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自然人變為社會人,學會認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會化成人與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協和對抗過程,通過寓教於樂與嚴格培訓的方式,將更為優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傳遞給孩子,鑄就孩子完善的社會性格和整個民族的個性。記得有人曾說過:未來企業的競爭,包括國家的競爭,不再是一個(偉)人與另一個(偉)人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的競爭。當我們在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的祖國花朵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一點:教育就是最廉價的國防,從小抓好教育,就等於抓住了強國之本。

日本幼兒園不論是公立的(由政府辦的,教師可以享受公務員的待遇),還是私立的(由教會寺廟辦的),他們的課室都極為簡樸,看不到一點“豪華”和“現代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等物品,是顯得稍微“高級”一點,其硬件均比起國內要求的“五機一幕”相差較遠。至於幼兒的玩具,則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尼龍繩、木或竹製筷子、還有大量的圖書,任由孩子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只見幼兒樂在其中。

1、簡樸的幼兒園
日本幼兒園找不到現代化的設備和琳琅滿目的高檔玩具,這與日本先進發達的科技社會似乎形成強烈的反差。殊不知,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體現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形成更大的生存壓力,營造“適者生存”的氛圍,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讓孩子受益終生。

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2、用包包鍛鍊條理性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要媽媽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對於包的大小也有規定,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地縫製出來。孩子們要把自己的個人用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並放在統一的地方,常此以往從小開始鍛鍊做事的條理性,我想日本人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也與這樣的教育方式有關。

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3、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日本家長在接孩子下幼兒園的時候,手裡一律空著,各種包都是由小孩子拿著,這在中國家長眼裡簡直難以接受,如果孩子累壞了怎麼辦?拿不動怎麼辦?由家長代勞拿東西倒是普遍現象。而日本家長認為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而鍛鍊孩子的責任感和吃苦能力。

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4、脫穿衣服鍛鍊獨立生活能力

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每天早上,都要重複一套換衣程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5、冬天穿短褲鍛鍊毅力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很多孩子沒多久就凍感冒了。而日本媽媽們對此的看法是“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煉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

令人驚歎的日本幼兒教育

6、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學習的重點居然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性教育,但是孩子通過綜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這的確很令人出乎意料。

7、佛教思想傳遞“感恩的心”

寺院的周圍通常建有幼兒園,寺院的主持又兼任幼兒園的園長,這在日本各地都是非常常見的。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裡受一次教誨,園裡最重要的節日一定要拜佛,佛誕日、涅磐日都有活動。日本人相信,從小對孩子進行佛教思想的浸透,會使孩子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8、瞭解生命的由來

孩子生日前,老師預先與他的父母聯繫,詢問名字的由來,還借來孩子自出生以來的照片在班上展覽,並請孩子的母親寫信談談孩子出生時的情況,並在班裡讀給孩子們聽。與我們有些家長給孩子操辦的大吃大喝大買禮物的生日會不同,這一系列生日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由來,懂得誕生與成長的艱辛,喜悅和感恩。日本人堅信,孩子從小知道尊重生命,長大後就很少會做出越軌的行為。而在幼兒期,通過為孩子們過生日、教他們培育動植物等活動,都可以讓他們在樸素的驚奇和感動中瞭解生命,是培養生命尊重的絕佳機會。

9、從幼兒開始的禮儀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畢業時也會經歷一次像大學畢業一樣莊重的儀式,園長、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都會穿戴正式且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儀式,而且各種儀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相伴到終生。可見從小開始對孩子進行禮儀的灌輸,對孩子的修養的打造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禮儀之邦”的確名副其實。

對比日本的幼兒教育,來看看我們中國的孩子——為了孩子們能成為未來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長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而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連面試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會倒,椅子不能放齊,離開時電燈不會關,受不了工作壓力,浮躁而輕易跳槽,眼高手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