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拿人命“豪赌”,丘吉尔还在的话,会不会被活活气死?

世界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公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包括要求学校停止海外旅行、阻止老年群体等较脆弱的人乘坐邮轮、要求出现发烧或持续咳嗽超过4小时的人进行自我隔离等。


但是,学校依然开放,大型聚会如体育赛事、音乐会等照常举行。


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进一步解释英国抗疫的方针是,让60%人口感染,以获得群体免疫,从而将疫情高峰延缓至夏季。


至此“群体免疫”成为了英国抗击疫情的政策标签。


这岂不是麻木不仁,草菅人命吗!?


英国应对新冠肺炎的方式虽然有些特立独行,但宣称这么做是有科学依据的。


英国的这一决策的科学依据是,新冠肺炎很可能会变成像季节性流感一样的疾病,每年都会重现。因此,群体患病获得免疫力将是长期控制这一疾病的对策。


英国政府的目的是保护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延缓疫情高峰至夏季,而后控制疫情”。那个时候,英国国家医疗体系的负担也不会那么重。


英国拿人命“豪赌”,丘吉尔还在的话,会不会被活活气死?

▲外媒报道英国政府的举措(图/网络)


首先是,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是轻症,这已经得到各个国家新冠疫情的证实,这是英国抗疫方针决策的基础。


所以,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医治较少的重症患者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就会造成医疗资源和卫生系统的不堪重负,反而会扩大疫情。


英国拿人命“豪赌”,丘吉尔还在的话,会不会被活活气死?

▲英国街头戴口罩的人们(图/网络)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60-69岁的病死率为3.6%;70-79岁的病死率为8.0%;80及以上的病死率为14.8%。


在这前提下,英国认为,一般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不会有大问题,而且会获得较强的免疫力。应把医疗资源放到重症患者身上。这种做法肯定需要时间和临床实践来检验。


当然,英国的对策还有其他根据,如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应立刻对公众生活实施严格限制。


那么,如果把这当做一次下赌或冒险,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呢?


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整个英国大约有80%人口会感染新冠病毒,大约1%患者会死亡。


按照这个假设,英国人口为6600万,80%人染病则是5280万人,那么其中约52.8万人可能死亡。


这真的是一场“豪赌”了!


这场”豪赌”英国会赢吗?恐怕我们很难得出结论。


应该讲,从“群体免疫”成为热搜之后,不管有多少人表示惊诧,最后或许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世界的多元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每个国家在决策时,面对的国情不一样,优先选项不一样,不同要素的权重不一样,决策者意识不一样,决策程序和参与人员不一样,政府动员能力不一样,社会接受程度不一样,对最终成本的计算方式和时长不一样……所有这些,最终使得各个国家在面对同样的新冠疫情时,行动速度与行动方式不一样。


在当前的情境下,对不同国家采取的迥然相异的决策,控制疫情所下赌注的大小多少,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

在此意义上讲,在目前这个险象环生的疫情世界中,对于那些超出我们认知与常识的做法,还需保持谨慎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