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一代名將:害死楊家將的真的是他?

小時候聽說評書的講《楊家將》的時候,對大奸臣潘仁美公報私仇,未予以接應,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氣的咬牙切齒、悲憤不已。後來看宋史,才知道但是歷史上的潘美,

是一個參與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稱帝;平嶺表、定江南、徵太原、鎮北門,屢立戰功的一代名將,而且其不應為楊業之死負主要責任。


宋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一代名將:害死楊家將的真的是他?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美少倜儻,隸府中典謁。嘗語其里人王密曰:“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會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美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出監陝州軍,改引進使。世宗將用師隴、蜀,命護永興屯兵,經度西事。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人。其首次登上歷史舞臺的“高平之戰”。是後周的一場重要戰役,經此一戰,以趙匡胤和潘美為主的武將集團,慢慢走向了重要位置。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元勳,看宋史將其和大名鼎鼎的曹彬放在一起,就可窺一二。他一生戎馬,創下北宋時期的不少戰功,其對遼國作戰,勝多敗少,披堅執銳,功勳卓著。

宋太宗即位後,急於想建功立業,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正是這一次急功近利的軍事行動,在征伐遼國失敗的同時,潘美蒙上了嫉賢妒能的惡名。那麼本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宋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一代名將:害死楊家將的真的是他?


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而潘美所部佔領了遼國的四個州,潘美等受詔撤軍,並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隨軍內遷。在護送邊民內遷途中,突然遼國軍隊來襲,潘美手下勇將楊業主張聲東擊西,但是為監軍王侁不同意楊業的說法,執意要楊業出戰。另一個監軍劉文娛率領的接應人馬先是為了爭功私離防地,發現戰況不妙又狂奔而逃。最後致使楊業戰死。可見監軍王侁應負主要責任。宋太宗降罪潘美,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宋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一代名將:害死楊家將的真的是他?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子惟德至宮苑使,惟固西上閣門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儀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史。惟熙女,即章懷皇后也。美后追封鄭王,以章懷故也。惟吉,美從子,累資為天雄軍駐泊都監。雖連戚里,能以禮法自飭,揚歷中外,人鹹稱其勤敏雲。

而這段歷史,被演繹為潘美的見死不救和陷害忠良,這樣對潘美不公平。潘美在宋歷史上是配享太廟的,其宋史排位一十七,足見其重要的位置。其子女也多不是紈絝子弟,比如其從子潘惟吉勤勉聰敏,聲譽也很高。因一場戰役,而否定一個人,這顯然是不夠公平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