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們的內外新困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先後淪陷的歐美國家紛紛打起了防疫戰。

鑑於此,國內互聯網企業紛紛出手相助。OPPO通過與旗下的海外分支機構瞭解當地疫情情況,徵詢需求後迅速組織物資捐贈。目前已向海外肺炎疫情重災區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和日本捐贈寄出30萬隻N95/FFP3口罩。

可以看到,OPPO捐贈的國家多是以歐洲地區的國家為主,一方面是因為該地區疫情相對嚴重,但也許暗藏些小小的私心想在歐洲市場留個好印象,給自身業務破局以及日後的出海路做好鋪墊工作。

OPPO手機業務出海不是新鮮事。早在2009年,OPPO就進入了泰國市場,先後發佈A3s、F7、F9等中低端機型進行試水。官方資料披露,OPPO手機於2019年以22.2%的市場佔有率超越三星升至第一。

就數據而言,OPPO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換來泰國手機市場第一的名號,出海的第一步成效還是不錯的。只是,OPPO在泰國市場打拼出這番亮眼成績後,原本平穩的國內市場又開始動盪,內憂十分擾人煩。

來自國內市場的多維衝擊

12年前,OPPO公司以首款“笑臉手機”A103正式涉足手機行業, 因其獨特的創意設計,加上線下渠道優勢,使得這款OPPO手機一舉奪得了百萬級的銷量,而後藉此順勢衍生出更多款型的手機產品,終與國內手機品牌華為、小米齊名。

而今,曾是OPPO銷售“王牌”的線下渠道彷彿在漸漸失去“光環”,其銷量受到不小的衝擊。

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報告數據,2019全年,OPPO在中國地區的出貨量同比下滑17%至6570萬臺,市場份額由2018年的20.1%下跌為17.8%。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方面,小米、vivo等競爭對手增長勢頭不減,華為更是來勢兇猛。官方資料顯示,華為以451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強勢奪得2019年國內企業專利第一名,在2019年第四季度裡,華為手機業務繼續保持高增長狀態,出貨量達到了 3300萬部,同比增長11%,已吞噬掉國內39%的市場份額,穩坐國內第一名。

與此同時,華為在快速蠶食著線下市場。2015年年底通過“千縣計劃”開始挺進全國各縣城進行渠道覆蓋,目前其零售店面在全球超過了53000家,這勢必會給OPPO在技術和渠道方面帶來不小的衝擊。

另一方面,線下門店經營壓力增大,線下渠道優勢消逝。以往,OPPO和vivo都憑藉著“高溢價”,即每部外銷的手機利潤高而博得經銷商的青睞,從而使得OV的線下門店快速鋪張開來。

但是,隨著手機行業競爭越演越烈,終端利潤開始縮減,加之日漸上漲的線下門店房租與人工費用,導致出現有不少經銷商開始退出或引入多個品牌進行銷售的情況,極易讓消費者產生“雜牌”的不良印象,不利於OPPO品牌形象的構建。

再者,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一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聯繫變得緊密,小鎮青年的品牌意識也逐漸覺醒,用戶的需求和選擇越發多樣化,很多用戶開始嘗試選用其他公司的手機產品。

遭受疫情的影響,OPPO的手機銷量更是“雪上加霜”。根據群智諮詢預測,2020年一季度中國大陸需求下降約28%,全球整體需求下降約7%。尤其是OPPO和vivo較為依賴線下銷售渠道,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大。

曾經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中國手機市場這片“紅海”裡突出重圍,強佔一席之地,現在OPPO當年“闖天下”的路子卻處處受阻行不通,時代在變、用戶在變,OPPO也需要改變。

屋漏偏逢連夜雨,從市場大環境來看,OPPO步步失勢撞上了國內手機“寒冬”。

Canalys機構在報告中指出,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總出貨量為8530萬臺,同比下降了15%,這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11個季度出現了下跌情況,也是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最低水平。

綜上,面對國內手機市場群雄割據的戰況,加之自身線下失利,出海挖掘新市場闖入海外市場“腹地”成為OPPO的寄託。

海外“腹地”難攻

進軍海外市場,OPPO蓄謀已久。如果說OPPO出海泰國市場是計劃中的第一步,那麼佔領東南亞市場就是第二步。

OPPO從2012年開始,分別進入越南、印尼、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家,並設立了海外組裝工廠。緊接著,OPPO全球首發最新旗艦產品全面屏的Find X,邁進歐洲市場。

據悉,目前OPPO的手機業務已經覆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大洋洲和歐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在全球設立了6大研究所和4大研究中心,聚焦雲服務、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驅動富有競爭力的智能終端產品、軟件產品和互聯網服務的開發,擁有超過40000名員工。

根據第三方數據披露,在2019 年第三季度中,OPPO 的海外市場出貨量為3270萬臺,環比增長18%,同比上漲66%,以8.6%的市場佔有率躋身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其中,OPPO以2%的市場份額位居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第五位,並拿下了印尼市場中端機市場份額第一,逐漸取代三星,成為東南亞智能機市場領軍品牌。

不可置否,OPPO在海外的表現甚是可嘉,只是想分海外市場這杯羹的人可不少。

放眼海外,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以蘋果和三星兩大公司為主。據公開資料披露,蘋果佔據全球智能手機13.9%的市場份額,擁有高達9億的全球月活用戶。其用戶數量遠超OPPO的3億月活數量。

此外,就市值而言蘋果公司的市值已達到了1.06萬億美元,而OPPO估值僅有約18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300億元)。在口碑、實力、技術等衡量標準下,與蘋果公司相比的OPPO手機並不是海外朋友的首選甚至排不上第二選。

在國內,手機廠商“大佬”的華為、以互聯網模式起家的小米,也在不斷髮力國際業務企圖在海外市場多分得一杯羹。

尤其是小米近年來在海外的表現甚是亮眼。根據IDC數據,小米智能手機在2019全年的全球出貨量高達1億部,同比上漲5.5%。在西歐市場,小米已經成為當地第四的智能手機廠商,增速高達90%。在印度市場,小米智能手機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

種種跡象來看,雖然近些年OPPO的海外動作頻繁,但在國際化這條賽道中,OPPO必然會遇到蘋果、小米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能夠預見,OPPO的海外征伐會像遊戲關卡一樣,越往後難度越高。

5G時代,OPPO的難關

出海是5G是國內手機品牌關注的重心,OPPO集中火力挖掘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在觀察和適應5G市場趨勢,而和大部分手機廠商一樣,OPPO目前面臨5G技術、投入等難題。

一是,核“芯”技術不易掌握,互聯融合是難題。5G芯片是5G手機設計最關鍵的一環,而在OPPO所公開的上萬個專利中多數還是外觀設計,且目前在國內對於5G芯片暫時還沒有統一的研發標準, OPPO這位“門外漢”難以快速上道進行自主“造芯”。

從時間上來看,OPPO已經遠遠落後於人。公司掌門人陳永明揚言:“未來三年內將投入500億研發預算,將持續關注5G/6G、人工智能、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話雖如此,不知道晚入場的OPPO是否真正備好可夠挪騰的資金。

二是,廣告營銷開支過大,科研投入後勁不足。眾所周知,OPPO十分注重廣告營銷,不惜砸下重金請明星代言或贊助節目,每年的廣告費用高達幾十億,但手機顯然並不是一款光靠廣告營銷就能撐起來的商品。

而且,在5G時代,手機的實用和耐用性等方面更顯重要。《5G手機發展白皮書》指出,5G技術背景下,5G終端在網絡架構、多模、頻段和帶寬、OFDM參數、幀結構、調製模式、MIMO、功率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

儘管OPPO已成立了研究院、研發中心以及OPPO貝爾計劃等多個研發組織。然而,對比蘋果、華為數十年的科研積累以及年均上百億的研發投入,OPPO的技術底蘊略顯遜色。加之在營銷領域投入過大,OPPO科研能力更是後勁不足。

最後,OPPO的品牌口碑不盡如人意,售後服務有待完善。《中國通訊設備售後服務及設備品質報告》披露,華為和三星的售後服務評分為A級別,屬於最好的等級,其中華為更是直接在以後評為了A+,是最高評分,而OPPO則僅有B級別。此外,OPPO在黑貓投訴平臺收到的投訴有997起,完成率為53%,處理問題效率不高。

在當前手機市場競爭每況愈下,保留用戶成為運營關鍵,而居高不下的投訴量對OPPO自身的形象塑造、品牌影響力都是不小的一擊。因此,完善售後工作、獲得用戶的信任是OPPO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寫在最後

胡潤研究院《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顯示,OPPO以市值1300億元位列第45位。從數據上看,OPPO擁有千億市值說明資本仍抱期待,該公司有一定的潛力。正如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未來OPPO將會堅持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做全球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做全球年輕人喜愛的產品。”

只是,國內市場已經擁堵,隨著新技術紅利時代的到來,產品既要有獨到的吸引點,還要結合技術,這對於OPPO而言難度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其往後的出海道路依舊充滿著重重挑戰,但結果會是如何,仍有待OPPO自己去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