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扇貝跑路事件嗎?大部分認都認為這是一種笑話或者託辭,扇貝怎麼可能會跑路?其實,扇貝跑路並不稀奇,早在東漢順帝時期就曾經發生過扇貝跑路事件,並且,絕非虛構。

在廣西合浦,有一座古老的建築被稱為古海角亭,海角亭有兩進,第一進為門樓,上面寫著“海天勝境”四個字,第二進為海角亭的主體建築,柱聯上寫著十六個字:“海角雖偏,山輝川媚;亭名可久,漢孟宋蘇。”這是後人為了紀念與亭子有關的兩位古代名人所題,這兩位古代名人是誰?這裡先賣個關子。亭內後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上面寫著四個大字:萬里瞻天。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這座海角亭便是東漢“扇貝跑路”事件的證據。

合浦的地理位置瀕臨南海廉州灣、欽州灣,與越南的海域形成一個折角,最初海角亭建在合浦廉州古城南側半里處,正好處於廉江入海口處。因其折角的地理位置,這座精美華麗的亭子便被稱為海角亭。站在海角亭曾經能遠眺海景,能聽到大海洶湧的波濤聲和看到海平面上的大小帆船。海角亭曾是著名的廉陽八景之一。明代和清代經歷過兩次搬遷,最後一次搬遷至廉州中學。雖然處於學校不起眼的一個角落,但海角亭卻聲名遠揚。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雖然海角亭建造的確切年代已經無法考究,但在北宋時期,蘇軾從海南移居到合浦時,曾來到海角亭遊覽過,並且興致勃發,亭後牌匾上的“萬里瞻天”四個大字便由他書寫。十六字柱聯中的“漢孟宋蘇”中的“宋蘇”便指的蘇軾,而“漢孟”則指的東漢時期的孟嘗,蘇軾和孟嘗就是前面提到的兩位古代名人。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猜到,東漢時期發生的“扇貝跑路”事件的主角是誰呢?

孟嘗原是浙江人,東漢順帝時期在合浦郡任太守。順帝是東漢第八位皇帝,11歲時被立為皇帝,但基本由宦官掌權,宦官又勾結外戚粱氏,權力落在粱氏手裡。這種混亂情況導致整個朝政烏七八糟,人民生活可想而知。合浦因為地處百越,山高皇帝遠,雖然,避得了朝廷禍亂卻仍然避不開貪婪的人心。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合浦從前並不生產糧食,大米也是後來才有的,當地人在海里養育扇貝,並在扇貝里培育珍珠,這種珍珠就是後來被人們熟知的“南珠”,享有“東珠不如西珠, 西珠不如南殊”的美譽。人們用南珠與越南人交換糧食。孟嘗來做官前,他的上一任官員很貪婪,盤剝養育珍珠的珠商與客商,過度開採珠貝,導致珠貝減產,人們找不到珠貝,便沒有珍珠來交換糧食,日子過得苦不堪言,餓死者有多,人們都說是養育在海底的扇貝逃到了越南海域。這便是東漢時期的“扇貝逃跑”事件。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孟嘗接任合浦郡太守後,瞭解到“扇貝逃跑”事件的根本原因,聽取了民眾的聲音,採取了有效的措施,珠貝重新又回到了合浦的海域。人們有了珍珠,便有了可以填飽肚子的依賴。為了紀念亂政時期依然能保持清廉和以民為本的清官孟嘗,人們在廉州古城廉江入海口處修建了這座海角廳。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廣西最古老的海角亭,與兩位歷史名人有關, 還見證了扇貝會逃跑

海角廳是孟嘗“合浦珠還”的歷史典故由來,也是東漢時期“扇貝逃跑”事件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