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莊麓林的傳說

塔莊鎮政府後山,有一大片鬱鬱蔥蔥滿眼碧綠的森林,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五都塔莊玉屏山“麓林”。

塔莊麓林的傳說

這個“麓林”與我們平時理解的麓林,意思有點不同。“麓林”在漢語詞彙中解釋為“山腳下的樹林”,而這裡人把玉屏山的樹林稱為“麓林”,並不是因為其位於“山腳下”,而是因為這一片是原始森林。當地人只知道整座玉屏山被原始森林覆蓋,人稱“麓林”。

玉屏山山似圍屏,樹林四周三里許,古木參天,中有一峰奇峭曰“龍峰山”,這是民國版《閩清縣誌》所記載。現塔莊鄉賢們,不但籌資重建了被大火所毀的龍興寺,更把它修建為“玉屏山森林公園”,成為現代人難得的盛夏或假日登山晨練與休憩的好去處。

這個“麓林”,之所以能綿貫六百多年而鬱鬱蔥蔥,不被亂砍亂劃而毀林,歷經幾場火劫而無恙,其實這裡面蘊含著一個動人的傳說——“以寧公禁山案”。

塔莊麓林的傳說

話說六百多年前,玉屏山作為公產,鄉人雖曾幾次決議封山,奈因“公眾廳堂沒人掃”,“有人偷砍柴,沒人營造林”,年年議封山,年年沒落實。玉屏山一直都是光頭山。那時黃姓在閩清縣是名門望族,五都(塔莊)有個叫黃以寧的老族長,他二十歲入泮,至正元年被朝廷特授廣東潮州府儒學正堂,大明洪武戊申(1368)退隱返鄉。他德高望重,處事公正公平,深受鄉民的愛戴。鄉親們一致推舉為官退隱的黃以寧老族長,出面主持公議玉屏山封山育林大事務。公議佈告張貼的第二天,老族長黃以寧卻故意叫家人上玉屏山砍柴,等到家人砍柴快下山時,老族長特意趕到塔莊街上,裝做眼花,當著眾鄉親的面指著山上挑柴擔走來的人說:“那個挑柴的人是誰,膽子也太大了,昨天公議封山,佈告剛張貼,今天就有人違反,不重重處罰那還了得。”這時街上人越集越多,大夥一聽都說有理,準備處罰砍柴人。擔柴人近了,老族長又裝作十分詫異說:“哦,原來是我的家人”。便佯裝發火怒罵。大夥兒見了各懷心思,俱不吭聲待看笑話。老族長開話了:“山是我主持公議禁的,任何人都得遵守不得例外,違反了都應受處罰。”他令家人取來銀兩繳交,當眾處罰自己。同時又在塔莊街擺宴席,酬謝鄉親代表。

塔莊麓林的傳說

從此,在以寧老族長帶頭處罰自己來維護封山公議禁令的帶動下,玉屏山封起來了。漸漸地長滿了柯、楠、櫸等雜木和花桐木等珍貴樹種。而這些雜木不懼火,幾次山火都奈何不了它。五都玉屏山麓林,就這樣被當地人年復一年世代相承,像一座綠色寶庫,保護的非常好,遠近聞名,經久不衰。

作者 黃 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