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庭州行者


朝鮮半島與我國接壤,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個“老鄰居”了。而這個老鄰居也曾出現過許多朝代,歷經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前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新羅、百濟、高句麗)、後三國時期、高麗王朝、朝鮮王朝(李氏朝鮮)。

如題主所說,韓國人敬仰的世宗大王便是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名為李裪,是朝鮮太宗李芳遠的第三個兒子,本來是不可能成為朝鮮國王的,但誰讓人家討國王爹地喜歡呢。

永樂十六年(1418年),太宗以世子李褆“迨年既冠,不好學問,沉於聲色”為由廢掉了世子,另立忠寧大君李裪為世子。

站在韓國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之所以無限敬仰世宗大王,最根本原因在於世宗大王創制諺文這一成就。

在世宗朝前,朝鮮國由於沒有文字只能以漢字對其語言進行標註,就像有些國人學英語將“懷孕的(pregnant)”標位“撲來個男的”一樣,稱為“吏讀”。

文字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的重要象徵,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有了獨立的文字就意味著擁有獨立的文化。

以前朝鮮半島上的王朝做中國的藩屬國做的太久了,因此對於現在的韓國人來說,他們不願意承認其長久作為中國藩屬國的歷史,因為這不符合其“發達國家”的身份。

說到底還是韓國人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世宗大王創制諺文使得朝鮮民族逐漸擺脫了中國,才沒有被中國文化所同化。因此世宗大王在他們心目中是一個“民族文化捍衛者”的這麼一個形象。

不過如今,韓國人民族自尊心氾濫,不但不捏造、歪曲歷史,還瘋狂將中國某些文化遺產、節日等瘋狂往自己口袋中攬,正如有網友調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終究是韓國的”,不知道這種厚顏無恥的行為是否能讓韓國這個國家找到一絲文化自信?


荼白Rain


在韓國首爾國會門外,有兩尊雕像。一座是“亞洲第一戰神”------李舜臣;另一座就屬於題主所說的“朝鮮最出色的國王”-------“世宗大王”李裪。

李舜臣的功績已經被吹出亞洲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李舜臣的功績被高估了。在韓國人鼓吹的“鳴梁海戰”中,李舜臣率領12艘“龜船”打敗日本300艘戰艦。而真實的歷史上,日本只有130艘,外加200艘是後勤船;李舜臣一方除了12艘戰艦以外,還組織了100餘艘民船改裝的艦船。雙方實力差距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誇張。

(李舜臣塑像)

李舜臣這種級別的軍官,放到明朝就是一個“帳外聽令”千總。但是,韓國就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把他吹成了第一戰神。

(世宗大王雕像)

“世宗大王”其實和李舜臣一樣,處於同一個水平!“世宗村長”在位期間(1419年),曾經指揮過一次剿滅倭寇的戰鬥。此戰,朝鮮出兵17000人,日本出兵3000人。朝鮮打死倭寇700人!!!同時,還替“宗主國”明朝解救了一百多名人質。(這就好比,埃塞俄比亞打跑了索馬里海盜,然後解救了一百多名美國人質。埃塞俄比亞肯定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壯舉!)

但是,這樣的戰鬥放到我國古代,真是“不值一提”!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麗王朝,創立了朝鮮王朝,並自立為王。自此,半島掀開了李氏朝鮮的帷幕。

整個李氏朝鮮,一共出現過27位國王。但是要說哪位國王最為後人所敬仰?那一定是他們的世宗大王。那麼,世宗一生有什麼樣的功績呢?

(李祹劇照)

李祹是太宗李芳遠和元敬王后閔氏所生的第3個兒子,由於朝鮮的繼承製也是“嫡長子制”,所以李祹按宗室制度只是被封為忠寧君。

不過,被立為世子的李褆,由於不喜學問,喜好聲色,因此並不得李芳遠的喜愛。反而酷愛讀書,才學甚高的李祹讓李芳遠最為讚賞。

1418年,由於李褆失德,因此在朝臣們的建議下,李芳遠廢黜了他的世子之位。

立誰為世子呢?按嫡長子繼承製,應該立李褆的長子為嗣,不過李芳遠又擔心會發生宗主國明朝“靖難之役”那樣的災難,所以,他把問題拋給了朝臣們。

朝臣們果然不同意讓李褆的長子做繼承人,他們異口同聲地勸說道:“大王對世子勸誡很多,可是世子還是這樣的德性。再說,哪有父親還在,就封兒子做世子的呢?”

李芳遠見朝臣們如此,心裡很高興,這才提出要立李祹為世子,並稱他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日夜讀書,且對政事十分了解,每次有棘手的問題出現時,李祹總能給予別人想不出來的辦法。

朝臣們也很認可李祹,認為他如果繼承了王位,一定是位賢明之君。

就這樣,李祹被立為世子。

不久,李芳遠由於身體有恙,將王位禪讓給了22歲的李祹。而他雖退居“太上王”,但還是把持著軍事大權,對朝廷事務的裁決上多有影響。

(李芳遠劇照)

李芳遠做“太上王”長達4年之久。不過李祹卻並非傀儡國王,他在登基後,為了平定倭寇,在經得李芳遠的同意後,發動了“已亥東征”。由於他指揮得當,不僅打死打傷倭寇眾多,還將倭寇首領俘虜,給一直在馬島一帶猖獗的倭寇一記重創,也因此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李祹的確是位了不起的國君,他在位時對文化、科技、經濟和軍事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一系列的變革,朝鮮的軍事和經濟都空前繁榮,特別是文化改革更是意義深遠,後人稱他為“海東堯舜”。

那麼,李祹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一、安定邊境。

在已亥東征後,為了邊境安全,李祹仿明朝設立四鎮六郡加強邊防。

同時為了研發新武器,李祹還向明朝請教火藥等方面的製作方法,並請來明朝武器製造專家吳堯傳授火器的製作方法,成功地製造了很多火箭和火炮。

隨後,李祹又調兵遣將,將盤踞在朝鮮半島東北部一帶的女真兀狄哈部落擊敗,從而加強了對東北部的領土控制。


二、重視農耕。

李祹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他曾讓人整理朝鮮半島各地的農耕技術,並整理成書,讓更多的農民學習到新的農業種植方法。

同時,他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不但大大地降低了農民稅,還將宮裡盈餘的儲糧,分發給窮人。

(蔣英實劇照)

三、重視科技。

當時,宮中有個叫蔣英實的發明家,他的才華早在李芳遠在位時,便得到了重視。但他由於出身寒微,因此只是將他召入宮中,但沒有給他官職。

李祹對蔣英實很重視,不顧兩班朝臣的反對,給他授予了官職,還鼓勵他多做發明創作。

蔣英實在得到李祹的鼓勵後,先後發明了朝鮮人自己的水錶、渾天儀和日晷。隨後他又發明了朝鮮第一個雨水測量計。

四、訓民正音。

李祹看到朝鮮國一直沿用漢字書寫,導致文言分離。但受古制的影響,唯有貴族和士大夫才有資格學習。所以舉國上下,識字的人少,文盲很多。

出於民族自尊的心理,李祹決定創造朝鮮自己的文字。

然而當李祹提出要創造文字的提議時,卻遭到了儒家學者們的一致反對。原來,他們擔心新創的文字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和利益,因此紛紛指責李祹的做法是“以夷變夏”,是使文化落後的做法。

不過,李祹力排眾議,最後還是和鄭麟趾、成三問等大臣創造了朝鮮文字母,並於1446年編成《訓民正音》,讓百姓學習。

據說李祹等人創制的朝鮮文字母簡單易學,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學會。

李祹由於操勞過度,再加上他本就體胖,且不好運動,因此長期被疾病困擾。他一直想像他父親那樣,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珦。

不過這件事,遭到了兩班大臣們的極力反對。然而,由於身體每況愈下,已經無力執掌朝政,所以他只得採取折衷的辦法,讓李珦代為攝政。

就在李珦代為攝政的第二年,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病逝,卒年54歲。

由於李祹在內政和文化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對朝鮮後世影響深遠,因此後人對他敬重之極,大家都習慣把他稱為“世宗大王”。

(參考史料:《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李朝史小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世宗大王李祹是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

李祹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武力上,李祹南下消滅倭寇,充其量不過殲滅了對馬島的一二千人,算不了什麼。

北上驅逐的所謂女真人,是最弱的野人女真,當時還是一盤散沙狀態。

而女真人要到100多年後才開始強大崛起。

李祹真正最大的功績,是推行了訓民正音,創造了朝鮮文字。

在之前2000年,朝鮮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口語,文字就是漢字。

所以朝鮮人的口語和文字是脫離的,學習起來較為複雜,只有士大夫才會寫字,普通人都是文盲。

李祹認為使用漢字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教育問題,而是遭受到中國的文化同化。

只要漢字使用一天,朝鮮等同於中國的一部分,各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響。

李祹創造的朝鮮文字,同越南自創的語言相對接近,是一種表音文字,同口語比較接近。

不過,李祹只是創造了朝鮮文,實際上朝鮮文並不流行。

當時朝鮮士大夫和貴族幾乎全部抵制朝鮮文:他們認為拋棄漢字就等於失去中國文明,而成為夷狄之邦。崔萬理曾說:“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

所以,朝鮮其實一直在用漢字。直到20世紀日本入侵和朝鮮民族思想高漲,才逐步取消了漢字,改用朝鮮文。

個人覺得朝鮮文非常之醜,根本無法寫為書法,同漢字無法相比。

李祹也是矮子裡面拔將軍而已。

為什麼韓國人這麼尊重李祹,一個韓國曆史學家說過名言:如果不是世宗大王創造了朝鮮文字,我們朝鮮人和中國人還有什麼不同?


薩沙


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朝鮮半島有一句話”武有李舜臣,文有世宗大王“,李舜臣是萬曆期間朝鮮名將,目前已經被韓國人吹出亞洲,走向全球了,更是冠上”亞洲第一戰神“的稱號,用屁股都能想到,一個小小島國能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陣仗,據韓國吹噓,李舜臣成名戰”鳴梁海戰“,李率領12艘”龜船“打敗了日本300艘戰艦,而真實的歷史上,日本只有130艘戰船、200艘後勤船,李舜臣除了12艘戰艦,還組織了100多艘民船改裝的艦船,雙方實力差距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以少勝多的案例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李舜臣還是明朝將領陳璘的副手而已。

而世宗大王則是朝鮮王國的第二任國王李裪。

出生於1397年的李陶,父親是太宗大王李芳遠,母親是元敬王后閔氏,是純正的嫡子,可惜排行老三,11歲就娶了大臣沈溫的大女兒,被封為忠寧君,四年後封為忠寧大君。

上面有兩個哥哥,王位怎麼也輪不到李陶,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兩個不爭氣的哥哥,大哥讓寧大君李褆本是太子命,可惜不學無術,有一次把妹子推到,並在妹子的裙子上題字。別人勸他,他也不在乎,說自己有福,”生為王兄,死為佛兄。

二哥孝寧大君李補是個佛系青年,不願擔當重任,看到父母寵愛弟弟,也就樂得清靜。

而李陶聰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寵愛,看到長子次子難擔大業,李芳遠還是很有氣魄的,直接廢掉長子,越過次子,把老三李陶立為王世子,結果,李褆流落深山,69歲去世,李承晚就是他的後人,李補出家為僧,1418年9月,尚在人間的李芳遠直接把皇位讓給李陶來當,自己逍遙快活去了。

不過,此時的李陶年紀尚輕,李芳遠還實際上掌控著軍政大權,1422年,李芳遠去世,李陶才獨掌大權,此時的朝鮮王國雖然立國才30年,但李芳遠也算是個能力頗強的君主,給兒子留下了一個很到的班底。

韓國人對李舜臣吹過了頭,但世宗大王李裪在朝鮮歷史上的確是一個少有的明君。

李裪執掌朝鮮的32年,是朝鮮王國的黃金時代,土地改革鋪開,農業產值增加,儒家文化普及,詩詞歌賦繁榮,活銅字印刷、測魚器等科技成果頻現。

一、背靠大樹好乘涼

朝鮮建國於明朝朱元璋時期,與明朝建立良好的關係一直是朝鮮的基本國策,李裪更是如此,他在位32年,定期派使者到明朝正式朝拜就有154次,非正式的有95次,基本上是三天兩頭都有使者來問候,找各種理由來拜見,明朝遭遇土木堡之變,已經病入膏肓的李裪派出一個龐大的隊伍到明朝問候,以表忠心,《明史》記載”事大之禮益恭“,對於這個指數週全的小弟,明朝自然是特別器重,除了豐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加強了雙方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國先進的天文、醫學、農業、軍工等技術不斷傳入朝鮮,而李裪如飢似渴的學習,中國的《農桑衣食撮要》成為朝鮮農耕業的重要遵循,明朝火器傳到朝鮮,加以改良,成為韓國電影吹成神的”神機箭“。

除了學技術,朝鮮還悄悄地從明朝偷土地,幾十年下來,國土推進到圖們江邊,在圖們江建立了”四郡六鎮“,不得不說,李裪的確是一個精明的君主。

二、創立韓文青史留名

李裪最大的功績應該是創立”諺文“,也就是韓文了。

在韓文發明以前,作為藩屬國的朝鮮素日按講話用韓語,但是書寫卻用漢字,名副其實的說一套、寫一套。

當時普通老百姓基本不識字,只有貴族才能書寫,所以,貴族和平民之間只能用口語交流,而不能用文字傳遞信息,非常的不方便,李裪深感文字的重要性,只有文字才能加強統治,傳承文明,要不然,只能永遠做中國的小弟,但是,發明文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難度不小,有一天,李裪站在千秋殿內思考,發現陽光透過窗欞照到地上,一格格的窗欞,激發了他的靈感,他立即召集學者,一起研究發明了韓文,並頒發了《訓民正音》,號召全體朝鮮人民學習使用,讓李裪沒想到的是,他的發明根本不受老百姓和貴族的歡迎,集賢殿副提學(相當於北大校長)崔萬里認為拋棄漢字等同與中國決裂,而且學習漢字並不丟臉。還有很多朝鮮書法家認為韓文丑陋,像是”蟲子爬行痕跡“,搞笑的是,李裪本人也很少使用自己發明的文字。

直到進入20世紀,在國家強行的推廣之下,韓文才得以普及,李裪的作用才被真正發現。

三、討伐倭寇,維護統一

朝鮮半島和大明王朝一直備受倭寇騷擾,大明王朝有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等人,而朝鮮半島則一直被倭寇欺負,倭寇氣焰囂張,李裪繼位的第一年,倭寇就開著十幾艘艦船入侵朝鮮,在沿海一帶燒殺搶掠,李裪一改軟弱態度,堅決給予反擊,當年6月,發動了朝鮮歷史上有名的”己亥東征“,調動1.7萬大軍和227艘艦船,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對盤踞在馬島的3千倭寇發動猛攻,戰鬥持續數日,朝鮮軍隊付出了傷亡2500人的慘痛代價,殲滅倭寇700人,倭寇首領宗貞盛主動投降,到了1443年,馬島倭寇被迫簽訂《癸亥條約》,朝鮮收回馬島主權。

創立文字、抵禦外敵在歷史上一直都是被稱頌的大事,李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這兩件大事,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在朝鮮半島為數不多的郡王中,也算是比較清明的一位了。

1445年,李裪感到身體不行了,就學習自己的父親,把王位讓給了兒子,自己則信仰佛教去了。1450年,李裪去世,鑑於他的政治清明,宗主國大明王朝賜予諡號“莊獻”,朝鮮上廟號”世宗“。

李裪也被韓國人擺到了無以附加的高度,除了首都首爾市,還有一個行政首都,名叫世宗市;李裪的頭像還被印到了一萬元韓幣上;每年的10月9日是韓文日,以紀念李裪創立韓文;韓國的KDX-3級驅逐艦也被命名為”世宗大王“級別;在首爾光化門廣場立有兩尊銅像,一個是李舜臣的立像,另一個就是世宗大王的座像。


葛大小姐


在現如今的韓國首爾的光化門廣場上,立有二尊歷史人物塑像,一尊是被稱為朝鮮民族英雄的李舜臣,一尊就是朝鮮王朝第四位國王,被稱為“世宗大王”的李祹。

另外,韓國還有兩首海軍艦艇,分別叫做“忠武公李舜臣護航艦“和“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可以說,這兩個人在韓國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戚繼光和李世民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而言,比他們兩人還要高許多。

因為,韓國人對他們的崇拜,已經到達狂熱的地步,不允許有絲毫詆譭。當然,這個也能理解,畢竟韓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實在太少,難得出來一兩個,自然要高規格重視和宣揚。



其實,如果把李舜臣和世宗大王兩人的功績放到中國的話,恐怕連名次都派不上。

因為,李舜臣所統領的士兵規模,也就明朝一個千總而已,他最引以為傲的戰績,就是率領12艘“龜船”打敗日本300艘戰艦。

但其實呢,李舜臣除了這12艘“龜船”外,還有100餘艘民船改裝的艦船,而日本真正用以作戰的戰艦,只有130多艘,其他都是後勤船。從這層意義上說,雙方的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更關鍵是,這場戰役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場不到兩萬人的戰爭,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中國的史書上,恐怕都是一筆帶過,絲毫不值得吹噓。至於所謂的世宗大王,他所謂的功績,一是平定倭寇,二是征服女真,但這其實也都是非常小規模的戰爭。

只不過,世宗大王有一項非常值得韓國人引以為傲的事情,那就是創造了朝鮮字母,即諺文,這也就是現在朝鮮和韓國文字的雛形。

在世宗大王之前,朝鮮和韓國都沒有自己的文字的,他們都是使用漢字來書寫,由於古代韓國只有士大夫可習漢文,因此平民多為文盲。

鑑於此,世宗大王就創辦了非常簡單的朝鮮字母,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從而讓廣大百姓脫離文盲的地步,由此也讓世宗大王成為朝鮮王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物,甚至其地位直接超越了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



最後,也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這位世宗大王。他原名李祹,字元正,為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本來,這位世宗大王是沒有資格當國王的,因為他是朝鮮太宗國王的第三個兒子,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

只不過後來他的兩位哥哥因為犯錯,被驅逐出皇宮,他才得以繼承王位。當時世宗大王即位的時候,正是明朝永樂年間,大明最強盛的時候,朝鮮王朝作為明朝的附庸國,自然也跟著一起繁榮富強。

在世宗大王即位之初,朝鮮就已經開始遭到倭寇的侵擾,於是世宗大王親率大軍一萬七千人前去平定倭寇,於是朝鮮王朝歷史最著名的“己亥東征”(或應永外寇)拉開序幕。

最終,經過三個月的激戰,朝鮮大軍以陣亡180人的代價,打死打傷110名倭寇,解救出被倭寇抓走的140名中國人,並活捉倭寇首領,徹底平定朝鮮的倭寇之患。消息傳回來,舉國歡騰,世宗大王的的名望也由此達到頂峰。要知道,這個倭寇之患,可是連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都沒能解決的。

後來,世宗大王又率領大軍將盤踞在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咸鏡道內女真部落給驅逐,當時這些女真部落人數加起來有近二千餘人,實力非常強大。

但世宗大王卻不害怕,他派出兩萬大軍發起遠征,三戰兩捷,最終將這些女真人擊退,並將咸鏡道佔為己有,由此奠定現如今朝鮮半島的領土。(目前朝鮮和韓國的領土加起來基本上與李祹時期相符)

與此同時,世宗大王在政治上以儒家學說作為正統學說,模仿明朝的官職進行改革;經濟上進行土地改革,減輕苛捐雜稅;禮樂上模仿中國製訂了“五禮”;科技上,先是以明朝大統歷算法為基礎,創制出朝鮮自己的《七政算內篇曆法,接著又在明朝青銅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改良出甲寅字印刷術。

最終,在世宗大王的努力下,朝鮮王朝的達到了鼎盛時期,因此他也被韓國人稱為“海東堯舜”,也就是韓國的堯舜。明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世宗大王因病去世,享年54歲,明朝賜廟號“世宗”。因此韓國史學家通常又尊稱他為“世宗大王”。


我是趙帥鍋


勤奮好學繼承王位

先說說他是怎麼上位的吧。古代朝鮮跟我們一樣,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世宗大王,原名李裪(이도),他是太宗的第三個兒子,並不是法定繼承人,然而卻上位了,這是為啥呢?

原來太宗的大兒子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沉迷女色,而世宗李裪每天都在努力讀書,勤奮好學,對於朝政大事積極獻策,所以太宗覺得朝鮮的未來必須要交給李裪才有未來,因此李裪在他皇阿瑪的支持下成功滴坐上了龍椅。

有個小典故是世宗李裪熱愛讀書,經常手不釋卷,就好比我們每天手機不離手一樣,太宗心疼兒子怕他讀書讀傻了,還命令手下偷偷把書藏起來,這樣才不會讓李裪太累。由此可以看出李裪世宗多麼博學了吧。

以上,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己亥東征,世宗在1410年的時候,朝鮮受到對馬海峽的倭寇騷擾,李裪帶兵出征,大勝而歸。另外還出擊了女真兀狄哈部落,鞏固了對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等地方的統治。

頒佈諺文訓民正音

諺文,諺指的是俗語的意思。因為古代朝鮮是文言分離,用的都是漢文,但是漢文基本上只有有權有錢的人才能學會,所以很多底層人民幾乎都是文盲,世宗為了改變現狀,下令製作了訓民正音(훈민정음),讓底層大眾可以學習。

關於韓語的發音,史書記載,“故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啥意思呢?就是指聰明的人不用一天就可以學會韓文的發音,比較笨的人不用半個月也可以學會,大家都是學習韓語的,自己是聰明還是愚笨自行對照下。

發展科技鼓勵發明

世宗在位期間,令人整理了朝鮮各地的農耕技術,並且編製成書,幫助提高了糧食產量。提拔了出身低微的發明家蔣英實,做出了朝鮮王朝自己的水錶、渾天儀和日晷,還有雨量計等。另外也改革了曆法,提升了醫學水平。


泉水之高


暫且不論朝鮮在歷史上如何,但有關於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世宗大王,他對於朝鮮精神獨立的貢獻功不可沒。也是在朝鮮國人當中較早看到文化本質的根源,並進一步藉此通過文字來徹底改變整個朝鮮民族的偉人。



儘管現如今我國的大國風采,現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足夠的影響力,但其實我們的祖先歷來就懂得,能夠在整個國際社會中謀取一席之地,並且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

除了西方帝國主義強國,其實我國古代先祖也有想要征服世界的慾望,而且早早就意識到了文化滲透的獨特魅力。遠比戰爭要帶來的利益更加深遠雄厚,且意義非凡。



這位世宗大王之所以被韓國人無限景仰,就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讓韓國人直接從思想上獨立,作為整個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他的在位時長高達32年,從1418年開始,李裪就致力於為整個大朝鮮建功立業,不僅在政治上有相當強悍的統治地位,而且他南下消滅倭寇的案例也被人津津樂道,當然與此同時,他還對女真人進行了驅逐,但是其實這些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真正讓他留在人民心中的印象,就是從他改革文化開始。



不知道,現如今大家可還記得漢字的由來,數千年的發展讓漢字成為彙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要說漢字的魅力有多大?從漢字統治整個朝鮮的歷史就可以看出,不然當時的日本人也不可能不遠萬里,遠涉重洋,來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漢字也作為世界上罕見的象形文字佔有絕對統治地位。



文字對文化的傳播作用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正是由於認識到文字的強大魅力,所以當初的世宗大王李裪,創造韓國朝鮮文字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朝鮮有別於中華民族。

儘管這一點對於我們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播有一定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確定了朝鮮的獨立性,儘管他創造的文字在當時普適性不高,但也逐漸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接受。此前的數千年間,朝鮮人幾乎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過口語化的表述,來一代代傳承,後來漢字的引用才讓朝鮮人找到了人話傳播的途徑。但在當時對於他們而言,學習漢字的難度,同樣也不可否認。



朝鮮用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知道後來隨著朝鮮人民的思想開化,以進一步認識到當時世宗大王創造朝鮮文字的良苦用心。儘管朝鮮人並沒有漢字那樣美觀大方得體,但在當時,李裪無疑是開創了整個朝鮮的先河。所以最終能夠被韓國人無限敬仰。現如今也就不足為奇了。


科技歷史說


被韓國人尊稱的世宗大王名字叫做李祹,是朝鮮王朝的第二任君主,實際第四位統治者。他對整個朝鮮半島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在古代封建時期,朝鮮半島的統治政權一直是中國政權的附屬,在唐宋時期,他們大量從中國學習文化知識。到了明朝時期,高麗王朝覆滅,迎來了朝鮮王朝!

作為朝鮮王朝的皇帝,李裪為何被現在的韓國人尊稱為世宗大王?

一、作為附屬國,從大明那裡佔到了便宜!

李裪上任的時候正是明朝建立之初,為了向大明朝示好,李裪頻頻派使者出使大明,據不完全統計,在李裪當朝鮮王朝統治者的時間內,他共派遣二百次左右的使團出使大明。

李裪的朝鮮王朝與大明建立了良好的友邦關係,他從大明那裡吸取了很多有益的東西,諸如文化、軍工、天文、醫學和農業等等。

所以一方面李裪通過大明使朝鮮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另一方面李裪在明朝和朝鮮半島的邊界上,不斷加強建設,使得自己的領土面積得到了擴大。

李裪從大明處獲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處,佔盡了“便宜”!

二、創造“諺文”,擺脫了漢文的籠罩!

在李裪之前,朝鮮王朝用的都是“漢文”,所有官方的用語都依託於漢文,並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所以,日常的用語和文字使用是分開的,李裪命人制定了一部學習文字的諺文。

之後李裪頒佈《訓明正音》,要求在整個朝鮮半島推廣。雖然簡陋,但是簡單易學,從此,朝鮮有了自己的文字,它也成了“韓文”的前身。

所以,創立文字的李裪,其地位自然在自大的韓國棒子麵前尊貴無比了!

三、剿滅了屢次進犯的倭寇!

李裪不僅在經濟文化上對朝鮮王朝有突出的貢獻,而且在軍事上也“揚眉吐氣”了一把!

在上一個王朝高麗王朝的時候,倭寇的問題都比較猖獗,到了朝鮮王朝統治朝鮮半島,李裪上任的時候,倭寇問題更加猖獗,屢次進犯朝鮮半島的海岸線!

在李裪的堅持下,他們發動了朝鮮王國曆史上著名的“己亥東征”。

他們出動了一萬多的軍隊和幾百艘戰艦,打敗了盤踞在馬島的倭寇!

李裪又迫使對馬島倭寇簽訂《癸亥條約》,確立了朝鮮王國對對馬島的宗主權。

現在的韓國人一聯想幾百年後被日本人奴役的屈辱史,不得不更加敬佩自己的“世宗大王”了,畢竟他們的祖先曾經打敗過日本人!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世宗大王李祹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也是朝鮮王朝500多年曆史、28位國王中最賢明的一位,李祹本是太宗大王李芳遠的嫡三子,但由於其兩位兄長不學無術,不適合繼承皇位。最終父親李芳遠廢除李褆,立老三李祹成為王世子,於1418年將王位禪讓給他。

1419年5月,世宗在太宗的建議下,發起己亥東征,目的是清除對馬海峽倭寇的侵擾。此役朝鮮軍擊斃倭寇700名、逮捕110名,並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面則有180人陣亡。雖說雙方死傷並不大。但這對於一直飽受倭寇侵襲的朝鮮半島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戰績了。

1419年9月,對馬海峽倭寇首領平真盛被捉獲,並押到朝鮮王宮。1443年,癸亥條約簽訂,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接受朝鮮王朝對該海域的宗主權,而朝鮮方面也給與平氏倭寇在對馬海峽與朝鮮的貿易優先權。

在北部邊疆,世宗下令修建了四郡六鎮以加強邊防。世宗還制定了諸多鞏固國防的法規,並倡導新武器的發明和發展。在世宗的帶領下,朝鮮研製出了許多火箭及火炮,如對神機箭的改造。

李祹繼位之初,其北境至於大同江流域,夾在明朝和朝鮮中間的是零散的女真部落。為拓展疆土,李祹頻繁對女真部落用兵,最終將疆域從大同江流域拓展到鴨綠江流域,基本等於現在的中朝邊境一線,並建立了有效的統治。目前朝鮮半島的領土基本上與世宗時期相符。

在文化上,李祹的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韓語。由於朝鮮半島長期是中原王朝的屬國,所以漢語是朝鮮的官方語言,其所有典章制度全部用漢字書寫。李祹一方面特別喜愛漢族文化,另一方面又想擺脫當時中原王朝對其王朝的影響,也就是去漢化。所謂“去漢化”的第一步,就是創造了屬於自己民族的語言:韓語,又叫做《訓民正音》。

除此之外,李祹在發展經濟、科技、氣象、天文等也有不錯的成就,但相比軍事和文化上的影響來說就差遠了。

客觀的說,李祹的才能對朝鮮半島來說也是出類拔萃的,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受到韓國人的無限敬仰。

在韓國,有“世宗文化中心”、“世宗路”等,韓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也被命名為“世宗王站”。韓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KDX驅逐艦的首艦也被命名為“世宗大王號”。但李祹的成就要是與我國的歷史人物相比還是差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