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州歷史上的“四溪繞州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四 溪 繞 華 州

作者 宋朝峰

“少華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這首書寫在少華山石壁上的遊人題詩,是古人對華州山水滿懷人文情懷的詩意描寫。古華州歷經宋熙寧五年(1072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兩次地震,原有的湖光山色均有毀壞,但仍遺存有幾條涓涓溪流,滋養豐潤著勤勞的華州百姓。

渭南華州歷史上的“四溪繞州城”

石堤河南沙段 劉煥民攝

古代的華州城曾被東、南、西、北四條溪流環繞,其中以南溪為州城水系之根源。南溪水出自太平峪內的“五眼泉”,五眼泉又名“海眼泉”。明華州知州陳應麟曾作華州十景《五泉細流》詩,其曰:“誰將一線水,引入郡城中……”南溪水常被兩岸百姓用來澆灌莊稼植被,餘水流入華州城內後,官署府邸及士紳名門將其引入私人宅院,用作園林用水。在南溪上,曾建有“芙蓉園”,明時有“萬春園”、“新柿園”及“靜遠亭”。明代張潛曾作詩描寫“靜遠亭”外的南溪:“郭外茅唐路不遙,偶然相約過溪橋。”在五眼泉的側面洞巖內,有百姓為旱時祈求降雨所供的韓湘子像,此泉在大旱之年仍能保持溪水長流。

渭南華州歷史上的“四溪繞州城”

五眼泉現狀 張文攝

與南溪相比,東溪離州城相對較遠。東溪水出自小敷峪。明《華州志》中對東溪景色做出如下描寫:“客有好林薄者,憩之,嘆之,以為宛若小瀛臺也。”東溪水與附近的泉水澆灌著此間的農田,形成以水稻荷蓮為特色的浩蕩池塘。在東溪沿岸,村落林立,明代的黨氏村和水莊,即為今天的蓮花寺鎮黨家河村和水旺村。後人曾認為,今華州赤水鎮的瑞凝莊即為明《華州志》記載的水莊,因在華州民間,人們把瑞凝莊俗稱為水淹莊。

從東溪黨氏村向西北遠望,朦朧可見,柳綠苗青,一派田園風光,這裡即是離州城不遠的北溪。北溪又稱泥河,約在今華州城西北的宜合村一帶。北溪水出自太平渠。北溪水勢大小取決於太平渠的水勢。華州的北溪雖經常缺水乾凅,然而,溪邊的垂柳與田間的農夫構成的一幅幅優美畫卷,仍不由的使人要吟詩讚美一番,清華州八景《綠畦桔槔》中曾寫道:“灌園何論百千畦,華地風光數北溪……”

渭南華州歷史上的“四溪繞州城”

西溪遺址 宋朝峰攝

華州城西有一大片水域,這裡即是有名的華州“西溪”,因杜甫常在西溪河畔登高遊覽,曾題西溪為“小曲江”,後人便以此取名。有關西溪的記載,古代詩文中多為讚美之詞。宋朝名知州李及達曾作詩“遊西溪”:“漾漾一溪春,清華隔路塵。涵雲紅渡眼,蘸嶽碧驚神。”西溪在唐時曾可搭船競渡,水域寬廣,西至今老官臺,東至武家堡李莊一帶,水源出自南山及石堤河迴流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