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武漢,加油!

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龜蛇對峙,百湖珠聯。這就是中國內地最大的都市——武漢。

就武漢三鎮來說,江北的漢陽先於江南的武昌,明代以前,所謂“武漢”,乃是武昌、漢陽兩地的合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隸於漢陽的漢口,到清嘉慶年間,已成為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廣東佛山齊名的中國四大名鎮之一。

民國時期,漢口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1927年3月,毛澤東在武昌都府堤41號,撰寫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文中說:“土豪劣紳們頭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漢口,三等的跑到長沙”,由此可見後起之秀的漢口之大了。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民國時期的漢口街景

1926年秋,北伐軍克復武漢三鎮。同年10月置漢口市(兼轄漢陽縣城),12月置武昌市,隸屬湖北省。

1927年元月,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分處兩江四岸的武昌、漢口、漢陽被劃為京兆區,正式定名武漢(概因三地皆有一字在其中),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同年4月,將武昌、漢口二市合併為武漢特別市,直隸於國民政府,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從此,武漢作為一個市級行政單位出現在中國的政治版圖。至今,武漢市93歲。難怪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哩!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如今的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此後,武昌、漢口、漢陽時分時合,直到新中國誕生前夕,漢口作為直轄市、武昌作為省轄市、漢陽作為縣而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務院將漢口、武昌、漢陽(縣府所在地及鄰近地區)合併為武漢市(原漢陽縣治所遷至蔡甸,保留縣的建制),武漢市人民政府設在漢口。至此,武漢三鎮才名符其實地合三為一了。

1957年10月,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讓武昌、漢口和漢陽更加密切地結合為一個整體,也讓長時間的隔閡慢慢變成了對“大武漢”的高度認同。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武漢長江大橋

隨著人口不斷地湧入,以及新時期發展的要求,原有的武漢三鎮行政劃分,已經不能滿足武漢作為一個大都市所充分發揮職能的必要性。因此,在原武昌、漢口、漢陽的基礎之上,再進行更小範圍內的轄區分割,形成武昌區、青山區及洪山區(原武昌);江漢區、江岸區及礄口區(原漢口);漢陽區(原漢陽)等7箇中心城區。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武漢三鎮

從中可以看出,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只有武昌區、漢陽區,卻沒有漢口區,但它依然作為江漢區、江岸區、礄口區的統稱,保留在老百姓的習慣用語當中。

除此之外,為了建立一個更大的都市圈,武漢城區還向周邊地區不斷延伸,通過兼併一些市縣先後形成江夏區、蔡甸區、新洲區等,遠遠超出原武漢三鎮的範圍,一個全新的武漢城就這樣誕生了。如今,武漢市成為我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

一位百歲老人說,他比武漢還大幾歲,你信嗎?

武漢市行政區劃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