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周樸園對侍萍三十年的懷念是真情還是虛偽?為什麼?

Ccihui_Mr


我要說懷念是真情的,這個結論大家乍一看會產生荒謬之感,我要說虛偽,又是大家對周樸園的固定看法。其實周樸園這個人很複雜,我反反覆覆斟酌了幾次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懷念的真情是有的,但是其虛偽遠遠大於真情。

拋開其它不談,我只希望在我解釋下的周樸園迴歸那個複雜的角色,不是那個有太多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的人。

一、周樸園的真情

功成名就的周樸園,幾十年輾轉漂泊,始終沒有拋棄帶著魯侍萍記憶的物品,大至傢俱,小至相片(他公開擺放魯侍萍的照片,在魯侍萍來到周公館時,四鳳拿出了這張相片告訴她,這是這個家中的“第一任太太”)連家裡的陳設,他都保持著當年魯侍萍最喜歡的樣子,從不允許家人改變……甚至包括魯侍萍夏天要關窗戶的習慣,還有當年周樸園衣服袖子上的梅花,萍字,大兒子周萍的名字,都是他懷念魯侍萍的印證。

這些“懷念”的表現看起來很有真情,和賈寶玉對金釧的感情不一樣,金釧為他而死,寶玉事後跑去尼姑痷祭奠一番,事後金釧這個人的名字從此抹去,該怎麼玩還怎麼玩,沒再對他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但就這一個行動,感動了萬千讀者,一致認為寶玉很有情。他後來冒險去看病危的晴雯,交換內衣,留下晴雯的針線,在某些人看來,更是愛情的樣子。那麼,一樣是主子和奴才的關係,周樸園能做到經歷三十餘年和多次的搬遷卻仍然保持了魯侍萍所習慣的傢俱和擺放,怎麼就不能算是真情呢?我從小時候讀《雷雨》就對無錫有無限的憧憬,後來才明白,我的這種憧憬來自於周樸園,而周樸園對無錫的無限懷念,來自於他愛的魯侍萍。

周樸園的懷念讓人感動的地方就在這裡。

所以真情肯定是有的。如果為了向外人顯示,根本不必這樣演戲,因為太累了。換成是你,你能否做到幾十年輾轉沉浮不拋棄舊愛留下的一件物品?你能為你不愛的人做到這一點嗎?

答案呼之欲出了:天地可鑑,周樸園的這份真情是不容懷疑的。

如果還不說明問題,可以看看周樸園對魯侍萍後邊的兩個伴侶的態度:

1,不知名的富家、有錢有門第的小姐。 是家族“安排”給他,他的態度是不愛。並且這位小姐很快也就死了。

2,蘩漪, 為了被周樸園當做“妻子”而成為他的妻子,同樣讀書識字,溫婉可人,但通過話劇一開場周樸園就逼她喝藥的冷酷,充其量是一個服從的工具,根本得不到丈夫的愛。

對兩個門當戶對的女人都無感,不能否認魯侍萍在周樸園心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三十年前的周樸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被留了白,可是我們仍然能從他懷念的行動裡找到答案,可以想象,當年,作為僕人之女的魯侍萍,情竇初開,對愛情充滿幻想,周樸園明知不可能,在家族以及社會的壓迫下與她相戀。給她拍照,讓魯侍萍當女主人,佈置房間,這份大膽,只要看看周衝愛四鳳受到的父母阻力,就能想象當年周樸園的勇氣,他的性格中有強硬的堅持的一面,如果是他不喜歡的人,他會這樣做嗎?

所以他的追求打動了魯侍萍,在沒有名份的情況下,一連給他生了兩個孩子!這得是多大的信任和依戀。

周樸園真情背後的冷酷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真情相愛,為什麼後來的悲劇會發生?

其實很簡單,我們常說不要去考驗人性,在周樸園面對他正式婚姻選擇的時候,他的愛情被考驗了一次,結果答案是不合格。他對魯侍萍的愛的深淺立刻現了原形。

面對門當戶對的婚姻,周樸園可以說沒經歷多少激烈的鬥爭,就默認魯侍萍離去,選擇了對他前程和地位更有利的婚姻,拋棄了魯侍萍,經年恩愛,瞬間化為流水。

這是周樸園內心冷酷的一次大暴露。

按照當時的情況 ,固然存在家庭阻力,但是周樸園不是寶玉,按他的個性,即使不能娶魯侍萍為妻,至少可以讓魯侍萍留下,不至於流落街頭,但是他明顯沒有爭取,其實從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也沒有給心愛的女人任何名分上看,他在魯侍萍那裡更多的是收穫享愛,而不是犧牲,也許有過一點犧牲,但絕對有個尺度,就是,他決沒有愛侍萍愛到非卿不娶、死去活來,甚至放棄地位榮華的地步。

這就是他愛的態度,他愛過,但決非深愛。他只能愛到這個程度。

當然,魯侍萍投河自盡後他又去尋找打探,心裡放不下,還有些悔意,但他絕不希望魯侍萍回來。一切已表露得很清楚了。他最愛的人是他自己。

周樸園為了自身利益勇於斷掌,他沒想到為此付出了婚姻不睦的代價,尤其是到了晚年,他油然懷念起以前的魯侍萍,懷念那些可以讓他自己覺得愉悅、有價值的經歷,何況,他當時愛的人和他的親生骨肉,他傷害過她,他內心有愧疚。他需要做一些舉動去安慰自己,或者說,哪怕只是為了贖罪。於是他強硬的一面,就像當年選擇魯侍萍一樣,能量又爆發出來,想幹嘛幹嘛,完全不顧及妻子繁漪的感受,故伎重演了。

前邊說過,他的懷念是真真切切發自內心的。他後來的害怕,驚懼,也恰恰說明他在心裡是覺得自己拋棄魯侍萍的事情是錯的是應該被譴責報復的,但也正是出於這點,也就證明,這麼多年,他的真情懷念,不是為了她,而是為了他。他最愛的人是他自己。

他所有的懷念都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上,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這種真情表現是很有欺騙性的,不說我們局外人讀者,連受盡苦楚磨難的魯侍萍,回來看到此情收景,也感動得熱淚盈眶。

但是周樸園見到魯侍萍的那一刻脫口而出的是什麼?

“你來幹什麼?”、“誰指使你來的?”

劈頭這兩句,把你我讀者都震清醒了。

難道這還不夠簡潔明瞭嗎?

他還和當年一樣,投入的真情始終有一個不可跨越的尺度,那就是,他喜歡的東西不能和他的利益有衝突,正因為魯侍萍在他看來已經死了,他才敢大大方方地懷念她。

她決不能復活,更不能回來。

其實在魯侍萍問周樸園“老爺,您想不想見一見她?”的時候,周樸園的回答是“不不,謝謝。”說明他根本沒有要讓活著的侍萍回來當大太太的準備。在確定眼前的魯侍萍就是當年那個人的時候,他驚訝,害怕,懷念立刻消失,情緒變得冷酷,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遇見故人第一反應就是以惡意揣度她,讓人覺得他對魯侍萍的懷念變得十分諷刺、虛偽!但凡愛一點點都不會以這麼卑劣的想法愛一個久別重逢的人。

為什麼周樸園的反應如此無情?因為他又直覺地感到了一種對自己地位名譽和利益的現實威脅,他還是怕真的自由的去愛。只敢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沒有真人侍萍的時間裡,愛一個虛假的空殼,愛自己的初心。

可以斷定,如果活的魯侍萍不出現,他會永遠懷念魯侍萍。但是就他自私冷酷的本性看,他的懷念欺騙自己的成分大於欺騙對方,就像葉公好龍的典故一樣,即使到了劇情後邊,周樸園給魯侍萍支票、讓她見兒子一面,包括在最後選擇告訴周萍魯侍萍是他生母的真相,都不能掩飾和改變

那個最終的真相:周樸園最愛的是自己,在本質上,他對魯侍萍永遠不會作為平等的主體去愛的。

三十年前,周樸園的愛被考驗了一次,三十年後,他的真情又經歷了一次考驗,結果答案還是不合格。

毫無疑問,把這種懷念叫做周樸園式的偽善的真情,是很恰當的。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雷雨》中周樸園對於侍萍的懷念是虛偽的!想當年,周樸園以周家大公子的身份和侍萍相愛,遭到家庭的反對,在侍萍剛生下孩子後就被掃地出門,埋下了周魯兩家的恩怨。從此以後,周樸園一直懷念侍萍,給兒子起名叫周萍,保留著侍萍原來用過的東西,甚至沿襲著她原來的生活細節從不改變,不許別人進他的房間,他懷念侍萍,達到了愛屋及烏的程度。但是,當真正的侍萍站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卻驚訝了,他馬上問:你是誰?來幹什麼的?以為侍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會敲詐他,於是,馬上掏出一張支票,讓侍萍拿了馬上離開,這和年輕時候的周樸園沒有兩樣,不承擔責任,遇事靠錢打發了事,顯示出他的無情與虛偽!他懷念侍萍,是他以為侍萍已死,懷念的是他的過去,包裝的是他的現在。他對繁逸,對工人,也有無情和虛偽的一面,一切,都是他虛偽的表演罷了。這反應了當時的歷史現實,無產階級以及勞苦大眾,是不可能得到資產階級的真心愛護的!




報紙廣告守望者


巜雷雨》中周樸園對待萍的的三十年的懷念之情是虛偽的,因為雖然周樸園表面對待萍似手充滿真情,好象一往情念念不忘,但那是對一個死去待萍的嚇念,是對一個絲毫不枸成現實威脅陰記憶當中的情人的懷念,一旦現買中的魯待萍置身在他的眼前,他的第一反應是“誰指使你來的”?“三十年的功夫你還是找中來了,”等等警覺、防範、不屑的姿態,他相信魯待萍是敲詐的目的。這當中乜有貌似真情的懺悔,但是他那是為了誘導魯待萍進入他掌控,主導的講話孔道,穩定魯待萍的情緒,能夠使問題在他認可的方式下解決,在他的心目中,無非是幾個錢的問題,可以用錢徹底擺平兩家人過往的感情勾連。他說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到周家來,這就是他處理問的真實表現,他為什麼口口聲聲表白自己對當年情人待萍的真情?應該說是為了維繫自己在家庭,在社會上莊嚴的地位,也是給自己兒子周萍的身世一個合理的交代。他對青春往事的回憶,是對自己青春風流的動情回憶,但這種回憶是建立在玩弄,享用下等人的基礎上的,不然即使有來自母親和世俗的強大壓力,何至於在大年三十之夜那樣絕情,那樣狠心拋棄始亂終棄的情人魯待萍和才生下三天的小孩。



一錢


虛偽。他只是利用侍萍這個虛假的形象塑造他真愛和假仁假義的慈父形象,也是為了讓周萍有了一個活下來的機會。畢竟,周萍算是他的長子。當他真正見到了侍萍,他就全部暴露了,看不起她,踐踏她。



青青觀世界


周樸園只所以表現出三十年不忘侍萍的樣子,只是做給下人和他的大兒子看,玩得是貓哭老鼠一一一假慈悲。如真是情所不捨,他就不會把懷著孕的侍萍趕出家門。(魯大海就是那個孕子)。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人是複雜的生物,所以直接把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歸類為單一的情感,不是真情,就是虛偽,就辜負曹禺老人家塑造人物的初衷了。

周樸園有各種社會身份,是資本家,也是父親,還曾經是兒子,三十年後的周樸園是個色厲內荏的老人了,但三十年前的周樸園還是個年輕人,侍萍是他的愛人。

所以,三十年的懷念混雜了種種東西,既有年少時候的真情,也有虛偽的自我安慰,更有不值得一提的愧疚和害怕,但不妨礙他是利己的,這是文學塑造人物的魅力所在。


卻想表達


不能說真實或者虛假,你應該理解兩個人的階級差距,一個是少爺,一個是下人,兩個人實際是很難產生神話或民間故事中的跨階級戀情的

打一個比方,你上幼兒園時的遊戲牌玩具手槍,不小心弄壞了弄丟了,當時會惋惜很長時間,長大了也偶爾會想起童年往事——但你會念念不忘一輩子嗎?


輕九輕十


不是真情而是特別的虛偽/他若是真愛侍萍,就不會娶繁漪;他若是真愛待萍,就不會拿一張支票來打發她,他侮辱了侍萍的人格/資產階級就是一個虛偽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對此曾有強烈的抨擊


Gjfwxws123


是真情也是虛偽,都是為滿足他個人的道德觀,真情滿足自己,虛偽贏得別人,這是道貌岸然的活體表現……


連寒煙翠


《雷雨》中少爺對保姆是虛偽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