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能在未來100%代替殲轟7嗎?注意,我說的是100%請看清?

竹筍念熊貓


必須的,殲轟七已經走在了退出現役的路上,西飛已經全部停產殲轟七(A),按照慣例,十年內將會全部退役,搶它飯碗的就是殲-16。

上世紀80年代,在海軍的堅持下,一飛院自籌資金搞了殲轟七項目,1988年首飛,1998年裝備海軍,2005年改進型號殲轟七A裝備了空軍。殲轟七的意義在於首次脫離蘇式設計思維,自主研發的戰機。這也是殲轟七多次赴俄參加軍演的原因,它是能拿得手的自己研發的少數戰機之一。第二個優點就是技術航程足夠遠,90年代海軍唯一能夠飛到南沙並返回的戰機,填補了空白,如果殲轟七早十年裝備,南邊海域的形勢可能會更好一些,不至於擔心蘇-22反擊。

一飛院的主業是搞運輸機、轟炸機的,設計戰鬥機註定受到定向思維的影響。殲轟七最大的缺點就是機動性一般,低速低空性能一般,氣動佈局更像一架運輸機或者轟炸機。在空軍飛行員心中,不能狗鬥,不能纏繞,不能拼刺刀的飛機,都不叫戰鬥機。所以空軍對殲轟七一直不感冒,升級航電系統後的殲轟七A,空軍才勉強接受,畢竟蘇-30就幾十架,不夠用。

安全性方面,殲轟七的數據很糟糕,事故率、飛行員傷亡率高。賴到座椅技術不過關是不科學的,座椅技術都差不多,為啥殲轟七十摔九亡,真讓人糟心。殲-16相比殲轟七有全面優勢,航程差距不大,載彈量比殲轟七多出3噸,可靠性、機動性可以把殲轟七按在地上摩擦。

殲-16空優性能優越,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且能發射霹靂-10、霹靂-15等第四代空空導彈。殲-16是典型的三代半戰機,不僅包含了殲轟七的全部作戰功能,並且具有跨代優勢,殲轟七A只能勉強稱為準三代。

殲-16對面攻擊能力更強,除了載彈量的優勢,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優異的對海搜索能力,能夠獨立完成轟炸任務。殲-16幾乎能夠投擲發射所有對地攻擊制導彈藥,所以說,殲-16必將在未來100%代替殲轟七(A),殲轟七還是早點退役的好。


紅龍軍團長


可以,畢竟飛豹都已經停產了,而沈飛還在加快進度製造殲16,目前已經制造了60架左右。不過殲16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他的價格很貴,據說不比殲20便宜多少,畢竟這是一種配置極高的重型雙座多用途戰鬥機,因此沈飛只能通過加大產量、改進生產線來降低其價格。


殲轟7飛豹戰鬥機是一種老式的戰鬥轟炸機了,他並非是多用途戰鬥機的概念,也不是對地打擊強化的戰鬥機,他本身更接近於蘇聯過去的前線轟炸機,或者超音速戰術轟炸機的概念,類似於蘇24戰鬥轟炸機,其對空作戰能力很差,僅限於自衛,但是對地、對海的作戰能力得到了強化,甚至是專長,因此他和殲16比起來,是一種更專業的打擊飛機。


但是由於其性能老舊,使用的還是WS9發動機,掛載能力、機動性能和突破能力,以及大範圍快速奔襲能力和對空作戰能力全部大幅度不如殲16,再加上其已經停產,因此長遠來看,飛豹必然會逐步從我軍現役序列退役,殲16則會通過擴大生產來取代原有的飛豹所佔據的編制,但是這是一個較慢的過程,也許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


另外需要說的是,殲16屬於遠程多用途戰鬥機,本身屬於高價值飛機,因此他作戰當中也是和完全制空配置的同型飛機編組使用的,同樣一批殲16出去,就可以同時完成制空作戰和縱深打擊的任務,作戰效能上看比飛豹強不少,只要他的價格能夠降低,他就一定能夠迎來巨大的生產訂單,所以殲16代表了未來,飛豹代表了過去,我國空軍已經進入以質取勝的時代,數量已經不是第一追求了。


海事先鋒


可以,飛豹已經在2017年停產

2017年3月,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的消息稱中國空軍和海軍目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飛 豹”已經正式停產。從時間節點來看,2016年是殲-16投產的一年,取代意味相當濃烈。而殲轟-7參考殲-6和殲-7,應該在10年內開始退役。

殲轟-7作為我國第一款擺脫蘇系設計束縛,自行獨立完成設計研發的機型。其本身設計年代相當早,是於1973年開始研製,原型機1988年首飛,第一批1994年服役,大幅修改後的殲轟-7A在2005年服役。


飛豹是西飛研製生產,機長
21米,翼展12.8米,整機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使用兩臺渦扇-9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

最主要原因在於殲轟-7飛豹自身太不爭氣,其設計年代我國技術相當不成熟撂下相當大的病根。新老飛豹總共也就200架左右的裝備規模,卻製造了至少10次墜毀事故,而且救生系統存在相當大的質疑,每次墜機必死飛行員,經常一機兩命。
飛豹裝備數量不多,但上新聞熱點次數不少,只可惜…而且還在中俄聯合軍演和航展飛行表演墜毀。


殲轟-7原本是機械式飛控,在殲轟-7A上改成數字電傳飛控,但現在來看這個飛控存在相當大爭議。難以處理低空複雜氣流,海軍在海上還好,空軍之前經常用來鑽山溝、打火箭彈比較危險。

可以說軍方忍飛豹忍很久了,飛豹總裝備量也較少,未能取代強五,在飛豹服役後,五爺還繼續抱著半百身軀值班。

殲-16性能跟殲轟-7完全是代差,航電、飛行性能、載彈量、航程全方位的優勢,即使是比拼超低空鑽山溝水平也是碾壓。

另一方面殲轟-7設計水平太低,武器掛點和載彈量都不足,基礎性能水平還不如美國F-4E鬼怪和前蘇聯米格-27,跟蘇-30MKK和殲-16都有明顯的代差。其之前最大存在價值在於可以使用國產製導彈藥,但這一價值在殲-16服役後可以忽略不計。
“萬能戰鬥機”號稱的F-4E其實也是個相當不錯的戰鬥轟炸機,能帶8噸彈藥,飛豹水平上於其相接近。

在組合使用上,飛豹定位與殲-16也存在衝突,兩者是取代關係,而不是互補。美軍有F-15E,但遲遲不願退役A-10,以及蘇聯不願意退役蘇-25蛙足,這些專業攻擊機。主要是因為A-10和蘇-25低空低速性能非常出色,而且裝甲強生存能力強。海灣戰爭時期一架A-10曾帶著上百個彈孔返回基地,非常的耐艹,因而成為“運泥巴”屆的霸主,而殲轟-7糟糕的安全性,低空低速太危險了,更別提要如何硬抗地面防空火力攻擊。


A-10發動機艙被打壞一個,機翼被打掉一半都能回來。

所以殲轟-7現在使用上也是以高空精確制導武器轟炸為主,海軍是作為會飛的反艦導彈發射器,這種功能和定位與殲-16完全重疊,只不過殲-16有更大作戰半徑,更多武器掛點和載彈量,更好的機動性能,已經更加安全可靠。看不出來殲轟-7有什麼存在價值,即使說造價更加低廉,但是飛行員才是戰機上最昂貴的“部件”,無法保障安全性的飛機存在價值很低,現在讓你坐波音737MAX8,你願意嗎?


五嶽掩赤城


可以

說實話當年飛豹誕生的背景很清楚,就是中國和越南在1988年發生的赤瓜礁海戰,當時雖然中國053型護衛艦開始加裝紅旗61防空導彈,但是實際上這批導彈在很長時間之後才加裝。

當時中國護衛艦輕鬆擊沉越南海軍軍艦之後,中國艦隊迅速的撤離交戰區域,原因就是越南當時擁有一種對艦導彈,而這個殲8戰機經過空中加油才有幾分鐘滯空時間,所以這對於打仗來說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當時空軍就提出能不能搞一種大航程的殲擊轟炸機,實際上當時中國任何殲擊機都是很難在南海對我國艦隊提供掩護的,利用一種大航程的殲擊轟炸機可以起到威懾作用,為什麼不搞戰鬥機?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國正在進行某些項目,而那個時候研製經費不是特別充足。

而且就算搞出來戰鬥機實際上滯空時間還是很短,所以基於海空配合作戰的因素必然需要一款多用途戰鬥機,或者是主要對海對陸兼顧空戰自衛能力的殲擊轟炸機,誕生的背景其實就是中國遠海作戰很難有空軍配合,而傳統的殲7殲8只能制空對於海軍幫助很有限。

在當時的條件下飛豹戰機採用了玻璃化座艙,並且採用了兩臺英國斯貝渦輪風扇發動機,這使得飛豹戰機是當時中國航程最遠的戰機,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里有對敵人陸地縱深目標進行攻擊的能力。

我們再來說說殲16,殲16是一種多用途雙座型戰鬥機,它並不是網上流傳的那種戰鬥轟炸機,殲16作戰半徑也很大而且裝備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6的任務性質決定它掛什麼導彈,它是通過不同導彈的組合實現空對空或者空對地的任務擴展的。

比較一下兩者的任務性質,飛豹戰鬥機主要是靠低空突防以對海對陸攻擊為主,這個方面殲16比它的能力更好,飛豹戰鬥機還兼顧較大的作戰半徑,這個方面殲16也是擁有比較大的作戰半徑的,飛豹戰鬥機在對空方面可以掛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實現自衛能力,殲16可以通過全部掛載空空導彈實現空對空作戰模式,這種模式下殲16就是一款空優戰鬥機。

從二者能力對比來看,殲16不管是對海對陸都有比較大的提升,所以完全可以覆蓋飛豹戰機的原有任務,所以殲16是可以替換飛豹戰鬥機的前提是不考慮時間。

殲16替代飛豹會更好,這樣殲16本身就是殲擊機的氣動外形,在空對空的模式中不會落下風。



李曉偉


我感覺不會,至少30年內不會淘汰乾淨。理由嘛。

第一,飛豹有它的特殊使命。飛豹的設計特點是高空高速和超音速 超低空突防。掛載重型載具,重型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這一特性的意思是,飛豹設計理念是戰鬥轟炸機,裡面更加突出,甚至大部分完全是轟炸機的設計思路。而殲16是因為雷達和光電設備更加先進之後具備綜合作戰能力使其具備一定對地,反艦能力。但是他不具備超音速突防和超高空高速突防能力。這是設計思路問題。氣動佈局和雷達,等機載設備的功能取捨問題。

第二產能和備戰壓力。我國雖然裝備了大量殲16和殲10b/c戰機綜合對地攻擊能力增強了。甚至殲16具備一定的反艦能力。但是,我國面臨的軍備壓力包括南海諸國,臺灣地區,日韓 美國干預。還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俄羅斯。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一思路去想,就明白我國為什麼還要繼續更新飛豹戰機了。

綜合來說 飛豹其實就是受到馬島海戰的影響製造出來的國產版超級軍旗。當然我們的要比超級軍旗先進。但不可否認,戰鬥轟炸機打反艦導彈進攻敵人海上目標是一個不老的話題。

目前三代機的空戰都在亞音速這個階段。大家都在拼亞音速小半經盤旋。都在努力剋制小半經轉彎或者盤旋對戰機動能的損失的技術性能。為什麼飛豹戰機經常死飛行員,大部分原因是彈射座椅之類的自救系統問題。但也有超音速狀態下飛行員逃生幾率減少的客觀因素。

在這種遠距離,超音速,超低空突防的戰鬥轟炸機目前我們完全沒有替代。


紅豬的翅膀


殲16將肯定100%替換殲轟7!

殲16是在殲11BS基礎上研發的一款雙重任務戰鬥機,他與殲11的區別類似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和F-15C/D戰鬥機之間的區別。殲16在保持殲11系列強大的空戰能力基礎上,利用全新的主動相控陣雷達和先進的座艙顯示系統,以及雙人座艙的配置,同時獲得更強的空戰和對地攻擊性能。

而殲轟7飛豹雖然也叫殲擊轟炸機,但其空戰能力基本僅限自保,實際空戰能力不強。飛豹戰機主要的強項在對地、對艦攻擊,這些年更多的執行電子干擾和壓制任務。

殲16和其電子戰改型殲-16D可以執行飛豹戰機的全部任務,也可以攜帶飛豹戰機所使用的所有武器,部隊在平時訓練中,殲-16和對地攻擊有關的部分幾乎是和飛豹一模一樣,但是殲16具備飛豹戰機所沒有的強大空戰能力!可以為殲20戰鬥機提供有效的補充和支援!

所以殲16戰鬥機100%取代飛豹是必然的,最終結果,中國空海軍航空兵會將殲16作為主要對地攻擊力量。至於殲10C,作為一種單座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其遠程對地打擊能力是弱於殲16的,所以只能作為補充。




走近哈佛


殲16系列戰鬥轟炸機能夠100%取得殲轟7系列轟炸機嗎?

不可能.,必須要承認殲轟7系列飛機性能確實不怎麼滴,但凡和殲轟七扯上關係的醉雞事件,無一例外飛行員全部陣亡。


殲轟7是一款超音速戰鬥轟炸機,他採用的是兩個二手的斯貝發動機 而斯貝發動機的推力也就那樣 這也就導致,殲轟7系列飛機的推重比較低,機動性較弱。

而且殲轟7系列經常被用於執行他並不適合的超低空突防,所以說事故率居高不下。

而殲16系列戰鬥轟炸機氣動脫胎於蘇27,甚至於可以理解成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的蘇30系列,所以殲16,不僅在機動性上碾壓殲轟7b,這種戰鬥轟炸機它就是殲十一系列中,超音速戰鬥機都照樣被殲16摁著打,毫不誇張的說,殲16戰鬥轟炸機全方位的優於殲轟7a或者殲轟7b。

但是價格呢?

其次 年限較短的飛機退役起來是很浪費的, 所以也不太可能完全取代,運動的話,空軍恨不得將全部飛機都換成20但是可能嗎?

對於一國軍隊而言,它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當國的國會,人大議會,杜馬之類的最高決策機關。擊毀美軍戰艦最多的是美國國會,將英國縱橫四海的戰艦徹底拆毀的是英國工黨。

所以說各國不得不選擇高低搭配,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搭配來提高軍隊的作戰性能。


嘯鷹評


百分百恐怕難以做到。殲轟7是戰鬥轟炸機,而殲16則是一款制空和打擊能力都很強的多用途戰鬥機。兩者不但在作戰能力和設計定位上存在差距,在成本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等到殲轟7全部退役後,其作戰任務可能會由殲16和殲10C等戰術飛機共同承擔,而不是全部由殲16來代替。

(殲16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殲轟7是為了彌補我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戰術打擊能力不足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殲轟7只是一款以二代機為基礎的戰術轟炸機,空戰能力較弱,僅侷限於自衛而已。長期以來,海軍殲轟7戰機的主要任務是攜帶反艦導彈進行反艦作戰,空軍的殲轟7則承擔著空對地打擊和近距空中支援的任務。殲16作為一款面向21世紀作戰環境的多用途戰鬥機,其設計定位就是要與殲20、殲10C等戰機組合,進行體系化條件下的作戰。因此,它不僅具備強大的空戰能力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還強調電子戰能力。兩者在設計定位和作戰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把殲16單純當做戰術轟炸機使用,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殲16會在制空和打擊任務上靈活切換,而不會像殲轟7那樣作為專職戰術轟炸機使用。

(殲轟7戰鬥轟炸機)

相比於單價直追殲20的殲16,殲轟7的使用成本相當低廉。目前,我國殲16戰機數量有限,擴大產能也存在一些問題。加之我國空軍已經轉型為攻防兼備型,所以更強調戰機的多用途能力。現在除了殲16以外,殲10C也可以承擔起一定的戰術打擊任務。因此,不可能使用昂貴的殲16一對一替換殲轟7。等到殲轟7退役之後,由殲16和殲10C等戰機共同承擔殲轟7的作戰任務,這樣在成本上更有優勢,性價比也更高。

(殲16的造價直追殲20)

(殲10C)

總之,殲轟7這種專職戰術轟炸機,在未來將會被殲16和殲10C為代表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取代。但是,用殲16百分百代替殲轟7恐怕有些過於奢侈了,這也不太符合我國的現實情況。


戰情解碼


在上世紀80年代,赤瓜礁海戰的發生暴漏了海軍嚴重缺乏遠距離空中支援能力和對海攻擊能力,在此背景加上海軍的堅持下,一飛院自籌資金開展了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研製工作。1998年殲轟-7正式定型並裝備海軍部隊,成為我國脫離蘇式設計思維、真正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款戰機。

殲轟-7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海軍的“燃眉之急”,6噸半的載彈量在當時已經算是不錯,最大3650公里的航程,超過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則是讓海軍較為滿意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殲轟-7遠距離的對海打擊能力和較長的滯空時間,對守衛南部海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不過,一飛院畢竟是搞運輸機和轟炸機出身的,在研製戰鬥機方面經驗不足,所以殲轟-7在性能方面更偏向於“轟炸機”,雖然有著較強的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後來有了空軍型),但殲轟-7的機動性能一般,對空打擊能力較差,不能狗鬥、纏繞,在作戰任務方面較為單一。

而且,殲轟-7“飛豹”的穩定性也有所欠缺,在海空軍裝備總共約250架的殲轟-7中,至少發生過10次墜機事件,而且是“十摔九亡”,事故率和傷亡率都比較高,有說這主要是殲轟-7低空低速性能和彈射座椅的問題,在新新生產幾十架已經解決,不過這也註定了早期生產的殲轟-7在未來將加速退役。

而殲-16就不一樣,殲-16的定位是多用途戰鬥機和殲轟-7的戰鬥轟炸機並不相同,但這並不妨礙殲-16未來全面接替殲轟-7,因為殲轟-7的遠距離對海、對陸打擊能力殲-16都具備。殲轟-7的最大載彈量為6噸半,殲-16卻可以達到12噸;殲轟-7超過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而殲-16作戰半徑能超過1500公里。

而且,殲-16多用途戰鬥機還可以攜帶海空軍幾乎所有的空基導彈,打擊能力更山一層;殲-16還裝備有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超過35噸的起飛重量、不俗的機動性以及對空打擊能力等各種優點,可以說殲-16多用途戰鬥機對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是全方位的超越。

總體來說,殲-16多用途戰鬥機對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在性能方面是全方位的碾壓,殲轟-7能執行的任務,殲-16都能執行而且做的更好;殲轟-7不能做到的,殲-16依然可以升任,所以目前已經裝備超過120架的殲-16,在未來全面替代殲轟-7只是早晚的事情。


天下布武


很多人都會告訴你,殲16當然可以100%替代殲轟7,但是,這種說法可能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型號,題主所說的殲轟7,應該是指殲轟7(JH-7)“飛豹”戰機系列,包括海軍兩個團的殲轟7,以及空、海軍幾百架的殲轟7A;不然也不至於這麼問了。

JH-7由於機齡比較老,而且部分已經部分改裝為了電子戰飛機(咆哮豹),所以,我們主要關注的對象是那幾百架比較新的JH-7A。

老式的豹爺部分升級為了“咆哮豹”

這200多架JH-7A,機齡可是比較新;均是2003年以後生產的,一直生產到前兩年。可以說,JH-7A是與殲10同時代的戰機,其最新批次與殲16同期生產;而其服役的時間,也將持續到2045年左右。

殲16目前已交付了100架左右,還會生產多少呢?以美國為例,目前其F-15系列只有400多架,而與殲16類似的F-15E只有200多架。我們空軍的規模比美方的要小一些,那麼殲16會裝備多少呢?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的F-15E之所以裝備的少,是因為F-16也具有優秀的對地攻擊能力。可是,目前的殲10B、殲10C也大大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多用途能力也是相當的不錯。所以,殲16會生產多少架呢?

殲10C可綜合掛載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炸彈、遠程對地導彈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

如果殲16只生產200來架,那麼,以目前的生產速度,再有幾年就會生產結束,又如何完全替代要服役到2040年以後的JH-7A呢?況且,數量也不夠啊。並且,至少從目前看,這100架殲16,還沒有替代那個JH-7系列的部隊。所以,殲16真的是用來取代JH-7的嗎?

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JH-7系列取代了一些強5,取代了一些2代機;而殲16,取代的是還是戰鬥機系列。其實,即使是最早的JH-7A,也要服役到2033年;那時,殲16已經不再生產了吧。

所以,更可能的情況是,殲16將和JH-7A長期並存。殲16也許可以取代部分JH-7系列,比如“咆哮豹”這種老式機型,但很難完全取代JH-7A。它們,更可能的是被新型的隱身戰機,甚至是六代機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