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一詩,脂硯齋為何說“奸雄心事,不覺露出”?

D丶Lei


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語,是中國古代較早的小說評論。小說評論是文學評論的一種。只從產生文學,就有文學評論。比如有《詩經》就有《詩大序》。《詩大序》就是文學評論。後代無論是《唐詩》《宋詞》都有評論。文學評論除了美學的價值之外,還會史料的價值。脂硯齋與張竹坡、毛宗崗、金聖嘆一樣,都是著名的古典小說評論家。小說評論最主要的價值是美學價值,也可以說是對普通讀者文學欣賞方面的提點。其次,就是史料的價值。因為文學評論與文學的作品的發表是同步的。所以,同時代的文學評論往往會談到作者創作時的一些實際情況,這就會對研究小說作者的生平,提供一些史料。

《紅樓夢》的特殊之處在於,曹雪芹的生平事蹟是不清楚的,脂硯齋的身份是誰,也不太清楚。於是,人們就對脂硯齋評語中反映出的一些與作者相關的史料,更感興趣。但我個人覺得,脂硯齋固然在評點中暗示自己與曹雪芹關係密切,但也未必一定信。無論,脂硯齋與曹雪芹的熟悉程度是怎樣的。都不影響他作為文學評論大家的地位。同時需要說明的,無論怎樣的大家,他的觀點都是一家之言,都有高明之處,也有未準確之處,甚至還有確誤的東西。這是美學方面的。在史料方面,也不排除脂硯齋提供的史料有吹牛的可能。這是在回答本問題之前先交代的。

《紅樓夢》第一回中,落魄文人賈雨村困居在葫蘆廟中,無錢上京趕考。時逢中秋之夜,興起文人之慨。做了一律、一聯外加一絕。這一絕就是《對月寓懷》,內容就是本題所說的: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在“滿把晴光護玉欄”的邊上,脂硯齋有一句硃批:“奸雄心事,不覺露出”。

上圖是甲戊本脂批圖片。這個圖片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一十四頁反面。

這句批語如果把“奸雄”二字去掉,剩下的“心事不覺露出”六個字的意思是很好的理解的。中國古代就有“詩言志”的說法。另外還有“詩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說法。比如“糞土當年萬戶候”這樣的話,只有毛澤東這樣的偉人可以說出來,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樣的話,也只有辛棄疾能說出來。賈雨村的這首詩,表現出一種非常強烈的自信。詩歌所詠之物,其實就是作者人格的象徵。比如,毛澤東所詠的梅,是戰士。而陸游所詠的梅,自怨自爻的士大夫。月亮也是一樣,在悲觀人的眼中,就是悲觀的。在樂觀人眼中就是樂觀在。在落魄人的眼中,它就是落魄的,在強悍人眼中,就是強悍的。《紅樓夢》第一回中的賈雨村是個什麼狀態呢?很顯然是個落魄的書生。一般人在他這種情況下會表現出一種“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失落。而賈雨村完全不同。

時逢三五便團圓。三五是十五,月到十五就會團圓。賈雨村這裡的團圓是有雙關之意的,具體的說是三層意思。月亮本身的團圓是其一。其二,是暗示他自己對甄家丫環嬌杏的心意最終能夠完滿達成。其三,暗示自己求取功名的願望能夠達成。

滿把晴光護玉欄。晴光是月亮所發。月光照在欄杆上,本來是自然現象,現在也人格化了。為什麼要用一個“護”字。其中當然是有深意的。護是強者對弱者的呵護。如果月亮是賈雨村自比,那麼,玉欄就是嬌杏。同樣,如果月亮是冥冥之中的那個主宰,那麼,玉欄就是賈雨村自己。這就是詩的妙處。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月亮出來的形象,誰用過“捧”字。捧字的意思是眾星捧月。捧出的月就是與別人不一樣的,就是要出人頭地的。也就是科舉得第之意。天上一輪明月出來,天下的老百姓都要仰頭看他。而進士得第之後也一樣,老百姓普通人也要仰頭看他。古代老百姓見當官的要仰頭看,因為要下跪,只能仰頭。

以上就是賈雨村這道村的意思。憑心而論,賈雨村這首詩的詩味並不是很足。中國的古詩是講求意境的。這首詩表達的幾乎是一種毫無隱諱的自信和野心。但卻體現出一種少有的霸氣。所以,甄士隱聽了這首詩之後說:“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現,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

賈雨村在落魄之時,能有這樣的自信。吟出這樣的詩,渴望飛黃騰達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心事不覺露出”。

下面我們單說“奸雄”二字。賈雨村確屬“奸雄”性格,這一點看完《紅樓夢》的大約都有印象。奸雄的性格特點,這裡不再羅索了。因為有個人人盡知的典型人物可以參照,那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有人把奸雄解為“真小人”,我是不認同的。奸雄在本質上還是英雄。只不過這個英雄與儒家捨己從人的英雄有所不同。只不過他們把個人看得比較重。奸雄會趨利,但奸雄與小人的區別在於,奸雄能力出眾。奸雄有長遠眼光。

假如脂硯齋在第一遍讀《紅樓夢》時,能一眼看出賈雨村是奸雄,這是了不起的眼光。如果通讀全書之後,再來點評,指出賈雨村是奸雄,就非常了不起了。

真正偉大的作品,是可以見一斑而知全豹的。《紅樓夢》恰恰就是偉大的作品。在第一回短短的篇幅中,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出賈雨村的奸雄性格了。只不過作者寫的很隱晦罷了。

我們前邊談過賈雨村在望月抒懷的詩中,表現出了強烈的自信。我們分析一下,賈雨村為什麼會這麼自信。他要進京趕考,連路費都沒有。他的樂觀就來自於他相信甄士隱一定會資助他。這種認人之能,不是人人都有的。歷史上的曹操也是這種人,因為他有識人之能,就有天下英雄投奔他,為他所用。

不但相信路費的問題甄士隱會為之解決。而且還相信自己對嬌杏的情感一定會有結果。這種自信,如果沒有實際的能力和手段,就是所謂的“迷之自信”。但實現了的,非英雄莫屬。

奸雄一旦確立目標,就會為之努力。所以,在賈雨村中了進士當了官之後,第一個要務,就是去找甄家,一是報恩,更重要的是求娶嬌杏。

賈雨村對嬌杏的情感,書中用一首七律表達的。這就是我前邊所說的一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在這裡,賈雨村是有煩惱、有惆悵的。這也是正常,在前途渺茫,人生落魄之時,這種情感是正常的。

一律、一聯和一絕,三個作品,完成了賈雨村情感從愁煩向自信的快速過渡。這種控制情緒的能力,也是奸雄的性格。

寫了惆悵的七律,接下來的是一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在奩內待時飛。

雖然現在令人煩惱的,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許多人因為“釵在奩內待時飛”一句,得出薛寶釵最後嫁給賈雨村的結論。我覺得這種解讀挺沒意思的。古代的夫妻關係和君臣關係是可以類比的。這種例子有很多。比如王安石的《君難託》就是。賈雨村的求官,是男人取得社會地位的手段。女人取得社會地位的手段,就是婚姻。所以,作者放在一起類比。

在賈雨村的上進求官之路,是與愛情聯繫在一起的。求官成功,愛情成就。求官失敗。愛情無望。這是愛情的現實基礎。

《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以及薛寶釵的愛情,都與家庭的社會地位密切相關。這就是《紅樓夢》在開始的時候,先寫賈雨村的原因。

因《紅樓夢》是未完之作,所有的續書者,都很重視脂硯齋的批語,如果從中得到一些線索,就可以為續寫人物服務了。最起碼要求,續寫的部分不能和脂批相沖突。這就是脂硯齋在紅學中的重要性。但我要說的是,脂硯齋只不過是一個文學評論者。他的評語也不是都準確的。而且,他是讀書時,有所感則批,有些批語可能本身就是矛盾的。比如亂批的,上圖中,“乃親斟一斗為賀”旁有脂批:“這個鬥字莫作升斗之鬥看。可嘆。”之下,又有括號內紅批:“此語批的謬。”說明批書批錯,批的謬的事情是有的。

下面我們看個矛盾的。也是第一回十八頁正面

這是《好了歌解》中的脂批。在“綠紗又糊在蓬窗上”旁有批:“雨村等一干新榮暴發之家”。而在“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邊上有硃批:“賈赦雨村一干人”。賈雨村最終是“暴發新榮”紅火下去了,還是“披枷帶鎖”最後倒黴了?前後兩句是矛盾的。設計雨村最後發達的,常只提前句,不提後句。說雨村倒黴的,往往只提後句,不提前句。這頁的大片脂批,能看出“脂硯齋”的一個問題。《好了歌解》其實大都是泛指,把它具體化既沒必要,也沒意義。只是為後來的紅學研究引來大批猜謎人,讓紅學走入“猜笨謎”的歪路。大約是“脂硯齋”沒想到的。

總之,賈雨村是奸雄的性格,這一點是沒錯的。脂硯齋做為一流的文學評論家,這個眼光還是比一般人要高一些的。

以上是個人拙見。因為提到脂硯齋,扯得多了點。權當拋磚引玉。


七月流火140400643


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雲: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以上為原文。

“滿把晴光護玉欄”這一句脂硯齋用了四個字評價,說是“奸雄心事。”這是脂批第一次將賈雨村說成是奸雄,後面到了葫蘆案一回更是近十次罵他是“奸雄”,由此賈雨村成了紅樓夢裡最大的“反派”,脂硯齋為什麼這麼說?其實跟八十回後的情節有關。

從前八十回裡賈雨村為了討好賈赦,搶奪石呆子的扇子,把石呆子打的半死可知,八十回後,為了討好上司,他一樣會對陷入末路的賈府落井下石,甚至憑藉與賈府交往多年的份上,把他所知的賈府的秘密統統上報,以此換得自己的大好前程。


精衛填


當時甄土隱把賈雨村請到家中飲酒,看到一輪明月,賈雨村不由詩興大發,脫口而出,吟出此一絕。明月光輝燦爛,高高在上。後兩句更是看出他氣度不凡,抱負不淺。一旦他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他便要讓人像看月亮一樣高看他。可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野心很大,名利心重。


高大的廣玉蘭


現代著名女企業家董明珠曾說過,“沒有人才,一切歸零;沒有道德,人才歸零”。這句話,用來形容賈雨村,再合適不過。脂硯齋多次以“奸雄”來評價賈雨村,足見未曾面世的後四十回裡,他背信棄義到何種程度。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百姓仰頭看。

這首《對月寓懷口號一絕》,賈雨村作於甄士隱相邀的中秋夜宴上。表面上看,這首七言絕句只不過是一首詠月之詩,應景而作。但脂硯齋能從字裡行間領會到賈雨村的“奸雄心事,不覺露出”,則源於這是一首託物言志之詩。

脂硯齋之所以如此評論賈雨村,一方面肯定了賈雨村的才華橫溢和雄心壯志,無愧於“雄”的美譽;另一方面,為賈雨村後來的忘恩負義埋下了伏筆,暗示了他奸險小人的醜態,難逃“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的悲慘結局。

因而在分析脂硯齋對賈雨村“奸雄”的評價時,勿要一刀切只看到賈雨村奸佞陰險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真才實學和見識不凡的一面。具體來看,從詩歌本身出發,《對月寓懷口號一絕》寄託了賈雨村的以下情感:

其一,以月照欄杆為意象,表明了積極入世的儒家情懷。

在中國古詩詞中,明月常常是高潔超逸的象徵。而欄杆則往往被封建知識分子表達壯志未酬的激憤情緒。“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那是辛棄疾的家國之恨;“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那是岳飛的民族之恨。

賈雨村的這首詩,則把月亮與欄杆兩個詩詞意象結合在一起,傳達出詩人積極入世的儒家情懷,頗有“達則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書中的人物甄士隱還是旁觀者脂硯齋,對賈雨村的才學與雄心都是持肯定態度。

“時逢三五便團圓”,脂硯齋認為這是賈雨村“將發之機”的寫照,正如甄士隱評價此詩“飛騰之兆已見”。“滿把晴光護玉欄”,則進一步表明賈雨村心繫廟堂的高遠志向,希望如明月照耀人間,頗有濟世救民的高遠氣魄。

從甄士隱和賈政等人對賈雨村的推崇,並且結合賈雨村對冷子興所闡述的“正邪兩賦”的觀念來看,賈雨村的雄心與自己的才學見識相匹配。後面賈雨村接受甄士隱財物的資助而不辭而別,脂硯齋也極言雨村“真是個英雄”,“真令人爽快”。

其二,以趙匡胤的《詠月》為仿照,寄託了飛黃騰達的迫切心情。

賈雨村的這首七言絕句,是仿照宋太祖趙匡胤的《詠月》而作。同樣是作於未顯貴之時,尤其是“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兩句,被五代至北宋著名詩人徐鉉大為頌揚,並高度評價其顯露了帝王之兆。

賈雨村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百姓仰頭看”,與趙匡胤之詩有異曲同工之妙,被甄士隱盛讚“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 這才是賈雨村“奸雄心事,不覺露出”的真正寫照。賈雨村渴望飛黃騰達的迫切心情,已溢於言表之中。

作為一個寄居在葫蘆廟而以賣字為生的窮書生,賈雨村渴望一飛沖天的背後,隱藏了對於權勢的慾望與野心。尤其那句“人間百姓仰頭看”,流露出賈雨村急於做人上人的功利心情,不免有弄權欺世之嫌。

後來賈雨村被革職,原因之一便是“未免有些貪酷之弊”。這種對百姓殘暴不仁的為官之風,正是“人間百姓仰頭看”的寫照,體現了賈雨村仗勢欺人的醜陋嘴臉,早已背離了他最初“滿把晴光護玉欄”的濟世情懷。

從行文章法上來看,脂硯齋對賈雨村“奸雄心事,不覺露出”的評價,為賈雨村後來的忘恩負義埋下了伏筆,具體如下:

其一,亂判葫蘆案,對甄士隱走失之女視若無睹。

賈雨村因為對林黛玉有訓教之恩,得到了林如海和賈政等人的舉薦,到應天府擔任知府一職。復職之後的賈雨村,早將濟世救民的雄心壯志拋之腦後,在門子“護官符”的提示下,胡亂判了這宗命案,讓打死馮淵的薛蟠逍遙法外。

不僅如此,賈雨村明知道被拐賣的香菱,乃是恩人甄士隱走失的女兒英蓮,但卻置若罔聞,眼睜睜得看著羊入虎口之中。想當初賈雨村進京趕考,是甄士隱捐資五十兩銀子和兩件冬衣,才得以有了平步青雲的可能。劉姥姥曾說,二十兩的螃蟹宴,抵得上莊戶人家一年的開支。甄士隱慷慨解囊的五十兩銀子,足以見得有多麼貴重。甄士隱這份雪中送炭的情意,早被賈雨村忘得一乾二淨,更不用說賈雨村當初迎娶嬌杏時幫助尋找英蓮的承諾了。

尤其賈雨村與門子討論“護官符”時的醜態,被脂硯齋連用三個“奸雄”,來評價如此忘恩負義的惡劣行徑。在脂硯齋看來,賈雨村為了自己的仕途而置香菱於不顧的行為,正是“奸雄欺人”,“全是奸險小人態度,活現活跳”也。

其二,抄家石呆子,為獻媚賈赦不惜貪贓枉法。

深諳“護官符”之重要的賈雨村,為了迎合賈赦惦記石呆子舊扇子的喜好,不惜以拖欠官銀的罪名誣告石呆子。賈雨村因此抄家石呆子,將抄沒的扇子全送給了賈赦。在賈雨村的懲治下,石呆子被折磨得生死不明。

賈雨村如此貪贓枉法和草菅人命,正是脂硯齋“奸雄”評論的寫照。為了諂媚賈赦,賈雨村就做出如此“坑家敗業”之舉,難怪賈璉和平兒都看不下去。平兒氣憤地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

其三,背叛榮國府,為仕途對抄檢賈府落進下石。

儘管曹雪芹的後四十回無緣相見,但從《癸酉本石頭記》後28回的內容來看,在賈府被查抄之際,賈雨村非但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落進下石,將賈家窩藏甄家的罪產,告密給了官府。賈府因此被革去世職,貶為平民。

如此忘恩負義之舉,與賈雨村當初亂判葫蘆案,如出一轍。賈雨村為了飛黃騰達,時而趨炎附勢,時而鑽營取巧,不惜賭上自己的前程和良心,在黑暗的官場越陷越深。終究,“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賈雨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總之,賈雨村的這首《對月寓懷口號一絕》,應該辯證地來看待。脂硯齋評論裡的“奸雄心事,不覺露出”,既有對賈雨村才學志向的肯定,又有對其背後貪慾與野心的警惕與憎惡,尤其是對後四十回賈雨村忘恩負義行為的暗示。

賈雨村並非一開始就是“大奸大惡”之人,也遠遠達不到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高度。賈雨村之“奸雄”,不過是某些封建知識分子宦海沉浮生涯的如實寫照:“苦讀、趕考、高中、為官、升官、革職、復出、高升、獲罪。”


此箋


在脂硯齋評批《紅樓夢》一書中,賈村吟詠“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一詩,脂硯齋說“奸雄心事,不覺露出”,因為賈雨村這個人是有所指定。就是說在作者寫賈家的經歷時,賈雨村這個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時的賈府當家人賈政,特別信任、欣賞賈雨村,且不遺餘力的幫著賈雨村上爬。賈雨村本人是個有才能、心懷大志的人。令賈府想不到的,賈雨村是個過河拆橋、落井下石的小人。

只有在賈府大廈倒塌之後,才看到賈雨村等輩的真面目。作者後來寫《紅樓夢》,對於書中的故事情節和事件,真實性大於虛構。書中的人物,也多是真實面貌。賈雨村,也是事後他們才看清他真實的嘴臉,賈家早已落魄衰敗。

脂硯齋如此評論賈雨村,應該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1、賈府當時太信任賈雨村,把他當作族中人,一家人相待。

2、年輕時的賈雨村,的確有才幹,胸懷大志。

3、賈雨村雖然沒什麼背景,不過靠賈府幫襯、推薦,賈雨村本人也有膽量氣魄,敢於做事。

4、賈雨村骨子裡對權勢的貪慾,只有作者家破人亡之後,才看得更清楚。

總之,就像民間俗話說的“事後諸葛亮”,脂硯齋這句評語,多少有點氣恨,事後諸葛亮的嫌疑。


一串七珠讀雜書


這是一首反詩!

賈雨村的原型應當有“漢奸”的一部分。讓我們以“文字獄”為打開方式,來重新看一下這首詩。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時者,時機之意。

三五,即陰曆十五,但三五有時也指三十年,賈雨村大概算是中年人了吧?

團圓,即圓滿之意,也就是說,這個人會取到了功名或碰上了機遇。

滿,滿州,滿族,滿清之意。

晴,偕音“清”。

光,原意為光芒,光明,這裡暗指清朝的統治。

護,保護。

玉欄,雕刻華美的欄干,引伸為富貴榮華。

這一句詩的潛臺詞就是隻要機會來了就會一飛沖天,藉著朝廷的勢力實現自己的榮華富貴。

後面兩句也是如此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天者,帝也。

天上,即朝堂之意。

一輪,即滿月,自然是位列中樞之意。

才,剛剛當上相位或軍機處大臣

捧,雙手為捧,意為聖上所賜,皇恩浩大。

人間萬姓,即人間萬民,然而這個姓也可以指姓氏之姓,查一查當年有哪個大臣被賜以國姓就知道了。

仰頭,自然是和普通人臣拉開了無限距離。

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不是奸雄是什麼?

不說別的,乾隆似乎說過《紅樓夢》乃明珠家事,如果把這個賈雨村當成明珠大人,回頭再看這首詩。

以圓月喻明珠,以玉欄借指明珠姓氏“那蘭”也成立,而賈寶玉就是大名鼎鼎的納蘭容若也能說得清了。

以上文字,純屬個人臆斷,當不得真,也做不得數!


亦有所思




這時,善良的甄士隱邀請他到家過中秋節,賈雨村欣然前往。酒至半酣、明月當空時,“豪情萬丈”的賈雨村又吟出了後兩句: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抬頭看。



表面上看,這是一首吟詠月亮的絕句,不過更是“賈雨村”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這是一種思想上的宣洩,藉著酒意表達出了他的“青雲志”。



只是,從詩句的格局來說,缺少了大的氣度,詩中只有對圓月因美麗而被萬眾矚目這種風光的嚮往,而沒有讓自己成為“光芒萬丈”似的大人物所具備的胸懷與責任,這更加貼合於一個小人物的“抱負”。因此,脂硯齋在評價這首詩的時候,會認為“賈雨村”有“奸雄心事”的評語。


當時,甄士隱聽了,看出雨村是胸有大志之人,於是欣然解囊,要助他一臂之力,讓他有機會進京應考。



“甄士隱”的人設是善良而單純的,他只看出“賈雨村”的抱負,而沒有覺察出賈雨村的本質是投機取巧、拍馬鑽營的最具現實主義的小人。當然,這也是作者曹雪芹為以後的劇情做下的鋪墊。日後的“賈雨村”才會攀附上“四大家族”。有了這道護官符,再加上他急於求成的本心,才會發展成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結果。



只不過,脂硯齋對“賈雨村”的“奸雄”一語,但是對他抬舉了。因為賈雨村似的人物,還稱不上“雄”,他極度缺乏長遠的大智慧,只滿足於眼前的利益,而忘掉了做人應有的善良和正義的根本。


名人史海觀心閣


這兩句詩出自賈雨村的: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百姓仰頭看。

從字面上理解並不複雜:每逢月半之時,月亮又亮又圓,月亮把明亮的光輝遍灑在玉欄杆上,好像要護著它似的。天上的一輪月亮剛剛出現,人間百姓已經仰頭觀看。

這首詩出現在《紅樓夢》的第一回中。賈雨村在甄士隱家過中秋,看見一輪圓月,有感而發作了這首詩。

雨村吟前聯時,正值甄士隱走來;邀他到家中飲酒賞月。明月當頭時,雨村“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甄士隱聽了,以為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便贈以衣服路費,讓他赴京應考。

寓懷:寄託自己的胸懷抱負。口號:做詩不起草稿,隨口吟誦而成。

賈雨村的所謂“抱負”,就是一旦時機成熟,踏進封建官場,可以聲威赫赫,高踞於廣千萬人之上。在這首詩中,他的政冶野心於此暴露無遺。

甄士隱的先兆說法,帶有點兒神秘色彩。

其實,仔細分析起來,也許可以說明賈雨村以後攀附“四大家族”作為“護官符”,拍馬鑽營,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種種罪惡活動、惡劣行為,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在人的思想意識中隱藏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總會以某種方式,自然而然的表露出來。

正是賈雨村的這首詩,讓甄士隱能夠預感到賈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但他卻沒能料到賈雨村的野心,最終也使賈雨村自已,走上了帶枷鎖、招嚴懲的可恥下場。

賈雨村酒後,逸興飛揚,詩於狂態中而透露出其的心事與本性。被《紅樓夢》的作者臨摹的相當逼真。


文子心語


脂硯齋的評語裡多次將賈雨村論為“奸雄”,亦有“奸險小人”等語,不得不說,脂硯齋給賈雨村下的定義非常準確,賈雨村確有“奸雄”特質。奸雄有些什麼特質呢?奸雄通常有理想抱負,有能力本事,自私虛偽貪婪陰狠權詐,這些個特質在賈雨村身上都有體現。“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僅此一句已將賈雨村的理想抱負展露無遺;進京趕考便摘取功名,體現出他的能力本事;賈雨村後來的一系列行為,足以證實他的偽詐陰毒等本質。甄士隱於他有大恩,門子於他有小義,他都自私辜負。官府權柄淪為他媚上欺下的工具,只圖官帽不顧黎庶生死,虛偽貪婪陰狠之極。且來看看他的奸雄面目。

忘恩負義

賈雨村曾經淪落到寄身寺廟,以賣字作文為生,想要一展抱負,行囊路費一概無措。在他最落魄的時候,甄士隱向他伸出援手,慷慨贈銀,雪中送炭,助他渡過難關。當他再次見到甄家人時,已然貴為知府。人道是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甄士隱當年贈送給他白銀五十兩,兩套冬衣。賈雨村答謝甄士隱夫人“兩封銀子,四匹錦緞”,另外先賞給甄士隱的岳父二兩銀子。兩封銀子,價值一千兩,賈雨村的回贈倒也說的過去。然而他接下來馬上討要嬌杏作妾,就顯得回報動機不再純粹,因而他的報恩之實得打折扣。

賈雨村曾兩次許諾助甄家娘子尋回英蓮,當他得知英蓮的下落之後,為了巴結討好賈府和王子騰,選擇了裝聾作啞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把對恩人的承諾全全拋於腦後。甄家娘子就這樣失去了唯一的和女兒團聚的機會,而英蓮也失去了唯一的洗刷奴籍迴歸原位的機會,最終在薛家被人折磨而死。

甄士隱當年的饋贈,豈能用銀子來衡量?那是對賈雨村起死回生再造之恩,這份慷慨令賈雨村終身受益。千金易得,心意難償,甄士隱的這份雪中送炭的心意,賈雨村永生永世的欠下了,且在有機會償還的情況下選擇放棄,賈雨村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寧我負人,勿人負我

賈雨村在林如海賈政等人的周旋之下補了應天府,剛下馬就接到了薛蟠打死馮淵之案。賈雨村原想按章處理,給門子示意制止了。門子在密室裡給賈雨村上了一堂官場必修課,成功地指點他保住了官位,還覓得護官訣竅。事了之後,賈雨村怕門子對人說出他當日貧賤時的事來,“因此心中大不樂業,後來到底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

雖說這門子也不是個東西,教人官場勾結腐化,顛倒是非黑白。但是平心而論,門子對賈雨村是有幫助的。正是因為有門子的指點,賈雨村才躲過了開罪四大家族的禍端。這樣日後才有機會向四大家族搖尾乞好,保他直上青雲。門子把自己的來歷身世向賈雨村和盤托出,對賈雨村也算是一片赤誠了。賈雨村也不管門子會不會揭他的老底,先遠遠打發了。這和曹操不問青紅皂白殺呂伯奢一家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恃權凌弱

鑑於賈雨村的良好表現,賈政王子騰對他很是器重。王子騰多次上奏累保賈雨村補京缺,扶持賈雨村向上攀援,後來王子騰和賈雨村還雙雙升職。賈雨村把自己角色扮演的非常好,主動包攬賈府的髒活累活。

賈雨村在官場上的髒醜,在四十八回通過平兒說出來:“都是那什麼賈雨村,半路途中哪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賈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全是香妃棕竹、麋鹿玉竹的,上面還有古人寫畫的真跡。石呆子樂意現寶卻死活不肯割愛,賈赦父子一籌莫展。賈雨村“便設了法子,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了衙門裡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產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做了官價,送了來。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賈雨村身為父母官,為了獻媚賈府,僅因幾把扇子,就弄的人傾家蕩產生死不明,手段陰狠毒辣,令人髮指。更可怕的是,平兒說“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賈雨村這些年究竟辦出多少石呆子之類的冤案?有多少人因為他的一己之私慘遭荼毒?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賈雨村生在治世之時尚且以奸雄面目行世,脂硯齋評之為奸雄,可謂巨眼。





飛露灑我裳


賈雨村作此五言詩時,還只是一個擁有雄心壯志的青年才俊,可稱作“雄才”,此時言之“奸”著實冤枉。言中秋夜,甄士隱和賈雨村,談至興濃。雨村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口號一絕雲: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世人把賈雨村列為“壞人榜”,賈雨村自詡“身兼正邪兩氣”。賈雨村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見識,他十分高看寶玉這樣的人物,認為他們正因身兼正邪二氣,從而具有更復雜的人性。關於天地生人,賈雨村有一段絕妙論述。他認為,“天地生人分大仁與大惡兩種。大仁者,應運而生,就像堯、舜、禹、湯、文、武之類;大惡者,應劫而生,像蚩尤、共工、桀、紂、秦始皇、王莽、曹操之類;

餘者大多平庸,也有身兼正邪兩氣的人,這種人“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在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他隨後又舉了陶潛、阮籍、嵇康、唐伯虎、卓文君之類。能夠將正邪看得如此透徹的人絕非等閒之人,這也是曹公刻畫人物的高明之處,像賈雨村這樣的反面人物,在曹雪芹的筆下沒有一分為二的臉譜化,而是變得複雜而深刻。

落魄的賈雨村在“已有七八分酒意”後“狂興不禁、對月寓懷”。“時逢三五便團圓”表明了賈雨村對未來仕途的滿懷信心。“滿把清光護玉欄”,通過擬人手法,讚揚月亮用月光護著玉石作成的欄杆。“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天上一輪明月剛剛升起,人間的千家萬戶便仰頭賞月。這兩句乃是化用了宋太祖趙匡胤的詩句。據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趙匡胤未當皇帝時,曾經拿出自己寫的《詠月》詩念給徐鉉聽,當他念到“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時,徐鉉大為讚賞,認為帝王之兆已顯。所以此處當賈雨村吟誦這首絕句時,甄士隱便認為他“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大讚道:“妙哉!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可賀,可賀!”

當得知賈雨村的苦衷後,便毫不猶豫“速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贈與賈雨村,並說道:“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第二天一早,賈雨村並未當面向甄士隱辭行,而是請葫蘆廟裡和尚帶話:“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賈雨村的不辭而別,以及並不相信什麼“黃道黑道”,說明他恃才傲物,雖然貧窮卑微,卻有讀書人的清高自尊。嗟來之食,君子不受,如今忍一時之難,“心境波瀾或有漣漪”。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兩句直抒胸臆,將大丈夫的英雄見識、滿腔抱負展露無遺:等到將來出人頭地的那一天,要做“人間萬姓仰頭看”的人上人。這裡暗示了賈雨村求取功名的目的不是“造福一方水土”,而是實現個人的功名利祿和飛黃騰達。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賈雨村一步步努力,先後實現“修身、齊家”,只看這裡,他的個人理想抱負並沒有太大瑕疵,由此斷定他是“奸雄”還言之過早。在接受甄士隱的中秋宴請和資助後,賈雨村迫不及待地於次日凌晨起身上京赴考,顯示出了賈雨村文人清高的情懷和急於赴考以求飛騰黃達的心情。賈雨村“萬姓仰頭看”的願望和急迫趕考的行為,暗含了他改變個人命運的心之迫切,也為下文他為了實現個人功名利祿不折手段埋下伏筆,映射了脂硯齋說的“奸雄心事,不覺露出”。

在科舉中試、外放知縣後,賈雨村尚不忘恩人,立即派人相請甄士隱,在得知甄士隱出家後,“傷感嘆息了一回”;並贈甄士隱妻子和岳父以銀兩和錦緞;又寄一封密書與甄士隱岳父,轉託向甄妻要那嬌杏作二房,事成後,贈甄士隱岳父百金,“外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這一系列行為,體現出賈雨村並未把甄士隱的知遇之恩和雪中送炭當作終生恩德,只是“錢財事,錢財了”,這也為下文“錯斷葫蘆案”埋下伏筆。賈雨村人生價值觀的蛻變,以其在應天知府任上錯判葫蘆案為分水嶺,其前他滿懷壯志和經世之才,為官雖有些貪酷之弊,但仍不失本心。其後經過葫蘆僧的點撥,為了官位不惜自喪名節,開始由注重“清正之聲”轉變為為了官位不惜自甘墮落。

賈雨村熱衷仕途,有宏偉抱負與不凡從政才能,迥異於賈政的為官之路。他相時而動甚至逐流揚波,順應了時代更被環境腐蝕,由一個難得的才俊蛻化為社會的蛀蟲。他的悲劇,表明了人性的醜陋與貪婪,更昭示了社會的封建和腐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