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多對膝蓋有傷害嗎?

杜志軍6


過量步行,不但會毀了膝關節,還會對其他關節,尤其是肌肉組織、筋膜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誘發很多病痛,一直在談任何事情一定要有量,短期超量,身體多數可以做好調節,長期就會造成傷病。


51得幣


劉醫生談骨論筋📽走路多對膝蓋有傷害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大家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健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鍛鍊的隊伍,其中一種重要的鍛鍊方式就是走路。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能在公園或者體育場見到很多通過走路鍛鍊身體的人。並且有很多人通過手機計步軟件來統計自己的步數,併發到朋友圈裡。走路對膝蓋到底好不好?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於年齡、肥胖、勞損、外傷、畸形等因素引起的一種以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繼發性骨質增生和滑膜炎症為主要表現的慢性關節疾病。


它的主要症狀:1.關節疼痛,上下樓梯或蹲起時明顯。2.關節活動障礙和變形。3.關節活動有異響。4.關節腫脹和關節積液。

走路對膝關節好嗎?

生命在於運動,活動對於身體來說是好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新陳代謝。特別是走路這種低強度的鍛鍊不但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保護膝關節。不過走路也不是無限制的走,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活動量。很多人就因為每天走個幾萬步,結果突發滑膜炎,疼的走不了路了。所以走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走路的量

走路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要為了追求距離而損傷自己。

1.走路一定要循序漸進,逐步的增加運動量。2.走路可以快走,但不要強度太大,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3.不要導致疲勞。因為當人疲勞時,保護能力下降,容易發生外傷。

二、走路的姿勢

1.先是腳跟著地,再是腳外側,再到腳掌前內側。充分利用腳弓的彈性緩衝作用。2.身體前傾,背部挺直。3.不要扭動身體,否則力量容易集中到膝關節。4.協調身體其他關節,保持平衡。5.膝蓋一定要伸直。6.方向要朝著正前方。



三、走路前的熱身和拉伸

1.運動前最好熱身,調整身體的狀態。並且可以按摩膝關節,促進關節液的分泌。2.運動後一定要拉伸,恢復關節和肌肉的功能。


只要注意做好這幾點,就可以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不損傷身體。讓我們愛上走路。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膝蓋保養需要走路

俗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膝關節同樣也是需要運動的。走路不但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是鍛鍊膝關節的常見方法之一。

膝關節包括關節軟骨、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板等等重要結構。膝關節的軟骨最為脆弱,特別容易受到傷害,沒有血管分佈。


膝蓋軟骨的營養是依靠重力的擠壓,與關節腔內的滑液營養成分交換進行新陳代謝,因此膝關節的日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合理範圍的行走,有助於膝關節周圍韌帶張力維持,增強膝關節穩定性,減少退變發生的風險。

過度的行走對膝蓋有害

任何運動量都有個尺度,過猶不及。走路過多不但對膝關節沒有好處,而且可能帶來較大危害,膝關節的韌帶半月板積累性損傷,容易發生退行性變。



那應該如何掌握合理的尺度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這裡介紹一種自測的方法:評估自己到底走多遠是極限的標準——休息30分鐘能夠完全緩解膝關節勞累感,超過30分鐘則說明走路過多了。


骨科醫生老牛


需要說明一下,對於如果膝關節沒有骨性關節炎的情況的,一般單純的走路不會引起膝蓋有損傷的,但是如果病人存在一些基礎性的疾病,比如說有骨性關節炎,如果是走路就有可能會刺激到局部,會引起關節出現疼痛症狀的。對於這樣的病人一般走路對膝蓋還是有一定損傷的。 如果通過損傷以後出現關節疼痛了,還是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的,治療的辦法需要囑咐病人少走路,儘量減少對局部的刺激,活動太多太劇烈會加重的症狀不利於恢復,堅持每天燙洗一下,可以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藥熬開以後先燻後洗,一天兩次每次半小時以上,外用活血化瘀的膏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和活血化於藥物治療,就可以改善症狀的。


Di29


走路多對膝蓋有傷害嗎?走路過多,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凡事有度,人們在從事不同運動的時候,由於體質不一樣,從事運動的訓練時間不一樣,對運動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走路雖然不如跑步帶給膝蓋的衝擊力大,但是長久的走路也會帶給膝蓋傷害。


走路過累,或者因為走路過多導致膝蓋不舒服的時候,應及時休息和調整,讓身體復原後,再走路;再走路時,要適時適量走路。膝蓋出現問題,很多時候是因為多次或著長期對膝蓋傷害所致。


如果快走訓練,應先做一些熱身活動,或者走的時候,逐漸加速;儘量在跑道上走,並注意走姿的正確,遇到不舒服時,及時放慢腳步,休息;走完之後,亦應做一些拉伸活動。


滄海人間


全運會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熱鬧,水平也越來越高,國家一直在提倡全民運動,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所以會通過散步或者走路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運動量。相信各位的朋友圈都會有人曬自己一天上萬的步數。那麼走路會對膝關節有損傷嗎?

大家都知道,人是可以很靈活的,能夠完成各種各樣複雜的動作,這得益於人體的各個關節。而膝關節就是人體內最大也是最複雜的關節。人的行走以及跑步都依賴於膝關節,所以膝關節也是人體使用量非常高的一個關節。

現在有很多中年人,他們不會跟年輕人一樣長時間泡在健身房,又堅持不來劇烈的體育競技運動。所以每天都會通過散步和走路的方式,體現自己的運動量,往往一天下來一兩萬步不是問題。鍛鍊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但這事也要講究一個適度原則。如果每天走的步數太多,運動量太大的話,勢必會給膝關節帶來很大的負擔。這也是有部分人長時間行走過後會出現膝關節腫脹和疼痛的原因。如果長時間如此的話,肯定會造成膝關節不可逆的損傷。

相信很多籃球迷和足球迷都知道,有相當一部分籃球和足球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的後半段都會出現膝關節的傷病。這就是因為長期過度使用膝關節導致的,甚至有些運動員的膝關節已經失去了軟骨的保護,運動時是骨頭磨骨頭。雖然我們不會有這種職業病的困擾,但是也要注意平時的運動量適當為好。


廣東骨科專家團


一般說來,正常人走路是不會對膝蓋造成什麼影響的,但是,如果長時間的走路,那就有可能會使膝蓋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如果是因為某種原因需要長期走路的話,就有必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以減輕走路對膝蓋的影響,那麼,到底怎麼減輕走路對膝蓋的影響?


①減肥,減輕自重是肥胖者保護膝蓋的首選任務,過重的體重時時刻刻的傷害著膝蓋。

②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不要只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應該儘量避免進行負重時的膝關節屈伸活動。要避免膝關節處發生急性和慢性軟組織損傷,特別是搬抬重東西時更應該小心。從事半蹲位工作或是常彎腰負重站起工作的人員,注意不要持續工作過長。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走路的技巧

可以發現各個地區的山民走路的時候就好比草上飛,其實可以發現,他們走路時腳底平貼地面滑行,腳抬的不高,膝蓋彎曲不大,依靠的是大腿和身體的前傾,這樣的在重心快速移動的時候,平穩和輕快的行進得以保證,而且震動非常小。

以上介紹了怎麼減輕走路對膝蓋的影響。雖然說走路人人都會,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走路時間長了會對膝蓋造成不良的影響,在平時,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有關走路的技巧,給自己的膝蓋多一些保護,有效避免膝蓋患上疾病。


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下肢力線正常的人走路不會傷害包括膝關節在內的各下肢關節。但是下肢力線不正的人就要減少運動,及時糾正力線:下肢力線不正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導致:一是來自腳病、一是來自骨盆。腳病以平足、高弓足為主。通過矯形鞋墊可以矯正;骨盆問題以骨盆旋轉為突出,可以通過手法復位以及銀質針灸治療,效果非常好。


矯形鞋墊


一般看手機走路,或骨盆前傾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傷害。走路:腰提起來這樣腿就感覺力量減輕了。甩開手臂,這樣一般都不會傷到膝蓋。有慢性期膝蓋關節炎的症狀隨醫囑。


一隻機敏的貓


曬步數如今已成為朋友圈的一種時尚,為了搶佔他人的封面,大家不惜摧毀自己的膝關節健康,減少膝蓋壽命。但你知道嗎?健步走是極佳的有氧運動方式,但每個人能承受的最大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甚至再多點並不是問題。但如果從小都沒有堅持鍛鍊、半路上才熱愛上運動的人,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運動系統造成太大的負擔,如果持續這麼做,超過了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就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不可逆的損傷。建議一天5000-6000步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