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傑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種有目的的練習中花了最多時間的人”

“最傑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種有目的的練習中花了最多時間的人”

1924的春天,在紐約阿拉瑪克酒店裡,有一場別開生面的象棋比賽正式打響。

這是一次重大挑戰,象棋神童阿廖欣要以一己之力,通過下盲棋的形式,車輪對戰26位頂尖好手。

832個棋子,棋盤上1664個方格,要全部記錄在阿廖欣的腦子裡,難度非常大。

而經過了十個小時的對局,阿廖欣取得了17勝4和5負的壓倒性勝利,他將天才這兩個字演繹的淋漓盡致。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阿廖欣不斷突破自我,為象棋界帶來了不朽的財富,好像自帶成功的光環,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才人物。

我們在羨慕的同時,可能也會思考一些問題:

“天才只能天生嗎?

天賦一般的普通人,就註定一輩子庸碌無為嗎?

我們與天才的距離,究竟相差多少呢?”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數據分析,告訴我們:

原來阿廖欣的天賦並不是天生的,他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即便是上課,心裡也會想著棋局。

而且他訓練有方,在練習下棋時高度集中注意力,著眼於全局來觀察並記憶棋局的走勢,迅速地研究可能的一連串招法和對手的應對方式,這能幫助他在對抗中佔據主動地位。

除了阿廖欣,世界級作曲家莫扎特、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NBA球星雷·阿倫這些天才人物的成就都源於不斷的努力與正確的訓練方式。

我們所認為的天才,其實都是精心訓練的產物。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他們的成功,是年復一年高強度和廣泛的練習,並克服困難,不斷改進的成果。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為什麼我們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卻還是難以達到天才的高度呢?

之前在撒貝寧主持的一檔節目中,著名鋼琴家郎朗作為受邀嘉賓來參加節目。

期間臺下的一位女青年問郎朗說:

“我和你的經歷很相似,我小的時候也特別的討厭鋼琴,我的鄰居也很討厭我,我媽媽也每天逼著我練習鋼琴。

可我也同樣練習了20年鋼琴,現在也非常的喜愛鋼琴,那麼為什麼你是鋼琴家而我不是呢?”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在艾利克森的著作《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裡,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努力得不到回報的原因:

我們的努力沒能換來回報,是因為我們沒有采取正確的努力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天才總是難得一遇的最大原因。


將傑出人物和我們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


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鬆,並且只是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

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

每一個普通人,都有無限的潛力,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人物。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作者將天才們普遍遵循的通用方法總結成“刻意練習”。

顛覆了我們常規的行為模式,讓我們轉換思維,擺脫習慣的束縛,充分利用身體和大腦的適應能力,讓每一點努力都用到關鍵處。

努力不是簡單的重複,別再做無用的練習了。

超越1萬小時定律

如何習得專業技能,沒有人能否認熟能生巧的意義。生性懶惰的我們總在尋找藉口,試圖迴避練習。

有一天,暢銷書《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告訴你:“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然而,真相是,從來不存在1萬小時定律,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駁斥1萬小時定律可以玩一個巧妙的思想遊戲,這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歐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論(Sorites paradox):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麼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麼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類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萬粒沙子還不是堆。

“破解”沙堆悖論時,我們經常不得不設定一個固定的邊界。如果我們說“1萬粒沙粒是一堆沙”,那麼少於1萬粒沙粒組成的就不能稱之為一堆沙。

那麼這樣區分9999粒沙和10001粒沙就有點不合理。這樣不得不設定一個可變的邊界,但是這個邊界是多少呢?我們現在並不知道。那麼最初設定的“1萬粒沙粒是一堆沙”作為知識的價值就被削減了。

同樣,在沙堆悖論的視野下,1萬小時定律的價值也就這樣被消解了。正如真實的心理科學研究表明,成為專家的時間往往隨著不同的專業技能領域而變化。

隱性知識

目前對刻意練習最大的批評是,艾利克森關於刻意練習的證據多是來自“認知複雜性”較低的活動,如象棋、鋼琴、籃球、出租車駕駛、拼寫,但是,對於“認知複雜性”較高的活動,如銷售、管理等作用有限。

怎樣通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名卓越銷售或卓越CEO,從哪裡練起?怎麼練?練什麼?認知複雜性高與認知複雜性低的學習活動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知識的多少與比重。隱性知識需要在情境中去尋。

認知複雜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構“客觀”世界的能力。認知複雜度高的人具有高度複雜化的思維能力,更善於同時使用互補與互不相容的概念來理解客觀世界。真實世界中,黑白對錯並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認為人的“有限理性”體現在學習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裡用,就在哪裡學。人的學習受到情境的制約或促進。你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應用在什麼情境中,那麼你就應該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學習這些東西。

刻意練習並沒有否認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暢銷書中,那些已經被學習科學證實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隱性知識被忽略了。學習科學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學習方式並非獨自練習,而是在情境中學習。

有效學習是進入相關情境,找到自己的“學習共同體”,學習者最開始時圍繞重要成員轉,做一些外圍的工作,隨著技能增長,進入學習共同體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終成為專家。

這就是學習科學日益主流的觀念:從“情境學習”出發,當一名“認知學徒”,它的要點有以下幾個。

◆ 找到學習共同體:因為大量知識存在於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不是在書本中,所以有效的學習不是關門苦練,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小團體。如程序員在類似於GitHub這樣的網站練習編程。

◆ 隱性知識顯性化:隱性知識是使人們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實以及程序來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一般也被稱為策略知識。

◆ 模仿榜樣:榜樣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導師,也可以是網上的導師。

◆ 培養多樣性:在多種情境中實踐,以此強調學習廣闊的應用範圍。例如,裁縫出師並不是已經練習了1萬小時,而是能夠縫製出足夠好的衣服。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今天就跟著我一起找到努力的正確方向吧,趕快掃碼,加入【東評學社】為你解讀這本書。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04

《事實》

漢斯·羅斯林

歐卡·羅斯林

安娜·羅斯林·羅朗德

文匯出版社

2019.5

教你避免情緒化決策

認識情緒化本能,作出相應改變

擺脫非理性的困擾,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設性的行為中

遠離焦慮、變得樂觀、充滿希望、變得理性、發現潛在的商機、作出有效決策。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我們情緒化的本能和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

這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年復一年地在世界各地推廣實事求是的世界觀,我也日復一日地見到人們無視面前鐵一樣的事實而堅持自己錯誤的觀念。

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為什麼如此多的人,下至普通大眾,上至精英人群,在回答關於世界基本事實的問題的時候,得分還不如靠胡蒙亂猜的大猩猩高。

簡而言之,當我們想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想到戰爭、暴力犯罪、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等等負面的信息。我們感覺到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變糟,對不對?

富人在變得更富,窮人在變得更窮。而窮人的數量在不斷增長,我們將很快耗盡我們的自然資源,除非我們現在馬上採取行動。

上面所說的這些,至少是我們西方人普遍在腦海中存在的對世界的印象。我稱之為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給我們帶來的是壓力和誤導。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這個世界正在進步。當然,我並不是說這個世界每年在每一個方面都有進步,但是確實一步又一步、一年又一年地持續進步著。雖然我們面對巨大的挑戰,但我們仍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就是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正是這種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誤導了人們,使人們對我的問題選擇了最情緒化以及最負面的答案。當人們思考的時候,人們會持續地並且本能地通過他們的世界觀來猜測和理解這個世界。

所以如果你的世界觀是錯的,那麼你就會系統性地做出錯誤的猜測。然而這種過度情緒化的世界觀,並不是由過時的知識引起的,雖然我曾經這樣認為。

但事實上,甚至那些能夠接觸到最新數據和信息的人,仍然對這個世界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所以我相信並不是由於媒體的誤導、錯誤的宣傳、假新聞或者錯誤的數據,導致人們產生了對世界錯誤的理解。根源在於人們錯誤的、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一直在持續地講課、測試,並且目睹人們持續地無視事實,仍然對世界產生錯誤的理解。

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深深地相信,這種過度情緒化的世界觀是非常難以轉變的。究其根源,這種錯誤的世界觀深深地根植於我們人類大腦工作的方式。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人類的大腦是幾千年進化的結果,在幾千年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產生了多種本能。而正是這些本能,幫助我們的祖先,能夠從一小群捕獵者和採集者中,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倖存下來,並且進化為統治世界的人類。

我們的大腦經常會不經過系統的深思熟慮而直接跳到簡單的結論,這種本能曾經能夠幫助我們的祖先躲開迫在眉睫的危險。

我們對流言蜚語和誇張的故事感興趣,是因為這些曾經是我們祖先僅有的信息來源。我們對糖和脂肪無比渴望,是因為這些東西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是能夠救命的能量來源。

我們人類有很多的本能,這在幾千年前是非常有用和有幫助的,但今天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中了。

請不要誤解我,我們今天仍然需要這些情緒化的本能。正是由於這些情緒的存在,我們的世界和人生才變得有意義。如果我們把一切都變成簡單的、純理性的輸入分析以及決策過程,我們將失去正常的人生樂趣。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我們不應該一刀切地戒掉所有的糖和脂肪,我們也不應該做一個外科手術,去切掉我們的右腦。但是我們確實應該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否則,過度情緒化的世界觀將使得我們不能認識世界的真相,並且帶給我們錯誤的答案。

尊重事實和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對全世界的無知宣戰之後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對這個世界產生一些正確影響的最後一次努力。

我希望本書能夠改變人們的一些思維方式,使得他們不要受到非理性恐懼的困擾,並且能夠重新把他們的能量投入建設性的行為中去。

這本書講述的是如何以數據作為根治無知的良方,以理性作為心靈平靜的源泉。因為這個世界並沒有你所感覺到的那麼糟糕。

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應該就像健康飲食和持續鍛鍊一樣,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受這種思維方式,你將能夠改掉原來過度情緒化的世界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你將會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去正確理解這個世界。你將會做出更好的決定,對真正的危險和可能性保持敏銳,並且不再會為一些實際上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緊張。

在本書中,我將會教你如何避免過分情緒化,並且給你一些思考的工具,從而能夠幫助你控制情緒化的本能。然後你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些錯誤觀念,建立起自己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我也希望人們能夠在認識到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有誤之後,不要覺得尷尬,而是感到孩子般好奇和興奮

,就像每次我觀看馬戲表演或者發現我自己對世界的錯誤理解時一樣,充滿了興奮和好奇地問自己,天哪,這怎麼可能,這是怎麼發生的?

這本書將會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世界,也會告訴你為什麼你自己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你應當如何做才能夠看到世界的真相,以及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變得更加樂觀,少點緊張,多點希望。

所以,如果你對如何正確地認識世界,而不是繼續生活在自己錯覺的泡沫中感興趣,如果你願意改變你情緒化的世界觀,如果你願意用批判性的思考來代替直覺的反應,如果你感覺到謙卑和好奇……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東評學社】發起的一個讀書分享會。

在這365天,東亞君將與各位朋友一起去分享110本曾在全球知識界產生過廣泛影響、同時也曾給予我諸多刺激的名作。

讓你讀透一本書,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別人20年的閱讀量。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希望能以此,為各位讀者帶去

新的衝擊與啟示

期待各位加入東評學社,我們不見不散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