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將會有哪些趨勢?你如何佔領“未來制高點”?

作為互聯網的預言大師,凱文·凱利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預測,影響了許多互聯網大咖。20年前,他的作品《失控》一書,便已提前預見了移動互聯網的今天與商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網絡社區、大眾智慧、迭代。

凱文·凱利認為,跟30年後相比,現在我們仍一無所知。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所有的東西都進化成新的特種、變成另外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種流動的狀態,都在不斷地改變。

比如,有形的產品變成了無形的訂購服務,過去在商場才能買到商品,但現在可以在網上購買相應的服務,服務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比如從硬件到軟件,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是軟件,這也是流動的趨勢。現在,名詞變成了動詞,有形的東西變成了無形的。還有產品向服務轉型,之前賣成品,是有形的,現在採取訂購,訂購服務,是無形的。凱文·凱利還認為,我們處在一個液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地流動,不斷升級,變得越來越好。比如汽車,這是最有形的東西,特斯拉汽車在不斷升級,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將要進入的一個新世界。

他還認為,未來技術變革的影響是永久性的。技術將和人工智能結合,技術要做的事情是讓所有的東西更加智能,這個智化的過程就是技術帶來的改變,是會給社會帶來根本性變革的技術趨勢。例如,看X光方面的專家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類律師助理更高效地閱讀文件。還有飛機駕駛員,一趟飛機的航程是12小時,人類飛行員只要工作七八分鐘就行了,剩下的時間都是AI駕駛飛機,這些都已經發生。比如,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不會考慮雜七雜八的事情,只是專注去開車。

未來30年,將會有哪些趨勢?你如何佔領“未來制高點”?

在AI方面做的事情,Google訓練人工智能玩電子遊戲,十年前就開始做了,Google不去教AI怎麼玩,而是教AI怎麼學習,AI與人類的不同只在于思考的方式不同。未來將有數以萬計創業公司,他們從事的是人工智能用於某一個領域的工作。使用者越來越多的話,機器會越來越聰明,這是一種滾雪球的方式。

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會跟人類搶工作。有一些工作實際上是可以直接讓機器人來做的,在AI上做的事情不是要讓AI更聰明,而是讓AI自己去學習,有更多思考和思維。有很多新工作,是機器人去幫助完成,工作職位是不斷增加的。AI幫助人類從電力電氣、蒸汽時代到多彩紛呈的現代世界。現在的汽車,人類用手的肌肉力量即可開動250馬力,假設將250馬力的車轉換成250種思想,那麼你開的就不是車,而是自動化的電腦。人類未來的目標,是將智力作為一種服務,可以像電力一樣傳輸。

因此,對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適合人類。比如,要求創造力的工作,因為創造本身不講究效率,不用考慮正確性,這是人類適合去做的工作。任何看上去特別重複性的、沒有意思的、沒有什麼樂趣可為的事情,都可以讓機器完成。所以阿爾法狗和人比賽,是不公平的比賽,因為AI吸收了過去所有的套路。未來不管是哪個領域,實際上它都是最聰明的人加上機器。與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現決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須要和機器進行合作,而不是和他們對抗。

未來30年,將會有哪些趨勢?你如何佔領“未來制高點”?

此外,凱文·凱利還認為,一個屏讀(Screening)即將來臨——任何一種平面都可以成為屏幕。

這個趨勢已經圍繞在我們周圍了,屏幕無處不在。任何一種平面都可以成為屏幕,看的書是一個屏幕,接觸的所有平面都可以是一個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當成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間形成了生態系統,不僅我們看他們,他們也在看我們。屏幕可以跟蹤你的眼神,知道我們注意力聚焦在那兒了,重視什麼東西,然後改變屏幕上呈現出來的內容。

情緒跟蹤就是很好的例子,屏幕可以做注意力跟蹤、情緒跟蹤。可以根據用戶的注意力、情緒做調整。知道你什麼時候高興,什麼時候困擾。我們即將進入屏幕時代,無處不在的屏幕,以前是讀書,現在是讀屏。

原來書本給人權威,現在是流動開放雜亂的世界,現在的真相是要不斷地自己組裝。

未來30年,將會有哪些趨勢?你如何佔領“未來制高點”?

還有一個重要變化,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數據。

計算機中的三大階段:原來是文件夾,之後是網絡,現在我們處於一個數據流動的時代。現在的階段就是流標籤,雲端組成各種各樣的流,通過微信、微博、Facebook等,我們可以聽流媒體上的音樂,看流媒體上的電影電視,所有東西都成為一種流。

什麼東西在流動呢?數據,不管是做房地產、醫藥、化工,還是教育,其實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商業乃數據之商業。歸根結底,你處理的都是數據。處理數據和處理客戶一樣重要。全世界都處於同一個經濟脈搏,企業不可能永遠增長。但是城市不一樣,城市永遠在增長。因特網像一個城市,而不是一個企業,正因為它擁有著無限增長的特質。比如Facebook現在有15億的社交連接,15億人相互連接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產生的價值也不可估量。

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大數據像是形成了超級生物體,遠遠超過人腦的容量,這樣一個巨大的機器星球,其實是全球化的一個運作,全世界的經濟好像都以同樣的脈搏在跳動,以同樣的行為方式在運作。當然,我們要認識到,大多數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組。

經濟學家發現,全新的東西很少,大多數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新組合。這種重組就是“重混”。這是世界發展的方向,重要的趨勢。做重組或者重混時,首先是要做一個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狀態,再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重組,之後不斷進行這樣的循環,就像你把樂高拆開後再組裝。

作為傳統時代營銷利器的報紙也是一樣,報紙不是一個單一的物體,它是一個組合,就是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體育賽事、天氣情況、書評,包括菜譜等。互聯網也是,不同的信息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報紙拆解了,然後組合在一起。同樣,我們也可以拆解銀行,把不同的銀行功能分解之後重新組合起來,汽車也是這樣,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這樣做。把化學概念運用到企業當中來,就像一張元素週期表,看一下企業當中的元素週期表,有哪些必要的元素,進行多次拆解重組,會形成新的東西。企業想要升級,需要拆解企業的構成,再進行重組,在重組的過程中產生新事物。

未來30年,將會有哪些趨勢?你如何佔領“未來制高點”?

營銷本質上比拼的是注意力。這是一個注意力經濟時代。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賺到錢。現在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比如,每年會有600萬首新歌,不可能聽完,電影、書、雜誌、文章,也是如此。我們肯定需要一些人來幫忙,找到真正需要的東西,這就叫做過濾。我們是缺乏注意力的,所有的東西都變得越來越豐富,唯一變得稀缺的是人類注意力,沒有哪一種技術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時間。金錢是會隨注意力走的,你能夠吸引注意力,就會賺到錢。只要人們在這個地方花了注意力,肯定需要這方面產生價值,你在這方面做文章,就會賺到錢。既然我們的注意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我付出了注意力,我就應該拿到報酬。比如,我如果看了廣告,就應該拿到報酬。

未來按需提供的服務比擁有這件事物的比例要高。今後年輕的消費群體就像遊牧民族一樣,他們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他們隨身什麼都不帶,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在哪兒都能夠拿到。再過二三十年,新興人類去那兒都不用帶任何東西了,去任何一個酒店,他們馬上提供你想穿的衣服,你穿完後留在那裡,酒店會幫你清理好。甚至連手機都會消失,因為你看到任何一個平板,就可以認出你是誰,變成你的屏幕,任何一個手機可以認出你來,就變成你的手機。整個世界都是你的,非常瞭解你,你需要什麼都可以給你提供,想送到哪兒都可以。不需要行李箱,不需要任何東西,都有相應的服務,就像是新型遊牧民族,不需要攜帶,遊走世界。

凱文·凱利認為下一波技術顛覆包括——

航空公司的顛覆者是無人機,現在無人機可以搭載人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發展。也就是說航空業的顛覆來自於無人機的公司。而銀行的顛覆來自比特幣、支付寶等外部公司。電信行業顛覆不是來自手機、移動通訊網絡,而是來自無線網。汽車的顛覆不是來自汽車,而是特斯拉,帶輪子的計算機。物種進化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進化來提升適應度,低的物種就會被淘汰,高適應度的物種就會存活下來。

因此,所有的企業都在不斷追求卓越,不斷地追求戰略制高點,也是為了提升適應度。當處於生態圈裡卓越的公司,想要攀登到更高峰的時候,需要先下山(降低適應度)再提升來達到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