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對嗎?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趙曉山1977


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古典老師說過一句話:人生最理想的狀態是“在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兒”,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最高目標,但是在人生的不同時期我們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中國當下,可以將普通人分為這幾個階段(一些富二代之類的可能不完全匹配)。

一、學習期

在參加工作中之前,基本我們都在學習中度過,為以後積累各種知識。

二、生存期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處在生存期,我們為了填飽肚子努力工作,這個時候需要奮鬥嗎?當然需要奮鬥,這個時候如果你穿越回去與學習期的自己對話,你可能會告訴他,你要好好努力學習啊,這樣你就會考一個好大學,會找一份好工作,這樣我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三、適應期

這個時候你參加工作已經5年以上了,你工作的領域你基本熟悉了,這個時候你會出現適應期的症狀:失落、倦怠、或焦慮,這是因為你的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體現;或者你長年累月乾重復的事情沒有新鮮感或者是自己的工作業績平平,面對新環境、新挑戰開始擔心自己工作不保。這時候你如果穿越到生存期你會對他說,剛參加工作的你一定要好好奮鬥啊,取得好的工作業績啊,這樣適應期的我就不會那麼難受。

四、自我實現期

這個時候我們工作已經大於十年了,我們的生活基本可以保障,我們這個時候想要自我實現,就是想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愛好來工作,也就是“在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兒”有興趣、有能力還有滿意的價值回饋,自我實現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在適應期就開始探索,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幹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沒有在工作之外開闢自己的興趣,這樣的人就是沒有真正的進入自我實現。這個時候的你穿越到適應期可能會和自己說,適應期要幹好本職工作,如果能在工作中將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那我就會快樂很多。


上述四個時期其實向我們證明了你的觀點:“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

我是生涯規劃師躍華,更多職場問題歡迎@躍華話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