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首單曲循環的歌還記得嗎,是什麼?現在還會聽嗎?

Q科技生活圈


那首單曲循環,給我力量的歌曲《讓我歡喜讓我憂》—周華健

曾經有一首歌,他感動了我,他給我帶來了很多很多,這首歌就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周華健的很多歌曲都朗朗上口,越聽越有感覺。這首歌曲裡面表達了人生命中必須經歷的階段,和我們需要有的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生活就是我們不斷的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跨越一道又一道坎坷,兜了一圈又一圈。回首過去,無論是喜是憂最後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留在我們的心中。

歌曲能夠豐富生活,歌聲能夠治癒心靈,希望我們單曲循環的歌曲都能陪我們度過艱難亦或是開心的時光,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緣分,是人與人之間無形存在的情感,雖說緣難續,但相信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讓我歡喜是你,

讓我憂愁也是你。




佛系老二


很高興能夠回答:

1.生活中想判斷一首歌是不是夠分量,方法非常簡單的,單曲循環就能見分曉,爛歌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現出原形。聽著聽著煩了的,基本可以確定不是佳作。好而不膩,越聽越有味兒,甚至大有不聽不爽之感,這樣的作品一般錯不了。假如一首歌曾經單曲循環過,而多年後它還能讓你有重溫舊夢的衝動,那麼必然是超級精品無疑了。

2.至今仍然清晰記得我單曲循環的第一首歌,當時是先聽的戀曲1990,後聽了「光陰的故事」,而讓我單曲循環的卻是後者。

本來隨身聽是用來學英語的,結果英語磁帶沒聽幾盤,淨偷著聽流行歌曲了。真不明白為什麼會在十幾歲的年紀被這樣多愁善感的歌擊中,我的青春才剛剛上路,有毛的往事回憶呢?幼稚。再就是好奇,為什麼破鑼一樣的嗓子也可以唱歌?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難道作者寫歌詞時他眼前恰好擺著這幾樣東西?太好聽了,說不出哪裡好,但就是讓人上癮。順便說一句,那時候,周圍人聽的最多的是周華健的花心。

之後的好幾年,再也沒有一首歌能激起我單曲循環的慾望,還以為耳邊的曲目就是一切了,音樂也不過如此。直到一首歌的出現,「真的愛你」。

3.能在18歲成年時聽到黃家駒的歌是一種遺憾,因為我聽到真的愛你時,家駒已走5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演唱者姓甚名誰,他有什麼與眾不同,就連歌詞也完全不懂。能在18歲成年時接觸到Beyond的音樂是一種幸運,因為從此對音符和旋律有了更多思考,耳朵也被慣得貪婪無比。

4.人吶,很多事兒都是註定的。

起先是驚奇,這是什麼音樂?它顯然與之前聽過的歌有著本質區別,節奏更加強勁,共鳴更加強烈,力量更加磅礴,情感也更加濃厚。再是佩服,這是誰寫出的作品?旋律和調調帶著黏人的魔力,開頭那尖銳的聲音是啥?是吹奏的還是彈撥的?儘管笑話我吧,18歲時,我並不知道這世上有一種樂器叫吉他,更不知道樂隊是咋回事。最後是入迷,我還要聽這個人的歌,我還要繼續探索,我還要了解更多。

坐在最後一排的同學熱心地給我做了科普,哦,原來他叫黃家駒,而且已經不在了,原來歌曲是四個人搞出來的,鬧了半天一支樂隊裡有好幾個人。什麼?搖滾樂?你能說普通話麼?看我一臉茫然的樣子,他塞給我一盤磁帶,Beyond的盜版磁帶,上面是不同時期的金曲拼盤。

同桌開始狂追前座的女同學,如今跟這位同桌完全失去了聯繫,可那位女同學現在就住我隔壁小區。追女孩子,這才是18歲男生該有的樣子,而我卻有別的玩法,拼命聽歌。

當大地、長城、海闊天空把我牢牢逮住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比同桌幸福多了。這幸福就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這幸福從書桌裡流到耳機裡,然後再逆流而上沿著耳機線灌進耳朵裡,線就藏在襖袖裡。由於耳機有點漏音,經常有周圍的同學發出預警,每次被這樣打斷都覺得很氣憤。

4.第二首單曲循環的Beyond歌曲是「走不開的快樂」。

這也是家駒聲線把我耳朵炸醒的第一首歌,人的嗓子居然可以唱出轟鳴感?一開頭就令人過電,然後激動到結尾。渾然天成的人聲恐怕就是這樣吧。歌詞簡單幹脆,快樂在暴風內尋,霸氣。

粵語蠻有意思的,最初會對個別詞彙不解其意,後來發現就算不明白也不影響大致意思。一旦接受了一種語言的美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學想說,哪怕不為了交流,能聽懂歌詞也行啊。

整夜循環「再見理想」是相當虐心的,一直都覺得這首歌是藍黑色的,藍色是憂鬱,黑色是絕望,那絕望溢出耳機之外淌到臉上。每次都耐心等著哽咽的電吉他,顫抖卻有力的貝斯,家駒的高音,當然,重複合唱的“一起高呼Rock 'n' Roll”到來時,輕輕打著拍子哼唱是必須的,儘管當時根本不知道Rock 'n' Roll是什麼物件。

家駒說寫出再見理想後激動到好幾晚難以入睡,如果他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人循環著它同樣無法入眠,他會作何感想呢?

滾燙的音樂融化了時間這塊堅冰,當代的旋律洞穿了後世的人心。能創作出這樣的歌,神奇。

什麼是用心去唱歌?就是這個樣子。

連接我和重型音樂的橋樑是「狂人山莊」。

第一次聽狂人山莊只有四個字的評語,驚世駭俗!然後就陷入了單曲循環的魔咒。說明一下,長時間循環這首毛骨悚然的歌,耳朵會產生迴音一樣的鳴響,估計是因為分貝太大,也有可能是樂器音色太過尖銳導致的。別怕,跟過癮比起來,這些都不算什麼。

這不是人們能輕易接受的類型,曲風太硬內涵過深,連思考都嫌累的人是聽不了它的。假如你能抱著賭氣的心態將它單曲循環,那麼將會收穫到前所未有的成長。相信我。

狂人山莊讓我意識到,音樂可能也跟人一樣,有含蓄和暴烈兩面,也許還有更多面,反正柔情蜜意和愁眉緊鎖肯定不是音樂的全部,然後,然後我順利解鎖了與搖滾樂有關的一大串東西,那感覺就像蹲在葡萄架底下,伸手摘下藤蔓上的各色葡萄一一品嚐,國搖、民謠、歐美經典搖滾、英倫、迷幻、金屬樂等等等。

聽得多了,聽得遠了,才知道Beyond是多麼偉大,黃家駒是多麼難得。他們不僅能寫出大量值得單曲循環的作品,還悄無聲息地幫你推薦了來自全世界的無數好歌。能夠深度鑑賞某種藝術,就像在精神世界裡開了一扇天窗,有束強光破窗而入。

時間在走,年紀在長,有些習慣早就丟了,有些習慣卻難以改掉,也可以說病入膏肓。每到清晨,就想聽早班火車。看見落葉,就想聽為了你為了我。被鋼筋混凝土環繞,就想聽Building。機場車站裡,就想聽無聲的告別。憶及往事,就想聽昔日舞曲。愁鎖心頭,就想聽午夜怨曲……

無論在哪裡,無論在什麼時間,無論你是何種心境,Beyond都為你準備了可供循環的曲子,而且從不讓人失望。

Beyond的歌為什麼能具有讓人單曲循環的魔力?來聽聽下面兩位歌迷的隨機採訪。

❶ “Beyond的歌經常拿來單曲循環,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唱到我心坎裡了,產生了強烈共鳴。不過在自己內心強大之前,很容易被某些歌帶著跑,從而產生消極情緒,比如流淚,消沉。但現在明白了,消沉是沒有真正瞭解家駒。他是那麼剛強的一個人,我卻如此脆弱,這簡直不像話。想問下別人是否也有與我一樣的心路歷程?”

❷ “我單曲循環一首歌,大多是在某些特定的心情下,比如夜晚的路上會反覆聽Southern all star,開車時,超級愛聽灰色軌跡,一個人在家裡忙東忙西時,背景音樂是遙望……總之,在某些特定場合或某種情緒中,總能找到最契合我的音樂。”

只有好而不膩的歌才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律動,用好而不膩來形容音樂似乎不夠形象,那舉個例子吧。

當你第一次走進一座陌生的房子,哇!拱門。天!羅馬柱。呀!巨型水晶燈。太漂亮了,太洋氣了,太有範兒了。當你第十次走進這座房子,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好像顏色搭配不夠合理,好像整體風格過於浮誇了,好像各個元素的結合不太順暢,嗯,完全沒有第一次的震撼了。

真正的好而不膩是,即使你第十次進入同一座房子,感知到的震撼卻比第一次更加強烈,甚至還能發現很多第一次沒能發現的亮點。

聽歌,也是如此。

據說,單曲循環是一種病,我可沒開玩笑。在心理學專家看來,這種表現可以歸到強迫症的範疇,之所以一個勁兒地單曲循環,可能是懷舊,可能是想起了過去刻骨銘心的場景,也可能是為了壓制自己亂撞的情緒。已經爛熟於心的歌,卻一遍接一遍地聽下去,恍惚間,既不知道自己在聽什麼,也不知道歌裡在唱什麼了。無我,也無歌。

不過,成蹊仔細回憶了自己所有的單曲循環症狀,真的和心理學家說的不太一樣。我單曲循環的原因很簡單,沉浸在音樂裡無法自拔,在一次次循環中感受與律動相遇的快樂,雖然我早就知道那些臨界點到來的具體時間,但依然覺得驚喜和興奮。

如果這是一種病,那麼,我拒絕接受治療。







大叔zack


記得, 是 陳瑞 的《藕斷絲連》 每天都單曲循環

感情或友情,從來不是一個人苦苦的去維繫,而是兩個人共同的來珍惜。事與事之間,可以求回報;人與人之間,怎能求回報。一些事,笑笑就好,別太認真;一些人,看看就行,無需在意。喜歡錶演的,給點掌聲,戳穿沒有任何意義;自以為是的,選擇無視,爭論實在沒有必要。你是誰,並不重要;誰是誰,也不重要。生命寶貴,別太浪費,不要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裡,也不要指望許多人看得慣你,不懂你的無需解釋,真懂你的不必解釋,問心無愧就好,無愧於心就行,人活著,就圖個隨緣自在。



阿敏戶外


不知不覺不問 不痛不癢,多少的時光,不確定的某個,夜晚小巷,淚悄悄流淌......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個旋律呢?是否還記得這個歌詞呢?當年讓大家無限單曲循環的歌曲終究是在大家的歌單中沉澱下來不再去聽了,也有很多人甚至都忘記了這些歌了吧,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曾經讓大家單曲循環的歌曲首先是汪蘇倫的歌曲有《不分手的戀愛》《小星星》《多一點時間》《苦笑》《他的愛》《埋葬冬天》《專屬味道》《因為了解》《你讓我懂》《為你唱首歌》《慢慢懂》《如果你還是不明白 》《唯你懂我心》《等不到你》《我想了太多》《習慣》《簡單》《你的要求》《英雄》《雙手》《三國殺》《累不累》《放不下》《幸福是被你需要》《我也不知道》《生日快樂》《城》《年華》《間諜》

《好安靜》《塔羅騎士牌》《欠你的太多》《輝戀》《某人》《左手右手》《珍貴》《掩耳》《剪接師》《李清照》《只是我也不知道 》《巴赫舊約》《江湖有事》《般配》《後會無期》《每天有你》《可不可以》《初戀日記》《兒時夢》《我的每首歌都是寫給你》《hold》《when I dream》《相信夢想》《詩人》《半情歌》《分身情人》《你要的不是我》《愛很簡單》《我不配》《給我一首歌的時間》不知道這些歌曲可還在大家的歌單中?又是否勾起你們的回憶呢?


思煥


曾經經常單曲循環的歌有兩蔡國權的《不裝飾你的夢》,《順流逆流》。從當年正玩得嗨皮的時候,給你來個藍屏或死機到現在穩妥無敵的win10,都會不經意間就把這兩首歌循環著聽,有種百聽不厭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自己走過的路,穿過的茫茫人山人海,而且歌詞越聽越有味道,每次聽的感覺都不一樣。


翠花上蕃薯粥


單歌循環不少,比如張學友的《法國餐廳》《沉默的眼睛》蘇慧倫的《臺北玫瑰》童安格的《陪你到天亮》等!但是,精選組合更佳!

我自已就以十四首歌約一小時為一組精選了五十個組合,根據心情適合欣賞。聽歌最忌繁雜,一首粵語一首國語或抒情、傷感、民歌、勁歌、英文等,即使每首歌都一流聽著也煩!比如《夢迴唐朝》《千千闕歌》《李香蘭》《甜蜜蜜》《家太遠了》《鄉戀》……保你聽著聽著會心情不好的!


用戶咋日


因為聽的多,所以單曲循環過的歌太多太多,挑幾首今年(2020年)不下50遍的吧:

  • 1,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的《birthday resistance》和《the octuple personality and eleven crows》兩首,實際上這整張專輯我都在循環,只是比較喜歡這兩首。

在我的公眾號:一頁音樂,裡面有這個回答下所有提到的歌曲。

專輯封面:

World's End Girlfriend(世界末日女朋友)是來自日本的前田勝彥(Katsuhiko Maeda)的個人樂隊,之所以會推薦這張專輯,是因為這一陣子突然想起了這張專輯,一直在聽,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好像有些東西和以前不一樣了,氣氛很奇怪,電視上每天都在播放疫情的新聞,手機裡每天都會收到幾條疫情防控的短信,如果你一個人出門,走在大街上,天氣很好,有點涼,但陽光很暖,街上很安靜,人很少,偶爾會有幾個路人,也都戴著口罩,耳機裡播放著這張專輯,你會發現一切都看上去不那麼真實,感覺自己像是走在一個夢裡。

這張《Hurtbreak Wonderland》從專輯名到音樂內容到專輯封面,都在描述一個類似的夢境,一個破碎的夢境,前田勝彥自幼受到父親所收集的古典音樂的影響,所以古典音樂在他的音樂中尤其重要,在優美的鋼琴和絃樂的基礎上,再運用電子音效營造出破碎感和出離感,正是這張專輯的動人之處,無論是厄運還是美夢,動情還是悲情,都在碎裂的聲音裡被打破,像是世界末日走在一個支離的美夢中。


  • 2,朴樹的歌曲《New Boy》《在希望的田野上》《火車開往冬天》《獵戶星座》

這個主要是因為朴樹20年前發行的專輯《我去2000年》,今年是2020年,難免會讓人懷念起這張專輯(順帶著把獵戶星座也聽了),只可惜這個2020不太平靜:


  • 3,*shels《Leaving The Plains》

紫色野牛群在草海中奔走,天空佈滿繁星,草原如海般遼闊,紫色野牛追逐著心中的草原,它所代表的內斂平和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這些在專輯中都可以聽到,整張專輯充斥著這種寧靜卻又如虹的宿命感和歸屬感。


  • 4,The Bilinda Butchers《Boyfriend》

喜歡聽這首,不為別的,就因為前奏很好聽,前奏的童聲很可愛很暖。


  • 5,Kan Gao《To the Moon》

這首曲子是一個遊戲的配樂,遊戲名字叫《去月球》,因為前段時間對遊戲配樂很感興趣,聽了很多遊戲的配樂,這個遊戲設計的劇情真的很感動人,這首曲子也很好聽,當然如果你有興趣瞭解一下游戲劇情,會更喜歡這首曲子,公眾號中有文章。


  • 6,Ennio Morricone《The Crisis 》

說實話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首曲字到底是Ennio Morricone的作品還是Jelly Roll Morton的作品,只知道它是電影《1900》的配樂。這首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鋼琴曲,因為不和諧的二度音的出現,營造出的平靜中的出離感,頗有波瀾不驚卻怦然心動的感覺。在我心目中可以封神了。


基本就這麼多了,其實還有,本來就愛聽歌,最近因為疫情又在家閒著沒事,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聽歌。不知道我聽的歌合不合你的口味,如果喜歡我還可以再貼幾首,還可以去關注我的公眾號。


唱片封面藝術


大家不論年長或是年幼,都會在閒暇時間偶爾聽聽音樂,來放鬆一下心情。也許大家喜歡的音樂風格不同,但是今天發給大家介紹的歌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聽過他的歌,他就是黃家駒,Beyond樂隊的主唱。

現在很多地方還有Beyond的歌友會,經常聚在一起唱著上世紀黃家駒創作的經典歌曲。而《真的愛你》這首歌,基本上是大家必唱的曲目之一,那麼黃家駒為什麼創作這首獻給母親的歌呢?

​Beyond樂隊成立於1983年,成立之初條件艱苦,沒有經費開演唱會,也沒有贊助商支持他們,因為當時他們還默默無聞。舉辦第一場演唱會的時候,門票也賣不出去,於是他們四人到街上去賣門票,最終一炮打響。

而黃媽媽雖然不懂音樂,但看到黃家駒、黃家強兄弟對音樂這麼執著,在得知樂隊經費緊張後,還把自己的棺材本拿出來支持他們開演唱會,並且告訴他,認準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好。

黃家駒在成名以後,在一個母親節的前夕,專門創作了這首《真的愛你》獻給自己的母親,來感謝媽媽的支持。

天下的母親其實都是一樣疼愛自己的孩子,不論孩子成功與否,母愛永伴左右。為天下所有的母親贊一個!


霧都政哥


《老人與海》,我記得那時候是08年上初一那會,MP3正火的時候,同寢室有個家裡比較有錢的買了個MP3,一到晚上就聽歌嗨。

說真的,那時候是真特麼的羨慕。話也說回來,小時候真的容易跟風,晚上下了自習課就該熄燈睡覺不說話的,那時候啊,男寢同胞是真不老實,聽歌聽到通宵,因為那會大家真是稀罕那玩意。

那個時候,這首歌一直都比較火,至少我同學他們都喜歡,有一次,我從同學那裡好不容易借來,晚上給我聽。那時候因為新奇,喜歡跟風,其實很多歌聽聽都還是非常好聽的,求佛啊等等,不過我對這首老人與海情有獨鍾,也是最愛單曲循環的。

之前有個女同學跟我說她也喜歡這首歌,我真是心裡美滋滋,覺得找到了共同點,找到了知音,現在想想,那時候單純的跟水一樣。

現在也是偶爾聽起,比較那是過去美好的回憶,即使那些女同學、兄弟,少有聯繫,但是我知道,他們一定會過得好好的。[呲牙]


徐家有子


還記得那是2010年,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韓劇《我的女孩》,裡面所有的音樂我都很喜歡。但最喜歡的還是這首《第30次》。

那時候我上夜班,晚上11點半等班車,一直循環這這首歌。陪伴我每晚上無聊而又機械的工作。

那時覺得自己難道就要一輩子從事工廠的工作嗎?不想一直這樣。因為從小就喜歡音樂,一直學著吉他。要不是自己貪玩不務正業,拿著學費上網被發現了,有可能就上音樂學院了。每次聽到這首歌都覺得自己好失敗啊。後來又換了工作,還是想走音樂的道路。最後頂著所有的壓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目前至少是開心的也有收穫。

去年的時候還把這首歌扒下來了。時隔這麼長時間在聽,還是讓我很激動。堅持自己想堅持的,不一定會成功。但至少在老的時候,回憶起來至少我做過我想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