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雙收”不等於“平仄通用”,不宜混為一談

“平仄雙收”不等於“平仄通用”,不宜混為一談


“平仄雙收”不等於“平仄通用”,不宜混為一談

我們在學習、欣賞古典詩詞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平仄問題。所謂平仄就是將漢語的四聲二元化,四聲歸為二類就產生了平仄。古漢語分平、上、去、入四聲,二元化後其平聲即屬"平",上聲、去聲、入聲這三聲都屬"仄"。現代漢語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二元化後陰平、陽平屬"平",上聲、去聲為"仄"。

1.什麼是平仄雙收?

所謂平仄雙收也就是平仄兩讀,是指一些字既被收入平聲韻部,同時也被收入仄聲韻部。這是由於多音字的存在而決定。

2.什麼是平仄通用?

平仄通用是指一個字不受平仄限制,可以在平仄之間隨意交換使用。這種字在格律要求分明的律句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放在該用平聲字的位置,它就是平聲,放在該用仄聲字的位置,它就是仄聲,也就是說你隨便怎麼用都不會出律。這就要求此類字必須是意思不隨平仄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無論是平聲還是仄聲,其意思應該都是相同的。

3.平仄雙收與平仄通用之辨析

平仄雙收不等於平仄通用。初學都往往容易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平仄通用字肯定是平仄雙收字,但平仄雙收字只有極少數才是平仄通用字,絕大多數都是不可平仄通用的,因為平聲和仄聲所表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不能隨意交換使用。

平仄雙收字在古今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平仄通用字只存在於古漢語中。

現代漢語中只存在平仄雙收字,不存在平仄通用字。因為現代漢語規範了讀音與字義,音義密切相連。如"看"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仄聲(kàn),但在表達"守護,監視"之意時就是平聲(kān),不可混用。

古漢語中存在平仄通用字,但也只有極少數字才具有的這種屬性。就拿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平水韻》來說,大約有340多個平仄雙收字,但其中能夠平仄通用的不過10多個字。比較常見的平仄通用字有"憑看聽,嘆醒忘"。此外,人們常說的"望、過",還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平仄通用字,雖然他們大部分時候是通用的,但並非完全一致,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區別的,我覺得若劃分個"準平仄通用字"將其列入,那是很合適的。"望"做動詞時是平仄通用的,可以是平聲,也可以作仄聲,平仄不同時,意義都是一樣的;但"望"作名詞時,如"聲望"等的只能是仄聲,不可作平聲解。"過"也是同樣的,作動詞時平仄通用,作名詞時如"過失"等,一定是仄聲。

古漢語中大多數平仄雙收字,其平仄是由所要表達的意思而確定,這與現代漢語是相一致的。

4.一點個人拙見

個人認為,我們在介紹平仄雙收字時,不宜使用"平仄通用"這種容易引起混亂的標題來吸引人,更不能不加區分地同等對待。建議音韻學界能給個權威的說法,免得各行其道,各說一套。網絡搜索"平仄通用字"出來40餘萬個結果。他們在平仄通用的幌子下弄出個"平仄不同,意義相同"和"平仄不同,意義不同"兩類來。那麼請問平聲和仄聲意思都不一樣了,甚至截然相反,何來通用之說?又是如何做到通用的?這顯然有誤導之嫌。前些時候,我在頭條上讀到一個網友標明用平水韻創作的七律,"四豪"的韻,尾聯結句用"情操"之"操"來押韻。這顯然就是"平仄通用"的受害者,傻傻地分不清,不清楚“操”字作為名詞表達“品格、德行”之意時只能作仄聲解,不可作平聲解,而拿來通用。

以上為個人淺見,不妥之處還請方家批評指正。

“平仄雙收”不等於“平仄通用”,不宜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