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艦島上都有什麼設施,如果戰鬥中被摧毀了會怎麼樣?

ght675361513


航母艦島是航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航母煙囪及各種指揮系統,承擔著航行、航空、雷達探測、全艦及編隊指揮任務。艦島和軍艦的艦橋類似,只不過它的體形更為巨大,看上去就像航母上矗立的一座小島,所以才被稱為艦島。現代航母艦島通常有單、雙兩種設計形勢,不過雙艦島設計並不多見,英國最新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採用的就是雙艦島設計,大多數航母採用還是單艦島設計。在艦載機起降過程中,一旦出現意外情況,飛行員會本能地向左打方向,以保護心臟,所以艦島通常位於航母甲板的右側。航母艦島設施眾多,相當於航母的大腦,是航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航母艦島承擔著航行、航空、雷達探測及指揮任務)

(雙艦島設計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航母艦島通常包括航海指揮艦橋、飛行指揮控制艦橋、司令指揮艦橋、雷達探測系統和通訊及氣象系統,此外還有飛行甲板控制室、發動機煙囪等設施。這麼多的指揮系統和雷達探測系統全部集合到艦島之上,讓艦島地體型變得非常碩大,它也成了全艦的心臟地帶和神經中樞。

(航母艦島集合了多種設備和指揮系統,是航母的心臟地帶和神經中樞)

航海艦橋主要是負責航母的航行。正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船長和舵手們都在這裡觀察海上情況,負責航母速度和轉向。艦島上的飛行控制艦橋就是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它主要負責指揮艦載機的起降和空中交通管制,相當於這個海上機場的塔臺,扮演著空中交警的角色。司令艦橋顧名思義就是航母指揮官進行指揮的地方,它可以彙總各部門和艙室的信息,供指揮官進行決策。航母甲板內部還有作戰指揮室,也可以承擔類似的功能。飛行甲板控制室主要負責艦載機在甲板和機庫內的排布和作業狀態,控制艦載機在機庫和甲板上的調度及指揮站位,對艦載機部隊的運轉起著重要的作用。航母艦島上還會佈置雷達探測系統、通信系統和氣象雷達等設備,為航母提供空情信息和海情信息,保證航母與其他艦隻或上級指揮中心的通訊,為航母的作戰提供保障。

(航海艦橋主要負責航母的航行)

(航母的飛行控制指揮艦橋)

(飛行甲板控制室)

(福特級航母艦島上安裝的雙頻雷達)

既然航母的艦島是航母的大腦和神經中樞,在戰時一旦被敵方攻擊,航母要麼會被擊沉,要麼會被重創。即使航母上的指揮官們僥倖逃過一劫,但是一艘失去了航空指揮和航行指揮控制的航母,又能有多少戰鬥力呢?因此,可以預見的是航母艦島遭到打擊,最起碼會使航母喪失戰鬥能力。

(美國航母編隊)

不過這只是一種假想情況,因為各航母大國都為航母配備了十分嚴密的防空、反潛保護網。美國航母編隊中的宙斯盾艦就為航母提供了區域防空保護,核潛艇則可以為航母提供反潛保護等。因此,要想突破航母編隊的立體防禦網,攻擊到航母乃至航母艦島,還是有些難度的。當然這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其實攻擊方一旦突破航母編隊的防禦,無論擊中航母哪個部位,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以為航母編隊提供區域防空能力)

(航母在面對反艦導彈等武器攻擊時非常危險)

(電影《變形金剛2》中航母被擊沉的片段)

航母的艦島作為航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母發展的標誌。從二戰時左右艦島佈置,到現代航母的單雙艦島設計,伴隨著航母的發展,艦島設計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艦島還將繼續承擔航母大腦和指揮中樞的作用,其地位一時間很難被撼動。


戰情解碼


艦島相當於航母的中樞神經系統,實在是太太太重要了。所以如題主所說,如果作戰時艦島被擊中,那麼航母就很有可能會陷入癱瘓。

航母的艦島一般佈置在甲板右側,即Starboard Side(日本二戰時也曾經有少數左置艦島的航母),集成了艦橋和煙囪,如果是核航母就只是艦島。艦島設置有多層艦橋,包含飛行控制艦橋(Primary Flight Bridge),航海艦橋(Bridge)和司令艦橋(Flag Bridge),此外還有航空甲板控制室。艦島上方設置有主雷達、桅杆和通信導航天線等。

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艦島設置了四層艦橋,上面一層為飛行控制,中層為航行控制,下層是作戰指揮和信息處理,在艦島側面最下一層艦橋朝向側面,設置了航空甲板控制室

如果一枚導彈如果命中了司令艦橋,假如此時艦隊司令恰好呆在這裡,那就會直接陣亡,如果這樣那可能整個艦隊都會陷入混亂。考慮到這個嚴重問題,一般航母都會把CIC(作戰情報室)挪到船身內部。所以CIC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黑燈瞎火的,只看到屏幕很亮,就是因為它是在船身裡的。而司令官在作戰時可以選擇呆在CIC盯著終端顯示屏來指揮作戰。

尼米茲級的CIC,總是黑燈瞎火的,因為它位於甲板下方

伊麗莎白女王級的CIC


即便是隻摧毀了航海艦橋,也會造成船長和舵手陣亡和操縱設施和導航設施毀壞,造成航母無法正常航行;而如果是飛行控制艦橋或者甲板控制室被摧毀,會造成甲板上的飛機無法調度,或者調度效率下降,也會嚴重影響航母戰鬥力發揮。

當然了,具體每個國家的航母艦島設計都不一樣,有大有小,甚至還有雙艦島設計的。但是總體而言艦島的職能不會有變化。比如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用了兩個艦島,實際上是把航海和飛行控制、作戰指揮分開了,總的職能和其他單艦島航母是一樣的。

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姊妹艦,來自於蘇聯的1143.5和1143.6圖紙,都採用了碩大的艦島設計,除去本身設計理念的問題,也和集成了煙囪有關係


尼米茲級的艦島,最下層建築佔地面積較小,上層艦橋外飄。美國的核航母沒有煙囪,作戰艙室少,所以艦島做的很小。

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雙艦島,一個負責航海,一個負責飛行控制和作戰指揮

下面以多個國家的航母來舉例,我們來看看艦島上具體包含哪些設施和具體的作用。

雷達天線

下圖是福特級的艦島,碩大的兩個矩形的AESA雷達用於對空搜索,艦島上桅杆上的各種雷達罩內是通信、導航、敵我識別、ECCM電子作戰系統。所以說艦島是全艦的電磁信號的收發和處理中心。


飛行控制艦橋

飛行控制室是用來進行飛行控制的,類似民航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室。同時通過目視來指揮8km範圍內以及甲板上的艦載機何時起飛,降落。由於對視野的要求比較高,一般置於艦島的最上層。

杜魯門號航母上的飛行控制艦橋

飛行控制艦橋和民航機場的地面塔臺是一個作用

航海艦橋

主要是觀察海況,指揮航母的行駛、轉向用的。包括船長和舵手。

戴高樂號的作戰航海艦橋內的控制平臺

我國遼寧號航海艦橋內的女舵手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的舵手

維克拉瑪蒂亞號指航海艦橋內的舵手位


司令艦橋

作戰時艦隊司令會直接坐鎮在這裡,進行作戰指揮,在這裡可以直接站在其艦橋通過望遠鏡進行目視觀測,而且同樣有顯控平臺供司令官使用。

林肯號航母穿越霍爾木茲海峽期間,司令艦橋內的值班人員

當然司令也可以選擇甲板下方的CIC作戰情報室,因為這裡有更厚裝甲的保護,而且雷達、通信的情報共享都在這裡,方便作出判斷和下達命令。高烈度戰爭下,艦隊司令還是呆在這裡比較好。

里根號航母剖面,CIC位於甲板下方(綠色方框圈出)


飛行甲板控制室

飛行甲板控制室位於艦島側面,主要是用來監控甲板當前飛機的排列布置情況和作業狀態,利用一個航母微縮模型通過擺放飛機模型來進行甲板實時情況展現。艦載機何時從機庫上升降機,何時起飛,都必須由飛行甲板控制室進行統一調度。


飛行甲板控制室,空間不大,但是對戰鬥力的發揮是個關鍵


紙上的宣仔


航空母艦的艦島是飛行甲板的操作中心,也是整艘航母的指揮中心。

艦島的頂部和桅杆會安裝一系列雷達和通信天線,也有大型相控陣雷達陣列會安裝在艦島兩側。其功能包括導航、探測周圍的船隻和飛機、攔截和干擾敵方雷達信號、指揮艦載機和武器系統、獲取衛星電話和電視信號等等。

艦島集中了全艦所有的雷達和通信設施

艦島最高的一層一般是航空指揮艦橋,這裡是航母艦載機日常和戰時活動的大腦與神經中樞,所有艦載機的控制指令都是由這裡發出。

下一層是航海艦橋,這裡是航母的指揮中心,是艦長、大副、航海官、舵手以及觀測及輔助人員的工作崗位。

航空指揮艦橋

再下一層是司令艦橋。航母往往是一支艦隊的指揮中心,艦隊司令部就設置在這一層,艦橋下面一層是密閉的,分佈著若干附屬於司令部的控制室。

除了飛行甲板以上的這些結構外,飛行甲板以下還會有很多指揮和控制艙室,都是沒有窗戶的密閉空間,包括作戰指揮中心、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等等。

航海艦橋

如果戰鬥中艦島被摧毀,航母乃至整個航母編隊的指揮系統會遭到重創、探測系統會全滅,編隊戰鬥力嚴重下降,而損失掉的指揮控制人員短時間是無法補充的。這種情況下,只有選擇撤退。


海軍史研究會員


航母的艦島就是航母的大腦,航母上的很多雷達天線都設置在航母的艦島上,而且艦島內還有航母的航海指揮中心和航空指揮中心,在艦島下或者艦島內還設置有航母的編隊作戰指揮中心,一旦艦島被摧毀,那麼整個航母會陷入癱瘓。

圖為英國海軍百眼巨人號航母,沒有艦島。

早在二戰時期,人們就發現了航母艦島的作用很重要。一開始,航母艦島並不是航母的標配,二戰時期的航母都還有很多沒有配備艦島,比如日本的赤城號、加賀號航母等,他們也都是一開始沒有艦島的航母,此外日本一共建造過12艘沒有艦島的航母。美國也有無艦島航母,比如蘭利號,英國也有百眼巨人號無艦島航母。

圖為蘭利號航母,美國海軍第一艘航母蘭利號也沒有艦島。

當時無艦島航母多,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雷達需要佈置,即便是有簡單的通訊天線和探測儀器,也只需要在飛行甲板旁邊向外伸出去一個桿狀天線就可以了,如果非要立起來,也只需要一個桅杆。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人們發現航母沒有艦島並不好,沒有了艦島,航母連基本的航行操作都變得很複雜,而且飛機的調度非常費勁。

圖為赤城號航母,他一開始也沒有艦島。

於是人們開始給航母設置艦島,並且從一開始就給艦島內加入了航海艦橋和航空指揮中心兩個部門,尤其是航空指揮中心非常重要,指揮人員直接在舷窗上就能看到整個飛行甲板的擺放和調度情況,然後在模擬飛行甲板上進行飛機擺放,以調度甲板。同時,還需要隨時和空中的飛機保持聯繫,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像機場的塔臺。

圖為無敵級航母,他算是大型艦島的典型代表。

二戰後,航母的雷達設備越來越複雜,開始出現衛星通訊天線、電子戰天線、航空指揮雷達、對空搜索雷達、炮瞄雷達、氣象雷達、火控雷達、對海搜索雷達等裝備,大量的雷達需要佈置在高處,而且越高越好,航母上沒有其他的突出物,艦島就是唯一可以佈置雷達和電子設備的地方,於是航母的艦島開始變成必要的標配,甚至一段時間內還出現了艦島越來越大的趨勢,比如英國的無敵級航母、蘇聯的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等,都屬於大艦島航母。

圖為基輔級航母巴庫號,由於電子系統過於笨重,他製造一個巨大的艦島。

現如今,世界上最新型航母美國的福特級航母,也配備了一個艦島,個頭還不小,艦島上也配備了航空指揮中心和航海艦橋,同時佈置了MFR和VSR兩種有源相控陣對空搜索雷達天線,預示著未來30年內,還不會有取代航母艦島的佈置方式出現。我國新一代航母002型國產航母,也有一個艦島,而且個頭還不小,上面也佈置了4部346A有源相控陣雷達,此外還有382對空搜索雷達、衛星通訊天線、電子戰天線、航空指揮中心、航海艦橋等,也屬於如今比較先進的一個艦島設計。

圖為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他的艦島比尼米茲級略有放大。

從現在航母艦島的佈置來看,一旦航母艦島被摧毀,失去了航海艦橋,航母將寸步難行,失去了航空指揮中心,甲板調度和戰機指揮都會陷入癱瘓,失去了雷達設備,航母將會失去大部分的傳感器,變成瞎子,甚至對周圍的海洋情況都無法感知,這個時候,這艘航母就已經算是失去了戰鬥力了,畢竟現代航母參加的戰爭再也不是二戰那種,飛機起飛丟個炸彈就回來那麼簡單了。

圖為002型航母,我國海軍002型航母也有一個巨大的艦島。


海事先鋒


航母艦島是航母上非常重要的部分。雖然形狀不一樣,英美法的比較小而緊湊,中俄的比較大。但是主要功能大體一致。 一、作為航母的指揮中心。


艦體需要給飛機、動力、油料彈藥以及人員艙佔用了。因此重要的編隊司令部和相應的指揮中心(司令艦橋)都集中在艦島。 二、航母本身的航空和航海控制指揮中心(也叫做航海艦橋和航空艦橋)也都集中這個位置最開闊的地方。非常方便操艦和控制調度飛機進場和起飛。

同時因為這裡也是全艦最高的地方,所以主要的雷達和通訊設備也都集中在艦島最上面的桅杆上。可以說這是航母和編隊的指揮中心,大腦好不為過。 因為位置過於突出,所以戰爭中很容易遭到攻擊,如果戰鬥中被摧毀了,對航母以及編隊是重大的損失。各類通訊和雷達都損壞,人員損失。


航母航行將失去控制。飛機不能進場降落(進場降落雷達、補盲雷達等),整個編隊不能有效指揮。編隊將會有一個巨大的空洞,很容易被敵人將編隊肢解,分別擊沉。
當然像美國這樣的海軍強國,都有巡洋艦在編隊內,可以快速接替指揮,當然航母本身損失帶來的危險是不能彌補的。所以航母都是放在核心位置,從空中到水面到水下全方面的保護,一般也不會讓對方摧毀艦島的事情發生的。


鑄劍師


航母艦島上都有點啥,無非就是各式各樣的雷達


警戒雷達,導引雷達,航海雷達,現在再加上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

然後就是航海艦橋和指揮艦橋,可以說艦島就是航母的大腦,一旦在戰爭之中艦島被摧毀,那麼航母也失去了戰鬥能力。

也許有一些人會拿CIC來反駁 畢竟CIC,是備用指揮所是深埋於艦體內部的安全區。就算艦島被摧毀,CIC也能繼續指揮整艘艦船。(美國那倆倒黴蛋和挪威的金字塔都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因為男性水兵實在是閒得發慌,然後嘛,語言上有點過分,所以女水兵果斷表示我把聯絡給斷了吧........

但是CIC實際上就是一個心理安慰。的確CIC擁有一艘戰艦所需要的所有權限,但是當一艘戰艦艦島已經被毀,並且無法維修,並繼續用於指揮,有沒有有多大的區別?

就算一艘戰艦,它其餘裝備全部完好,只要它的艦島被摧毀了,那麼它就已經成為那個浮於海面上的鐵棺材。

原因非常簡單,現代戰艦對於各項雷達的依存性非常高。

在劍橋去被摧毀以後,就甭說什麼能否擁有戰鬥力了,畢竟眾所周知現在的導彈,那離開了火控雷達就是瞎子,離開了搜索雷達,那就是連耳朵都沒了。

畢竟艦橋被摧毀的那麼就證明,航海雷達絕對留不下了吧?

然後這一頭在眼就成了又聾又瞎的小龍蝦,如果身邊沒有戰友的話,能做如何?要麼趕緊撤,要麼繼續在一線上吸引敵方火力。

Cfc實質上僅僅是最後一個心理安慰吧,如果對方已經在你身上造成了多處傷害,有沒有CIC又有什麼意義呢?畢竟現代被突破防空圈,那突破過來的導彈往往並不是一枚兩枚。

當然,如果你說的是打那些恐怖組織的話,意義就大了,恐怖組織火力小啊。有一枚能衝過封鎖槍,那都是撞大運的。


嘯鷹評



一艘航母,就是一支集合了各種複雜作戰要素的合成部隊,而艦島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部,如果它在戰鬥中被摧毀,這支戰力強悍的部隊就會因此陷入內部極度混亂而癱瘓,失去作戰能力連自衛都做不到了,被打掉了這支部隊幾乎所有作戰精英的指揮部再想重建,成本也是相當高昂巨大的。

在航母的艦島中,集成了這個作戰單元的所有指揮協調、態勢感知、與作戰體系協同的全部要素,支撐著這支作戰要素極其複雜精密合成部隊的所有作戰需求。它的被摧毀,即使是在二戰時期的技術條件下,航母的航向航速都無法支持艦載機的起飛著艦,成了一座漂浮在海上的戰機儲存庫,就已經失去它應具備的起飛回收戰機及作戰指揮的基本功能。



而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航母艦島,在這些基本功能之外,還集成了高度自動化智能化保障功能系統、支持本作戰單元攻防的戰場態勢感知所必須的雷達聲納集成系統、保障本作戰單元各種戰術動作程序化指揮通訊系統、體系化作戰必須的數據鏈傳輸保障系統。一言以蔽之,這些系統集成了這個作戰單元的神經體系,失去了這個體系的支撐,這首航母就失去了它作戰所需的所有必備功能,就像一個沒有視覺、聽覺、痛覺、思維意識的植物人躺在大海上,成了這個作戰體系的累贅。



航母不是一艘普通的作戰艦艇,其本身就是一個要數齊全複雜的作戰體系。他龐大的艦體承載著海戰場所有作戰要素的集成體系,就像一個威猛強壯的武士,支撐著這個作戰單元強悍的作戰實力,但失去了艦島的航母,就像這個武士失去了腦袋,它就不僅失去了支撐這個單元作戰實力必須的性能,他那個龐大笨重的軀體反倒成了這個單元無法承載的拖累,很可能因此而斷送其他屬艦的/整治編隊的性命。


這就是一座航母艦島對於一整支海上作戰編隊的重大意義,甚至在某種情況下,還可能決定一個作戰體系在一場戰役中,整個作戰行動的成敗。


鐵嶺鋒


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航母的飛行甲板上空空無物是最理想的。但是,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母的艦島上,這些上層建築是最基礎的設施,集中在飛行甲板右舷的“艦島”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當然,有的艦島上還會設置一些娛樂設施,以供休息娛樂之用。

尼米茲級航母華盛頓號艦島背面航母很少採用雙艦島設計,只有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這種設計,其中靠前的艦島負責指揮航母航行,靠後的艦島則負責指揮艦載機。我國國產航母應該會延續遼寧艦的單艦島設計,而不是採用雙艦島設計。航母甲板已經完成,一旦艦島加裝完成,航母離入役的時間就不遠了。

擊沉航母的後果則難以估量,航母一旦被擊中,那帶來的後果就是毀滅性的了,任何一種現有艦船都只有沉沒的下場。即便不直接擊中,近失彈引發的巨大沖擊波也能讓一些中小型艦船喪失戰鬥力。而如果採用了集束彈頭來進行區域覆蓋的話,就算無法擊沉航母,也能對其甲板造成巨大破壞,徹底廢除航母起降艦載機的能力。

航母已經成為國家力量的象徵。一艘航母的出現,能極大的鼓舞在該地區作戰的士兵。同樣的,一艘航母如果在戰鬥中被嚴重損傷甚至被摧毀,將對軍隊的士氣造成嚴重打擊。所以,任何國家對假想敵的反艦彈道導彈並都會予以警惕,以防自身的航母力量被敵對勢力威脅。


靜說財新


不同國家的航母艦島裡裝的設施可能並不一樣,但是總的概括起來艦島無非也就分為航海和航空兩個部分,而航海艦橋除了要負責艦艇的航行外還要負責軍艦的通信指揮及防空任務,而航空艦橋主要負責艦載機的起降、航母甲板的調度、航空編隊的飛行指揮等。而像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則將這兩個部分完全分為前後兩個艦島負責,前面的艦島管開車,後面的負責玩弄飛機,這樣互不干擾,有利於提升艦島的工作效率。



至於說如果航母的艦島被摧毀航母會不會因此喪失戰鬥力?如果僅僅是航母的建造被摧毀我並不認為航母會因此喪失戰鬥力,因為航母的戰鬥力並不在於本身,而是在於艦上搭載的艦載機,只要飛機能起飛,那航母就擁有這戰鬥力。假設航母的航海艦橋和航空艦橋被摧毀,只是指揮層面短暫的失聯而已,存活的指揮人員肯定會有指揮備案,至少搭建臨時指揮室不成問題,如果航空艦橋的損失對航母艦載機的起降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還是降落的問題,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就算沒有艦島的指揮調度,航母甲板的調度人員憑藉著以往的經驗完全有能力對甲板的飛機進行調度,只不過會慢一點而已。



像美國航母那樣的就更加不是問題了,因為美國航母僅僅是提供飛機起降的機場而已,遠程防空的指揮設備都在巡洋艦身上,航母只負責把飛機送上天,剩下的就是有指揮艦來管了,所以美國航母的艦島就比較小。都說航母艦島就像人的大腦一樣,這僅僅是個比喻,而且不是雙向的,航母失去艦島還可以活,但是人失去大腦就不可能活。如果在戰鬥中艦島並沒有完全被摧毀,那麼航母還可以進行攻擊,指揮也可以交給同行的其他擁有指揮設備的防空艦上。而擁有固定翼預警機完全可以將指揮系統搬到空中上去,因為預警機本身就是一個綜合信息指揮平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如果航空母艦的指揮中心/中樞神經系統-艦島在交戰被催毀了、等待這艘航母的只有兩個結果、1投降、2葬身大深處餵魚。

Ship.IsIand〔艦島〕-

是水面作戰艦艇的指揮中心和各個系統的中樞神經。

那麼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旗艦”就是艦隊的核心-航母。

一句話概括:航母編隊的“龍頭老大”

就是航空母艦。

艦島/Ship.IsIand尤其是航母的“艦島”的作用意義重大、在“寸土寸金”的航母結構佈局中、艦島內集中了航海、航空、氣象、監測信息處理、航行、航線(空、海)調度、按裝有各類型雷達需要、航電系統、氣象檢測系統、通訊系統、機電系統、艦長室、作戰指揮、飛行調度指揮等等等等幾十個部門是航母編隊的指揮中心以及中樞神經。(包括航母動力系統空氣交換、動力系統的廢氣排放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