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日本兵給美國人留下了怎樣的深刻印象?

玩轉智能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影響如下:

第一,矮。

所有美國人都認為,日本兵都是矮人。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1927年日本頒佈的《昭和2年兵役法》得到印證。《昭和2年兵役法》曾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甲種兵役人員”.

大家注意,是1米50。

美國士兵的平均身高是1米75,是當時世界最高,高於德軍和蘇軍,比英軍也略高。

所以美國士兵平均比日本兵搞出一大截。

在美國士兵眼中,日本人是侏儒軍團。



第二,瘋。

美國文化中,軍人要用盡全力爭取勝利。

但爭取勝利不是尋死,尋死和求勝沒有必然聯繫。

美軍如果彈盡援絕,無法繼續抵抗;或者自己傷亡巨大卻只能給敵人造成極少傷亡。

那麼,美軍士兵往往會選擇投降,因為這樣犧牲沒有意義。

然而,日本人不是如此。

在美國人看來,日本人明明已經敗了,不可能取勝,卻非要搞自殺性襲擊,豈不是有病。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一些士兵負傷,美軍醫療兵根據日內瓦公約就去救護。

誰知道,日本傷兵竟然引爆手榴彈炸死美軍醫療兵。

後來,美軍直接對準日本傷兵開槍,認為這是野蠻人。



第三,頑強。

瘋的一個演變就是頑強。

可以說,日本是美軍歷史上遇到最頑強的敵人。

美軍在太平洋群島和日軍對抗,日軍往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便沒有子彈了,日軍士兵也用刺刀衝鋒。

哪怕陣地只剩下二三個日本兵,也要拼死頑強,非要被打死才停止抵抗。

所以,美軍作戰非常艱苦。

以硫磺島戰役為例,為了爭奪這個彈丸小島,美軍花費了1個多月,戰死7000人之多。

日軍死守每一個洞穴和散兵坑,美軍一天往往只能前進幾十米。

1945年2月23日,美軍陸戰4師以2號機場為目標發起總攻,但在日軍永備發射點、坑道、地堡和巖洞工事組成的防線前,推進極為緩慢,簡直像蝸牛爬行。全天,只有右翼前進了約300米,左翼和中間幾乎毫無進展。



第四,軟。

日軍投降以後,立即成為洩氣的皮球,什麼都不是了。

在東北,蘇軍殺過來以後對日本僑民大肆施暴,燒殺姦淫。

很多日本婦女逃到日本兵中間,但後者不敢收留他們,婦女又被蘇軍拖走。

總之投降前後的日軍,完全是兩個樣子。

崗村寧次回憶,美軍黑人士兵在日本本土每個月要做二三起強姦案,沒人敢管。

當時日本街頭明明是大量剛剛退伍回來的士兵。


薩沙


這個其實可以看下美國拍的《太平洋戰爭》,裡面美軍將日本兵稱之為“斜眼”“猴子”,完全就反應了當時美軍對日軍的漠視與鄙夷。

美國人天生就帶著種族優越感,其實和希特勒一樣,對於黃種人尤其是亞洲人,都是很鄙視的,尤其是對於日本人,歧視性言語什麼的特別多。直到現在,美國人對於日本人也是很鄙視的。

而美軍對於日本人的更多的看法是太過於刻板、兇狠。說其刻板,主要原因就是被這個萬歲衝鋒嚇到了,沒見過這麼打仗的。一聲令下,就知道死命向前衝,甚至不看地面。按照美國人的思維,很多人已經不能繼續參戰了,應該去後方療養院享受了。然而,日本兵還是這樣在打仗。

而對於日本兵的戰鬥技能和戰鬥意志,美軍也是非常忌憚的。美軍也曾宣傳過類似於“日軍是紙老虎”一類的話,但是和我們宣傳的不太一樣。美軍老兵眼裡,日軍士兵戰鬥意志堅定,能夠忍受各種極端環境並不懼怕任何人,對生死都是置之度外,他們眼裡,日本人不擇手段去殺掉敵人。

對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上,美國人眼裡日本人很無恥。日軍做的也是比較徹底,全世界對於衛生兵都是網開一面的,而日本兵對於衛生兵一律射殺,專門挑衛生兵殺,目的就是讓美國人損失更大。

還有就是日本兵,日本兵的詐降。戰爭初期,日本兵假投降美軍,結果一旦接近,日本兵就立刻拉手雷和美軍同歸於盡。導致後來,美軍抓了日軍,立馬讓他們脫光衣服。這些東西,在美國人眼裡都是匪夷所思的。

美軍對於日軍,多半是歧視,甚至打心眼裡,不把日軍看做人。但對於日軍的能力,比較忌憚,他們太兇了。想看美國人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可以去通過美國二戰的一些電影去了解,美國導演的態度是非常好的,對待這些問題通常非常細緻。


軍武文齋


在兩軍爭戰中日兵是無情的:(面対是無情的:給生機另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