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八旬老人床前如廁時摔倒,社區工作者火速救援……

通州八旬老人床前如廁時摔倒,社區工作者火速救援……

“居委會嗎,我母親在家裡摔倒了,我在集中隔離出不去,麻煩你們快去看看她吧……”昨天下午3點多,白將軍社區居委會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焦急的語氣讓社區工作人員的心情一下子跟著緊張起來。


摔倒的老人是83歲的安鳳琴,家住白將軍社區南二條衚衕的平房區,近兩年一直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由三兒子薛朝榮和小兒子薛朝洪輪流照顧。薛朝榮前幾天剛從重慶趕回北京探望老母親,現在還在酒店集中隔離,而薛朝洪則是西上園小區的一名安保人員,在疫情期間一直參與點位值守工作,中午和晚上趕回家照顧老人。


安鳳琴在床前如廁的時候,不慎摔倒,身邊只有一名6歲的曾孫女,小姑娘一人之力扶不起老人,於是用手機通知了家裡的大人。正在集中隔離的薛朝榮聯繫不上弟弟,又苦於沒有鄰居的電話,只能向社區居委會求助。


社區書記李利得知消息後,叮囑薛朝榮在集中隔離期間不要外出,放下電話馬上帶領幾名社區工作人員奔赴老人家中查看。

剛打開安鳳琴的家門,一股惡臭鋪面而來,社區工作人員看到安鳳琴躺在冰涼的地上,身體不停顫抖,頭上、身上和地上滿是大小便汙穢,6歲的小女孩在一旁哭著。


通州八旬老人床前如廁時摔倒,社區工作者火速救援……


社區工作人員並沒有被眼前的情景嚇退,沒有絲毫猶豫的走進老人家中,把小女孩拉到一旁,首先確認老人意識是否清醒,頭和四肢有沒有摔傷,確認老人身體無礙後,四名社區工作人員合力將老人小心翼翼的抬到了床上。


然後,女社工打來熱水,為老人仔細擦洗頭上、身上的汙穢,換上乾淨的衣服;男社工拿來報紙和垃圾袋,清理地上的汙穢,分工明確、有條不紊,沒有一個人面露難色。


為了安撫老人的情緒,社區書記李利一邊幫老人擦洗,一邊柔聲道:“安姨,您別怕,我們都在呢,有什麼不舒服就告訴我們,咱們去醫院看看。”安鳳琴早已熱淚盈眶。待換洗完畢、清理乾淨後,得到消息的小兒子薛朝洪才匆匆趕回家,看到母親已經安然躺在床上,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感動得說不出話,只是連聲道謝。


社區書記李利叮囑薛朝洪,要注意觀察老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有不舒服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老人的身體不好,平時家裡一定要有人照顧,如果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找居委會。

通州八旬老人床前如廁時摔倒,社區工作者火速救援……


昨天下午,共有8名社區工作人員參與到這次緊急救援安鳳琴老人的行動。他們大多是年輕人,有的還沒有結婚,在家裡也是父母寵愛的孩子,從未做過什麼髒活累活。但走上工作崗位,

穿上這身“志願紅”,他們便褪去了稚嫩和嬌氣,沒有人怕髒怕累,在關鍵時刻,所有人心中想的只有居民的安危。

“天天讓別人少出門,自己卻要天天出門”,在疫情期間,這句玩笑話在社區工作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居民有困難、有需要、有訴求,總會出現社區工作人員的身影。“有困難,找社區”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為了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社區居委會的職能定位,形成了居民信任社區、社區服務居民的良性互動。


透過疫情,讓許多人瞭解到了社區工作者的默默無聞和無私奉獻,他們從事著平凡、瑣碎但又極其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我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是代表黨和政府離我們最近的人。


居民的理解、體諒和支持是社區工作者最強大的後盾和動力,小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和愛護這些社區工作者。也許你不知道,你的一個微笑、一句“辛苦了”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


通州八旬老人床前如廁時摔倒,社區工作者火速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