案、“原位生態法”河道水修復方案,開展了煤礦、焦化、化工、生活及洗車行汙水處理方法研究,成果用於臨汾市汾河公園、古城公園、鄉寧鄂河、大寧昕水河、陽光集團、陸合集團等水處理項目,解決了景觀水和河道水發黑發臭、企業廢水回用及達標排放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山西省水汙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山西衛視、山西公共頻道、臨汾電視臺、《中國產經新聞》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相關汙水治理事蹟,並被譽為“大自然的洗水工”。2016年榮獲“創響山西”十大創新創業人物,2019年3月,他入選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幹人才,成為享譽國內的治汙專家和綠色使者。

教授成了“洗水工”

有人說劉二保在洗水,但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好的“洗水工”。對劉教授來說,第一次治水,確是一次偶然,也是他情懷的釋放。當時朋友的廠裡有個幾萬立方的景觀湖,湖裡水很髒,即和一個客戶簽了湖水治理合同,但是做完以後,效果並不理想。朋友特邀劉教授幫忙解決困難,劉教授把水樣拿到自己的研究室,在團隊裡面開始深入研究,不斷地取樣、化驗、配方、評估,最後成功完成了對朋友景觀湖的治理,效果非常好,朋友很高興,他也挺高興。朋友高興是因為得到了實惠並且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劉教授高興是因為他又突破了一項技術,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此之後,劉教授經常在想,每天清潔工在辛辛苦苦打掃大街小巷,而水是整個生態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什麼水不可以“打掃”呢?他可以做一個水的“清潔工”,進行水的淨化處理。帶著這樣一種想法,他投入到了臨汾水體的一些調研中,開始對臨汾的轉型發展和綠色發展深入思考,並參與了更多的實踐。

劉二保第二次大範圍的治水是在臨汾的汾河公園。汾河公園的水不僅有泥沙汙染,還有富營養化造成的汙染,主要是細菌的繁殖造成的汙染。劉教授給這三種汙染分別設計了方案,然後把方案所需要的材料結合到一個整體當中,配製成專用的藥劑,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拋灑到水中。把泥沙、富營養化以及細菌造成的汙染徹底清除,約十五到二十天,水質就可以達到國家要求標準,水面就可以很乾淨。

劉二保教授:傳道授業與綠色使命

汾河公園的水體在經過淨化以後,顏色變得透明,能見度很高,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景觀水標準。這樣的水體對魚類和水生動植物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動植物的生存。

經做了十年的洗水工,但是在這條道路上,他還在不停地探索和努力,他把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把景觀水的處理做成了一個產業。接著挑戰流動水治汙實踐,2018年3月在昕水河大寧段的治理過程中,他運用自己創新的原位生態修復這一王牌技術成功地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該河段治理,達到了國家地表水的標準和要求,效果十分明顯。

教授成了綠天使

原位生態修復---水治理

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是根據河道水汙染的特點,結合“生態水汙染修復--EPA 生態酶修復技術”而研發的河道生態修復技術。2017年8月該技術入選由省六部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和省農業廳)聯合發佈的《山西省水汙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該技術是入選目錄中唯一的河湖水汙染防治技術。

劉二保教授:傳道授業與綠色使命

本技術不需要建設大型工程,不存在河道改道、調水等工序。施工過程中不需轉移底泥,而是在原有底泥的基礎上進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形成種群優勢,恢復底泥的活性,達到水體長期自淨的效果。

經過生物修復的底泥恢復了活性,河道顯露出了具有地貌特徵的原生態河床,不但不需要疏浚,而且使活性底泥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自淨能力,使河道恢復生物淨化、礦石淨化的能力。

採用本技術治理河道汙染,不僅僅是水質的達標,最終是要通過階段性治理完全恢復河道底泥及河道生態的活性,使河道恢復生物淨化、礦石淨化的能力,從而達到生態平衡。

在治理水體汙染時,是以測水為前提,根據檢測結果針對被汙染水體特點研製專用水處理劑,配合公司自主研發的水處理設備,採用原位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湖泊等原有底泥的基礎上進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形成種群優勢,恢復底泥的活性,達到水體長期自淨效果的一種技術。該技術既消除了汙染物的轉移,也杜絕了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汙染。這就是以“EPA生態酶修復技術”為核心的原位生態修復技術。

“EPA生態酶修復技術”實施方案可分為:

應急性治理:針對被汙染水體突發狀況,短期的應急性治理即可使其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季節性治理:針對水體汙染集中爆發的季節,制定治理計劃;綜合生態治理:針對被汙染水體的水質、底泥、河岸植被土壤、河道沿線排汙汙染物的類型提供長期綜合治理方案。

原位生態修復技術——土壤修復

土壤原位修復技術是利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方法在不經挖掘,不需要大的位置改變的情況下直接在汙染場地就地修復汙染土壤的目的。具體而言,原位生態修復技術分為三步:

首先,由專業人員對土壤採樣、測試、分析,精準定位土壤中的汙染成分;

其次,採用獨有的專業技術,針對性的對土壤研製治汙配方,改良被汙染的土壤結構,使土壤具備種植的前提條件;

最後,針對改良後的土壤,輸送自主研發的營養劑,使土壤能夠促進植被的健康生長。

劉二保教授:傳道授業與綠色使命

該技術具有投資低、效果好、安全高效、對周邊環境影響小、有益於保持生態平衡的特點。

原位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土壤原位改良技術,土壤原位修復技術,土壤原位復墾技術。

劉二保教授不僅在水治理方面大有成就,在有機肥料方面同樣做出了不凡的成績。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出的諸多科研成果表明,他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化學人,他用化學反應推動了產業的發展,他是用科技改變環境的人。(來源《中國經貿》雜誌 記者張明豔 樊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