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3月20日,又是一年春分。

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自此夜短晝長。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但是這個節氣,又跟“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有什麼聯繫呢?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根據氣候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這四組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看作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

農耕文明最重要的產物之一,便是生產出了糧。有了糧,黃帝才會叫杜康管糧,杜康才會因緣巧合釀出了酒,然後,曹操才能舉杯狂飲,對酒當歌。

把“農耕、黃帝、杜康、曹操”放到一起,想到的當然是杜康酒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杜康酒在釀造過程這件事上的匠心“六要素”,居於首位的都是糧。而春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一環,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的地位也極為重要。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這個時節代表著新生,代表著希望,也代表著大地萬物蓬勃向上。

然而,人類歷史幾千年,便是春意盎然的時候,也總有提不起賞春興致的事情。

古有歐陽修,在“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忍不住“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今有新冠病毒未根治,從冬到春惹人愁。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正在擴散的艱難時期,即便是桃李爭豔,戴著口罩出門,也總覺得給這新鮮的春景蒙了一層憂愁的薄霧。

此時此景,又不免讓人想起統一中國北方,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曹孟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從古至今,人人都知道“杜康一醉解千愁”,卻不知這“忘憂之酒”,之所以能“解愁”,是因為在裝進壇裡、倒進酒杯、飲入腹中之前,早已經歷了諸多“磨難”,蚌吐珍珠一般,只留給後人最晶瑩、最珍貴的東西。

而這個“磨難”,就要從很久很久之前的黃帝時期說起了。

源起,一往而深

傳說,黃帝時期,有一位管理糧食的大臣叫杜康。他把豐收得到的糧食都堆放在山洞裡,時間一長因山洞潮溼,糧食全黴壞了。黃帝知道後非常生氣,下令說:以後如果糧食再黴壞,就要處死杜康。當時,黃帝正在準備與陸渾族大戰,徵調來的糧食無處存放,杜康十分著急。

有一天,杜康在空桑澗裡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桑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樹幹,樹幹裡面已經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裡,也許就不會黴壞了。於是他在大家的贊同下,一齊動手把樹林裡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掏空,不幾天就把糧食全裝進樹洞了。誰知一時間糧食不缺,裝在樹洞裡的糧食顧不上用,時間一長,經過風吹、日曬、雨淋,竟然慢慢地發酵了。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桑樹周圍躺著幾隻山羊、野豬和兔子。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就大步走過去,想把這些野物弄回去讓大家吃。誰知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在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正在納悶,一頭野豬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一見人就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隻只醒來逃走了。

杜康正納悶的往回走,又發現兩隻山羊在一處裝糧樹洞跟前舔著什麼。杜康連忙躲起來觀察,只見兩隻山羊舔了一會兒也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想看看剛才山羊舔的是啥。不看則罷,一看把杜康嚇了一跳: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裡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嚐了一口,味道雖然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來了興致,不覺已喝了很多,慢慢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身體卻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他醒來時,只見剛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他順手摘下了腰間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漿帶回到杜康村,杜康把他看到的情況,向其他管糧食的人說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人說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人不同意:杜康過去把糧食黴壞,被降了職;現今把糧食裝進樹洞裡,變成了水,黃帝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要把他打個半死。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說:“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著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黃帝聽完杜康的話,又仔細品嚐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都認為這水是糧食的元氣,並非毒水,應該給這種水起個名字。當時,為黃帝造字的大臣倉頡站出來說:“酉日得水,咱就造個‘酒’字吧!”從此,黃帝就命杜康用糧食造起酒來。

黃帝死後,杜康在杜康村專門釀酒,並把造酒秘訣傳給了後人。

工藝,傳承創新

如今,在汝陽縣城北50裡的蔡店鄉杜康村仍然保留著杜康造酒遺址。

《直隸汝州全志》卷九載:“杜康石八,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處,有杜水,《水經注》名康水。”該志卷九又載:“杜水澗,城北五十里,因杜康造酒於此,故名。”

這裡所說的“杜水”,便是杜康造酒時用的水,取自杜康河畔的玄武古泉。泉水水質清澈,因天然的玄武岩地質構造,使水中含有大量的鍶、硅等有益微量元素,取之釀酒,酒質芬芳馥郁,回味綿甜淨爽。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除了特殊的水質,釀酒原料也因其對酒品風味質量的重要影響而有著超高標準。原糧要求新鮮、無黴變和雜質,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單寧含量適當,脂肪和果膠質含量要低,不得含有超量的有害物質,對於穀粒原料要求籽粒飽滿,有較高的幹粒重,其水分含量為14%以下等。

從古人杜康始釀秫酒,到取千年古桑之桑泥為窖泥,經數十載培育和養護,利用大量古桑仙泥窖池中棲息著的多種有益微生物群,保證酒味的醇厚甘美。

在堅守傳統的用叉裝甑、老五甑工藝、擇時取酒、手工釀製等秉承古法的釀造工藝之外,杜康控股的釀酒大師們又針對發酵和儲存兩大白酒釀造核心環節率先導入了精細化管理標準“分區發酵”和“分區儲藏”,使酒體的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締造了中國高端白酒品質的新標準。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水、糧、窖泥等原料和釀造工藝的統一,保證了酒祖杜康“醇厚、甘美”的一致性酒體 風格;根據窖齡不同的分區發酵和分區儲存,則使得不同窖區的產品又能自有風格、各自芬芳!

據說,至今杜康釀酒工藝都被認為是傳統手工技藝的一支奇葩。從“初作秫酒”開始,其工藝都是將糧食固態發酵,再通過蒸餾將乙醇、酯類等酒味成分變成氣體,然後通過冷凝,掐頭去尾,將其中的一部分餾分分離出來,從而成為清洌透明,柔潤芳香,純正甘美,回味悠長的杜康酒。

幾千年來,歲月更迭,杜康釀酒工藝的嚴謹和傳承卻從未間斷。而杜康酒,則在杜康人的堅守和創新中,歷久彌香。

“農耕、黃帝、杜康、曹操…”這幾個詞放到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如今,春分已來,白晝均分,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春耕春種的好時節馬上又要到了。古人雖已仙去,但五千年前杜康造出開天闢地第一杯秫酒,卻在華夏文明的漫漫長河中傳承不朽。期待著疫情儘快結束,好在新糧播種之時,飲一杯杜康陳年濃香,共慶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