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戰場”一種擔當——漢中車務段西鄉車站客運員杜寶玲一家子並肩戰“疫”散記

三個“戰場”一種擔當——漢中車務段西鄉車站客運員杜寶玲一家子並肩戰“疫”散記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疫情襲來,全國人民凝心聚力,為“疫”而戰,千萬家庭舍小家顧大家,一家人挺身而出,湧現出許多戰“疫”父子兵、一線夫妻檔、醫護姐妹花、祖孫三代齊上陣……充分展現和詮釋了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漢中車務段西鄉車站客運員杜寶玲、助理值班員張攀、燕子砭車站值班員張小寧一家三口在三個戰場用同一種擔當默默地並肩戰“疫”的動人故事。

三个“战场”一种担当——汉中车务段西乡车站客运员杜宝玲一家子并肩战“疫”散记

“我是老同志,我先去給大家打個前站!”

連日來,陝西省婦聯“秦女子之聲”、漢中市婦聯“漢家妹子”在“小家大愛”家庭故事匯欄目組,相繼講述了漢中車務段西鄉車站客運員杜寶玲、助理值班員張攀、燕子砭車站值班員張小寧,一家三口,三個戰場,一種擔當,齊心並肩戰“疫”故事。

張攀是一名“鐵三代”,今年26歲。父親張小寧是漢中車務段燕子砭車站的值班員,母親杜寶玲是西鄉車站的一名客運員。

今年春節年三十,因為工作性質,難得這一家人湊齊,準備吃個團圓飯,感受下年味。可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父親要抓緊返回燕子砭車站,和職工一起抗擊疫情。母親加班,要做好班組和旅客們的疫情防範工作,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加開退票窗口。剛端上桌的團圓飯,只能很快“罷桌”撤進了冰箱。

受疫情影響,車站與防疫相關的工作量增加,需要根據所在縣城及周邊村鎮的防控組織情況,動態調整客運員崗位,進出站口成了危險係數最高的崗位。母親杜寶玲自告奮勇說:“我是車站的老同志,我先去,給大家打個前站!”

緊張的氛圍下,杜寶玲的工作狀態絲毫並沒有被影響,親情服務內容有增無減,除了按照“茶鄉情”親情服務標準服務來往旅客、精心接待重點旅客外,她還增加了“親情嘮叨”:“請大家戴好口罩”“請保持適當距離排好隊”“請您配合測溫”……口罩阻隔了病毒,卻沒有阻擋她親情服務旅客的溫度。

“我今年5月份就要退休了,這是我作為鐵路人的最後一個春運了,老鐵路人的最後一班崗得站好,給孩子、給班組的年輕人做個榜樣!”杜寶玲說,“在這種特殊時期,衛生健康防護物資都很珍貴,車站啥都先考慮客運班組,口罩手套到了先給客運、消毒時候先到客運班組、慰問品也是先發給客運職工,我作為一名老鐵路人,應該為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做些努力。”

三个“战场”一种担当——汉中车务段西乡车站客运员杜宝玲一家子并肩战“疫”散记

“咱們誰也不能當逃兵!”

220公里外,父親張小寧也沒閒著。自從緊急返回車站後,他就忙碌在車站的抗疫一線,配比消毒液對辦公場所進行消毒,班前對職工測量體溫並記錄,做好職工膳食營養工作……不僅要確保鐵路線安全暢通,還要配合地方抓好站區的疫情防控。

雖然每天都很累,但父親張小寧在兒子面前從不表現出來。他總是對張攀說:“咱們一家三個就是三個'戰場',誰也不能當逃兵!咱們要給自己多點贊、多鼓勁,保障運輸安全暢通、保障好旅客運輸,就是支援抗疫!”

三个“战场”一种担当——汉中车务段西乡车站客运员杜宝玲一家子并肩战“疫”散记

“戰疫結束後,我要好好露一手!”

有爸爸、媽媽做榜樣,兒子張攀也毫不示弱。他主動請纓,參加了車站抗擊疫情突擊隊,配合車站對食堂、間休室等場所進行消毒。看到客運班組人手緊張,小夥子還主動幫班,擔當起了售票廳的引導員。

“老爸,我會好好工作,不降低作業標準,爭當業務能手,現在又值復工復學運輸保障,您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打贏疫情戰後,我要好好露一手,咱家再真正吃一頓團圓飯……”隔著屏幕,張攀看到爸爸揉了揉泛紅的眼圈。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胡 毅 通訊員 穆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