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老黃牛,如今卻越來越想撂擔子

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老黃牛,如今卻越來越想撂擔子

老王是縣級事業人員,在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0多年來,是公認的老黃牛式人員。每天沉默寡言,任人驅使,幹著最枯燥的業務材料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小王變成了老王。如今這頭奉獻了20多年青春汗水的老黃牛,卻一改往日的俯首帖耳、任勞任怨的秉性,脾氣越來越暴躁,前不久還和分管領導吵了一架,一度要撂擔子。

問起緣由來,老王一肚子委屈,連聲嘆息:老弟呀,千萬別當老實人,在機關里老實人吃虧啊!

一、工作越幹越多,事情越幫越忙

初入職場之時,小王本著“多幹些,給領導留個好印象”的原則,工作積極主動,對交付的任務向來都是滿口答應,從不拒絕,也不提任何條件。當然也給領導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動不動就人前人後誇獎“這個小王,不錯,踏實肯幹,好好培養”。可沒想到,培養的結果是與日俱增的工作量和數不盡的加班加點。無論身處何種崗位,業務工作總是如影隨形,擺脫不了。

在推廣中心的時候,小王負責單位的文字工作和局裡的項目材料,主管科室整天閒著沒事幹。後來到了主管科室,推廣中心又清閒下來。經常是安排工作的時候,參與人員烏泱烏泱一大片,到真正幹活的時候,卻只剩下了小王形單影隻,在那裡忙裡忙外,嘔心瀝血,無人問津。

在工作中,還經常有同事有意無意地請小王幫忙,單純的小王總是有求必應,熱情如火。可幫了第一次,就必須幫第二次,否則同事們就會對你有看法、有怨言,可幫了第二、第三次以後,事情就自動變成你的分內事了,誰叫你一直負責的?這時候,想推也推不掉了。

小王也一度抱怨,要求領導合理分配下,領導總是笑著安慰“能者多勞,多歷練下,沒壞處” ,卻始終沒變。就這樣,工作是越幹越多,事情越幫越忙,沒完沒了,無休無止,小王也熬成了老王。

二、幹好了沒人看見,幹砸了問責就到了

讓老王感到氣惱的是,如果工作幹好了,被表彰、獎勵了,那是有關部門重視、單位主職領導有方、分管運籌有力、部門全力配合、大家集體努力的結果,是全體人員的功勞,層層分功,到老王這就所剩無幾了。可一旦工作沒完成任務,沒達到預期目標,被批評、被問責了,常常被指責為老王設計不合理、協調不到位、措施不落實、管理不經心的原因,老王是直接責任人、首當其中,逃也逃不了。能者多勞的結果就是:碗洗得越多,砸的也越多。有些領導不會看到你洗了多少碗,只會看到你砸了多少隻。

三、幕後沒好處,臺前實惠多

做過項目的都知道,項目實施中最苦最累的是材料準備。老王幹得就是這一塊,一個項目從前期的編制申報書、實施方案、項目合同書,到中間的推進實施、表格上報、階段總結,再到後期的總結驗收、績效評價、材料彙編等全套材料都需要老王設計並完成,並對其中技術數據把關負責。老王經常自嘲“除了不花錢,什麼工作都幹了”。同事主要負責具體實施工作。說實施,無非是下鄉開開現場會、培訓班之類的工作留痕等,你懂的。

這樣的工作分配模式,讓老王在補助兌現方面受傷頗深。那些輕鬆自在、遊手好閒的同事專以下鄉為樂事,既能出來散心,還可以心安理得、名正言順地領取各種下鄉補助,樂得是屁顛屁顛的,恨不得每天都在鄉下轉。而老王經常需要在辦公室裡處理各種文本材料,典型的幕後人物,雖然最苦最累,卻沒有資格領取補助,因為你沒下鄉。

老王很鬱悶,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很吃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