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三大謀臣分別策劃、參與赤壁之戰、西進益州、佔領漢中等三大戰役,解決了劉備政權面臨的生存、發展、壯大等三大問題,奠定了劉備政權的蜀漢根基。可惜,劉備缺少臨門一腳的勇氣,最後止步漢中,沒有實現匡扶漢室,統一全國的夢想!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具體分析如下:

一、 求生存,聯吳抗曹。

赤壁之戰,聯吳抗曹,諸葛亮功不可沒!

諸葛亮的主要功勞是促成了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為劉備政權解決了生存問題。

1,響應抗曹方針。

劉備政權被曹操趕出北方,來到荊州,託身於劉表,求得了短暫的安寧。殊不知曹操解決了北方問題後,又來到了南方。由於劉表去世,劉表兒子劉琮投降曹操,讓曹操佔領了荊州,劉備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為了生存,劉備準備繼續向南逃亡,去投靠蒼梧太守吳巨。這時,孫權特使魯肅帶著孫權的使命,到了荊州。

魯肅輾轉找到劉備,轉述了孫權的意圖。

諸葛亮捕捉到了戰機,立即對劉備說:“我們的處境很危險,請讓我去東吳,洽談聯吳抗曹的方針大計。”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2, 促成孫劉聯盟。

諸葛亮到了東吳,孫權還處於觀望狀態。

諸葛亮從魯肅那裡得知孫權的這一情況,想好了遊說孫權的策略。

諸葛亮首先運用激將法刺激孫權。

諸葛亮對孫權說:“現在國家大亂,有三股勢力可以左右天下。一是據有江東的將軍,,二是佔有漢南的劉豫州,三是平定北方,佔領了荊州的曹操。現在曹操的實力最大。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實力與曹操對抗,就應該斷絕與曹操來往。如果將軍擔心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就應該及早投降曹操。如果猶豫不決,就將有災難臨頭!”

這激將法還真管用,孫權被激怒了!

孫權對諸葛亮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繼續他的策略,對孫權說:“田橫,只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罷了,仍然能堅守道義?我們的劉豫州是什麼人啊?他是漢皇室的後代,是眾人仰慕的英雄,他怎麼會投降曹操呢?他一定會與曹操抗爭到底。如果事情不成功,不是劉豫州的問題,只能說是天意!”

孫權被徹底激怒了!他憤怒地說:“我掌控著整個吳國,有十多萬人口,怎麼能受曹操的控制呢?我下定決心,與曹操抗爭到底!只是劉豫州可能無法抗拒曹操,因為他剛剛被曹操打敗,沒有這個能力!”

孫權被徹底激怒了,終於放棄投降的幻想,表示堅決與曹操抵抗!諸葛亮第一個目的達到了。

諸葛亮於是轉而分析軍師形勢,堅定孫權與曹操抗爭的決心。

諸葛亮對孫權說:“劉豫州剛剛在長坂坡戰敗,這是不假。但是劉豫州手中仍然有幾萬兵力,這些兵力包括劉豫州自己手下的兵力和關羽的水軍以及劉琦江夏的士兵。曹操帶著軍隊從北方遠道而來,士兵疲憊,最近收留的劉琮的士兵,也不是甘心情願跟著曹操。再加上北方士兵,不習慣水戰。只要將軍與劉豫州聯合,一定會打敗曹操。最後會形成曹操、將軍與劉豫州三股勢力鼎足而立的局面。”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軍事分析,更加堅定了信心!

孫權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率領水軍三萬,跟著諸葛亮一道去見劉備,合力對抗曹操。孫劉聯盟終於大敗曹操於赤壁,曹操帶著軍隊逃回了北方。

以上內容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3,鞏固孫劉聯盟。

赤壁之戰後,劉備抓住機遇,表劉表兒子劉琦為荊州牧。後帶兵南征,平定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由此,劉備不但解決了生存問題,而且勢力逐漸壯大,對孫權構成威脅!

孫權看到劉備實力一天天強大,擔心自己在長江沿線的地位受到威脅。為了緩和與劉備的關係,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孫權決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

劉備不懼風險,前去東去娶親。由此孫劉聯盟進入蜜月期。

二,求發展,西進益州。

西進益州,主要策劃者是龐統。

龐統促成了劉備西進益州的計劃,為劉備籌謀了西進益州的具體策略,協助劉備迅速佔領益州,解決了劉備政權繼續發展的問題。

1, 分析荊益優劣。

龐統受到劉備重用後,對劉備說:“主公應該考慮西進益州!”

劉備問:“為什麼要考慮西進益州呢?”

龐統說:“荊州這塊土地原本富饒,但近來諸侯爭霸,導致荊州凋敗,土地荒蕪,民不聊生,紛紛逃離故土,人物都消耗乾淨了。導致荊州無資源可用,這是其一。其二,荊州有利的地理位置,變成了各方爭奪的蛋糕。荊州的東面,孫權政權虎視眈眈;荊州的北面,曹操政權,大軍壓境。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公依靠荊州,不但難以形成鼎足之勢,反而會處於孫權與曹操的夾擊之中。益州因為地理位置偏僻,遠離戰禍,又因國富民強,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是養兵的好地方!”

劉備不以為然,說:“我現在與曹操爭鋒,不在軍事上,而在與曹操爭天下民心。只要我爭取了天下民心,不愁戰不勝曹操。而且你說的那一套不仁義,西進益州,在旁人看來,是以強欺弱,是不仁義的,會失卻天下信義,不可取!”

龐統說:“要想成就霸業,不能拘泥於所謂得失,要懂得變化。如果真能佔領益州,作為霸業基礎。到時對於益州的主人,主公可以善待他。這樣做,怎麼會失信於天下呢?”

劉備採納了龐統的建議,準備西進益州。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2, 謀劃具體決策。

進入益州後,龐統又為劉備提出了具體策略!

為了奪取益州,龐統為劉備準備了兩套方案。

龐統說:“第一號方案是趁與劉璋見面的時候,把劉璋抓起來,這是最佳解決方案。”

劉備說:“我們初來乍到,剛剛進入人家地盤,這樣做不受歡迎。還是聽聽您的第二套方案吧!”

龐統說:“第二套方案分上中下三種情況。上策是偷襲益州;中策是趁機除掉劉璋的兩位得力將領;下策是退回白帝城,從長計議。”

劉備採納了第二方案的中策,抓住機會,殺了劉璋的兩位將領,然後趁機向成都進軍。

劉備在龐統輔佐下,帶領大部隊向成都進軍。

3, 雒縣謀士獻身。

佔領涪縣後,劉備為了嘉獎龐統,專門舉行宴會,款待龐統。

宴會上,賓主雙方儘管有些誤會,但最後還是握手言歡,開懷暢飲!

劉備與龐統這次痛快淋漓地對飲,杯籌交錯之中,暢快而談,讓龐統體味到了劉備的率真。之後,龐統為了劉備的事業,在進攻雒縣時,率先攻城,被流矢射中而亡,終年三十六歲!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劉備佔領益州後,有了鞏固的後方,實力進一步增強,發展趨勢讓東面的孫權、北面的曹操都感到不安!

三,求壯大,佔領漢中。

佔領漢中,主要策劃者是法正。

法正分析了佔領漢中的重要性,並協助劉備指揮漢中戰役,取得了漢中戰役的徹底勝利,解決了劉備政權壯大的問題。

1, 敏銳抓住機遇。

曹操對張魯作戰,十分順利。可是戰鬥結束後,曹操卻慌忙撤軍,回到洛陽。只留下夏侯淵與張合駐守漢中。

法正對劉備說:“曹操慌忙回洛陽,必定有曹操迫不得已的事情。我們趁此機會進攻漢中,曹操一時肯定難以從洛陽脫身,前來救援漢中。”

劉備說:“益州剛剛安定,還沒有足夠的力量顧及漢中,弄得不好,會很被動!”

法正說:“戰機瞬息萬變,現在是進攻漢中、佔領漢中的最好時機,而且我們有足夠的把握,一舉佔領漢中!因為現在駐守漢中的是夏侯淵與張合,而夏侯淵一介武夫,其才幹不足以防守漢中。我們可以趁機進攻漢中,這是天賜良機,機不可失,主公應該考慮!”

劉備同意了法正的建議,但是還是有些勉強!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2, 擘畫東進漢中。

法正抓住時機,繼續對劉備說:“漢中對於我們蜀漢太重要了。上策是佔領漢中,有助於我們以漢中為基地,與曹操爭霸天下,扶持漢朝皇帝。中策是佔領漢中,即使不能與曹操爭霸天下,但我們也可以以漢中為基地,向周邊發展,擴大領土。下策是佔領漢中,即使無法實現以上兩種戰略意圖,但是我們依據漢中這個有利地理位置,扼住漢中這個咽喉,萬里群峰就構成了益州的自然屏障,曹操想進攻益州,就難於上青天了!”

劉備聽後,高興地說:“這個計策不錯,我們馬上準備進攻益州!”

3, 協助指揮作戰。

法正跟隨劉備一道進入漢中,並利用黃忠對付夏侯淵,一經交鋒,黃忠就將夏侯淵斬殺在陣前,將漢中收復囊中。

之後,曹操帶著援兵前來解圍,劉備扼住關口,不與曹操交鋒,雙方對峙了一個多月,曹操無法攻破關口,而且傷亡慘重,最後曹操只得撤兵。

之後,劉備派魏延防守漢中。

由此,劉備完成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略構想。

四,《隆中對》,空有其名。

三大謀臣、三大戰役,奠定蜀漢根基,卻止步漢中   (原創)

《隆中對》中最後幾句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現在劉備已經佔有荊益二州,就應該按照《隆中對》的設想,“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乘勝進軍,先滅曹,後滅吳,統一全國。

這個時候,時機成熟:已經佔有荊益二州。

這個時候,實力雄厚: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都處於最佳狀態!

除此之外,還有勇猛超人的魏延等。

除此之外還有傑出謀臣諸葛亮、法正等。

這個時候,就應該由諸葛亮輔佐關羽,帶著張飛、馬超等,從荊州出發,直逼南陽、洛陽,搗毀曹魏的都城!

這個時候,劉備自己帶著法正、黃忠、趙雲、魏延等從漢中出發,直逼南陽、洛陽,與關羽回合,合力圍殲曹操於中原大地。然後回過頭來對付孫權。

從現實看,這不是不可能!

因為這個時候,蜀漢政權處於全盛時期!

幾年後的關羽,僅以關羽一人之力,僅憑荊州一州之利,圍殲襄陽,都讓曹操震動得想遷都,讓孫權驚動得急忙向曹操求救。

從歷史看,當年劉邦從漢中出發,征戰項羽,與此時的劉備相比,劉備的實力,遠在當年的劉邦之上!

僅從地域上來比較,當年劉邦僅僅佔有巴蜀、漢中,現在的劉邦不僅佔有巴蜀、漢中、還佔有富裕的荊州!

劉邦從漢中出發,統一天下,劉備就為什麼不可能呢?

如果劉備此時能乘勝從漢中出發,讓關羽同時從荊州出發,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可惜的是,劉備沒有當年劉邦那樣的勇氣與胸懷;劉備身邊的謀士諸葛亮、法正等也沒有當年蕭何、張良那樣的格局,致使劉備遺憾地止步漢中!

《隆中對》,讓劉備白讀了!

三野老人講三國,不管您滿意與否,都盼您閱讀後寫兩句您想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