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下劑——寒下劑、溫下劑、潤下劑、攻補兼施劑、逐水劑

瀉下劑

瀉下劑是指具有通便、洩熱、攻積、逐水等作用,用於治療裡實證的方劑。

分為寒下劑、溫下劑、潤下劑、逐水劑、攻補兼施劑

注意:1.表未解,裡未成,不宜使用。

2.表未解,裡已成,宜表裡雙解。

3.禁忌:年老體虛、孕婦、產婦或月經期,病後傷津及亡血,慎用或禁用。


寒下劑

配伍規律:寒性瀉下藥+行氣、活血藥物

大承氣湯(陽明腑實證、熱結旁流證、裡實熱證見熱厥、痙病、發狂)

大陷胸湯(水熱互結之大結胸證)

大黃牡丹湯(腸癰初起,溼熱瘀滯證)


大承氣湯

組成:大黃、枳實、厚朴、芒硝

功效:峻下熱結

主治: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傳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舌苔黃厚膩,脈實;

2.熱結旁流證,下利清水,腹痛,按之疼痛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

3.裡實熱證見熱厥、痙病、發狂

特點:理氣+攻下,順胃氣下行,釜底抽薪,以洩熱結,急下存陰。

鑑別:大、小、調胃三承氣湯,大承氣湯厚朴倍大黃,先煎枳實厚朴,後下大黃,芒硝烊化,瀉下與行氣並重,主治痞滿燥實陽明腑實重證。小承氣湯去芒硝,厚朴減量,大黃倍厚朴,枳實減量,三味同煎,主治痞滿實陽明腑實輕證,調胃承氣湯用大黃、芒硝、甘草,和中調胃,下不傷正,主治以燥實為主的陽明熱結證。調胃承氣分緩服與頓服之分。


大陷胸湯

組成:甘遂、大黃、芒硝

功效:洩熱逐水

主治:大結胸證,症見心下硬滿而通不可近,舌黃苔燥,脈沉。

特點:寒下藥+洩熱逐水藥,力大勢猛。


大黃牡丹湯

組成: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功效:洩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腸癰初起,溼熱瘀滯證,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屈伸疼痛痛甚,時時發熱惡寒,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特點:瀉下、清利、破瘀共用,使溼熱從大便而去。

鑑別:


溫下劑

配伍規律:溫下藥+溫裡祛寒藥

大黃附子湯(寒積裡實證)

溫脾湯(陽虛冷積證)


大黃附子湯

組成:大黃、附子、細辛

功效:溫裡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裡實證,症見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膩,脈弦緊。

特點:寒下與辛熱助陽之藥並用,為"溫下"之基本配伍。

注意:本方附子量應大於大黃,以達到溫裡散寒,洩結行滯之目的。


溫脾湯

組成: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當歸、芒硝、大黃

功效: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陽虛冷積證,症見便秘腹痛,得溫則緩,倦怠少氣,手足欠溫,苔白,脈沉弦。

特點:溫補+攻下

鑑別:溫脾湯與大黃附子湯均有溫下瀉下之功,前者溫補+攻下,主治脾陽不足,冷積阻滯,證屬虛中夾實,後者主治寒積腹痛之裡實證。


潤下劑

配伍規律:滋潤滑腸藥+瀉下藥+溫腎益精藥

濟川煎(腎虛便秘)

麻子仁丸(腸胃燥熱便秘,脾約證)


濟川煎

組成: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腎虛便秘,症見便秘,小便清長,腰痠膝冷,舌淡苔白,脈虛弱。

特點:潤下於溫補之中,寓通於補。

鑑別:


麻子仁丸

組成:大黃、厚朴、枳實、杏仁、白芍、麻子仁

功效:潤腸洩熱,行氣通便

主治:脾約證,症見大便幹,小便頻,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特點:潤腸通便,屬緩下之劑


+

逐水劑

配伍規律:峻下逐水+養胃扶正藥、行氣藥

十棗湯(1.懸飲, 2.水腫)

舟車丸(水熱內壅,氣機阻滯證)


十棗湯

組成:大棗、甘遂、芫花、大戟

功效:攻逐水飲

主治:1.懸飲,症見咳唾胸脅引痛,舌苔白滑,脈沉弦。

2.水腫,一身悉腫,腰以下為重,二便不利,舌苔滑,脈沉弦。


舟車丸

組成:黑醜、甘遂、芫花、大戟、大黃、青皮、陳皮、木香、檳郎、輕粉

功效:行氣逐水

主治:水熱內壅,氣機阻滯證,症見水腫水脹,口渴,氣粗,腹部堅硬,大小便秘,脈沉數有力。

鑑別:十棗湯為攻逐水飲之通用劑,尤善治療懸飲,舟車丸是十棗湯去大棗,加諸多破氣之品,尤重加黑醜,輕粉,逐水之力峻猛,適用於水腫實證而病情急重者,逐水+行氣,前後水陸並行,故稱舟車丸。


攻補兼施劑

配伍規律:攻下藥+益氣、補血、養陰藥

黃龍湯(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

新加黃龍湯(熱結裡實,氣陰不足證)

增液承氣湯(熱結陰虧證)


黃龍湯

組成:枳實、厚朴、芒硝、大黃、人參、當歸、甘草、桔梗、生薑、大棗

功效:攻下熱結,益氣養血

主治: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或自利清水,脘腹脹痛,身熱口渴)+氣血不足表現(神疲少氣),舌苔焦黃,脈虛。

特點:峻下熱結+補益氣血

鑑別:


新加黃龍湯

組成:調胃承氣湯+生地、玄參、麥冬、海參、人參、甘草、當歸、薑汁

功效:洩熱通便,滋陰益氣

主治:熱結裡實,氣陰不足證,症見大便秘結,神倦少氣,口乾咽燥,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鑑別:黃龍湯與新加黃龍湯均為攻補兼施之方劑,前者含大承氣湯之意,瀉下之力強,用於熱結較甚兼氣血不足,後者寓調胃承氣湯之意,取緩下熱結,滋陰增液之力強,主治熱結裡實,氣陰不足證。


增液承氣湯

組成:大黃、芒硝、玄參、生地、麥冬

功效:滋陰增液,洩熱通便

主治:熱結陰虧證,症見燥屎不行,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細數。

特點:滋陰+攻下,增水行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