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詩歌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最具文化魅力的文學體裁。不僅可以言簡意賅的表情達意,同時也可以抒發詩人內心最為細膩的情感。

詩人們在創作詩歌作品之時,彷彿能工巧匠在雕琢一件藝術品。最終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後,才會心滿意足的將其公之於眾。

在詩人的世界中就沒有無法用文字吟詠的事物。上至“九天”日月星辰,下至芸芸眾生、五湖四海,只要詩興大發就會將這些事物,經過情感洗禮之後融入詩句之中。縱觀古代詩歌主題與思想,筆者發現自然界中的風霜雨雪、四季輪迴,才是古代詩人最青睞的情感寄託。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四季之中春天更是眾多詩人爭相謳歌的對象,在他們的詩句中初春就像豆蔻少女婀娜娉婷;而暮春則像一個行將就木、垂垂老矣的老者。順境時春天就是多情的少女,逆境時春天又像一個滿腹牢騷的怨婦。

當“春雨”、“春風”、“春韻”潛入“春夢”中時,誰又能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呢?詩歌中的“春意”就是詩化之後的藝術品,唯有“春風”相伴的日子才能讓人感受到無邊“春色”。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古代詩詞中的“春風”最解風情

在古代詩詞中的“春風”形象,不僅充滿了諸多變幻與情感意境,同時也能讓人切身體會到春意濃濃。春風在賀知章的《詠柳》中是一把裁出春綠的“剪刀”,“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不僅可以吹綠江南春色,同時,也可以吹拂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正所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種思緒和思鄉之愁,其實就是強加於“春風”的感情色彩。

朱熹《春日》中描繪的“春風”,吹動了春天萬紫千紅一般的“春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樣動人的春色又有幾人能識呢?這兩句詩中表達的“春風”,絕非大家想象中那樣簡單。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1.《涼州詞二首·其一》中的“春風”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極具邊關豪情的“邊塞詩”。 通過對詩句進行深入研讀可以得知,這首詩歌不僅渲染了唐軍視死如歸的軍人情懷,同時也表達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浪漫氣息。

王之渙作為初唐時期著名邊塞詩人,創作的詩歌不僅具有霸氣豪邁之感。而且也往往在這種大氣磅礴的感情背景之下,蘊藏了很多令人難以察覺的細膩情感。《涼州詞二首·其一》不僅語言華美,而且也彰顯出了十分開闊的詩歌意境。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如果從這首詩歌的思想內涵去分析,可以得知詩人用充滿激情的筆觸以及鏗鏘的音調,為世人描繪出了唐代初期的雄渾壯闊。

作為一首邊塞詩歌中的上乘之作,通過“春風不度玉門關”,體現出了唐代邊塞的苦寒以及戰爭的殘酷。

2. 無法吹過玉門關的“春風”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極目遠眺發現黃河已經遠在天邊,玉門關彷彿是萬仞山之中的一座孤城。開篇兩句不僅從氣勢上描繪出了玉門關的行為,而且也從意境上表達出了玉門關的險要。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當羌笛吹起《折楊柳》時,人們期盼的春天依然遲遲未到。當然也表達出了羌笛吹奏《折楊柳》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表達春天未到的怨恨心情。最後一句給出了答案原來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

從整首詩的感情基調去分析,不僅表達出了邊塞地區的壯闊與荒涼,同時也寫出了悲壯蒼涼的慷慨之情。駐守在邊塞苦寒之地的唐軍無法回到家鄉,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羌笛吹奏《折楊柳》的方式,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胡地“春風”

岑參作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創作的邊塞詩歌同樣具有雄渾壯闊之感。但相比較於王之渙來說岑參的邊塞詩中,往往都會蘊含一種難以名狀的離愁和相思。這首詩歌雖然描繪了邊地的蒼涼與豪邁,但是卻難掩詩人內心的離別之情。

1.創作背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創作於公元754年,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僅有不到一年時間。詩人岑參滿懷建功立業的志向趕往邊塞,並且在邊疆生活了長達六年之久。所以他創作的邊塞詩往往都會給人一種,十分真實甚至身臨其境的感覺。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這首詩就創作於岑參第二次趕赴邊塞時期,當時他被封為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但當他到達任上之時其前任武判官就可以回京履職了。詩人在輪臺送別武判官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經典名作。

2.“忽如一夜春風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十八句長詩,筆者節選了詩中的前四句。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岑參詩歌中的“春風”,以及這種“春風”背後的詩歌意蘊。雖然這首詩是一首比較經典的邊塞詩歌,但筆者認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卻具有非常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塞北的狂風不斷席捲邊塞大地,生長在地面上的枯草都被北風吹折了。現在雖然才是八月份但塞北胡地,卻已經開始下起了大雪。實際上詩人想表達的是塞北的苦寒與淒涼,因為八月份的內地還是一片花紅柳綠。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彷彿昨夜颳起了一陣陣春風,樹上也好像長出了醉人的梨花。詩人將北風比喻成“春風”,將將雪花比喻成“梨花”,雖然營造了一種十分悽美、蒼涼的“春景”, 但事實上卻表達了北方胡地不知春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長恨歌》中的“春風”與愛情

《長恨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歌,作為中唐時期現實主義大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其主旨就是描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這首長篇詩歌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描繪“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都為後世詩歌開啟了一道,極具唐朝色彩的敘事詩歌大門。

其中,有四句詩歌不僅描繪了楊玉環去世之後的悲涼。同時也寫出了唐玄宗痛失美人的悽苦心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四句詩,堪稱唐代詩人描寫“春風”一絕。因為詩中的描繪的“春風”極盡託無言情之特色。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春天悄然來到春風吹開了,桃樹和梨樹上的花朵,這種景象彷彿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秋雨淅淅瀝瀝的滴在梧桐葉上,總會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悲涼和悽慘之感。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昔日繁盛一時的皇宮現在變得非常蕭條,不僅秋草叢生而且御階上的落葉也無人打掃。筆者認為詩人通過對春風與秋雨的描寫,其實就是在襯托“李楊”二人的愛情悲劇。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清平調·其一》“春風”與牡丹之間的愛情

《清平調•其一》是李白所作《清平調三首》中的第一首。作為李白比較知名的詩歌作品,通過空間轉換去描繪楊玉環的國色天香,同時也寫出了楊玉環深受寵幸的史實。將楊玉環比作牡丹將唐玄宗比作春風,這種寫法確實存在無與倫比的精妙之處。

李白作為盛唐時期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曾有過一段御用文人的經歷。在宮廷供奉翰林之時他曾創作過很多“應制詩”。

《清平調三首》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應制詩”之一。這首詩歌中的“春風”一語雙關,既描寫出了自然景象同時也是皇帝的代名詞。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1.《清平調•其一》賞析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天上飄浮的雲彩想變成楊玉環的衣服,而世間五顏六色的花朵則想成為她的容顏。楊貴妃的花容月貌就像,春風吹拂過的牡丹一樣嬌豔。雖然沒有直接寫出楊玉環到底有多美,但卻通過一系列的比喻襯托出了她的傾國傾城。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她就像那群玉仙山上的仙子一樣,同時,也是瑤臺月下才能得見的女神。實際上這兩句詩歌都是在極力描寫楊貴妃的美貌,詩人將他比喻成仙子和女神,可見楊玉環確實擁有非常人一般的美貌。

為什麼古代詩人筆下的“春風”,會蘊含“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筆者認為《清平調•其一》一詩中的“春風”與牡丹花,其實就是對楊玉環與唐玄宗愛情的描寫。牡丹之所以能嬌豔欲滴其實都仰仗於春風吹拂。而春風在遇到牡丹之後則更顯柔情蜜意。所以此詩中的“春風”絕不僅僅是普通的春風。

多姿多彩的“春風”盡在詩詞大家的詩句中

春風是一種無色現象、無味、無形的自然現象,但是通過詩人的潤色與描繪之後,就變成了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有形之物。“春風”在清代袁枚的《春風》一詩中,就是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折花仕女》中“春風”則是相思之愁的代名詞,“去年人別花正開,今日花開人未回。紫恨紅愁千萬種,春風吹入手中來”。這首詩歌中的“春風”不僅讓人感到哀愁,同時被“春風”吹拂而衍生出來的“紫恨紅愁”,也讓詩人難以消解心中怨恨。

《贈別二首》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名作,在這兩首組詩中詩人描繪出來的“春風”,總會給人一種溫暖、多情之感。“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在春風的掩映之下這位佳人更顯美態。


結 語


詩歌中的“春風”總會給人一種欲罷不能之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春風”,原本是一種既無形又無情感的自然現象。但是在詩人的詩句中卻變成了,多種愛恨情仇的深深寄託。正所謂喜樂之時春風也含笑,憂傷之際春風也梨花帶雨。

“春風” 本來不會出現“喜怒哀樂”, 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載體。有時她像一個娉娉嫋嫋的豆蔻少女;有時則是一個充滿哀愁的怨婦。筆者認為無論“春風”如何變化,只要其具有春風化雨的力量,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


【參考文獻】

張中宇《關於《長恨歌》的主題傾向與文化意義》

胡可先《白居易《長恨歌》愛情主題考論》

趙品清《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張盛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