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足球進入我們的生活

80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至少80年代出生的球迷是幸福的,因為在我們能看懂一場足球比賽的年紀,五大聯賽已經不再只是千里之外的盛宴,而世界盃、歐洲盃和歐冠聯賽這些足球饕鬄也逐漸讓來自東方的足球吃貨們痴迷沉醉。在這塊曾經貧瘠無比的足球土壤上,一夜之間就已經變得春意盎然。那一個個在千里之外早已經如雷貫耳的名字也乘著電磁波傳到了這裡。80-90年代那是一個思想已經開放,但偶像卻極度空缺的年代,我們在書本上雖然能看到羅盛教、董存瑞等那些英雄人物,但實在不能滿足於書上那一張張看起來都長得差不多的肖像畫。我們需要的是看得見聽得著的英雄,能真的讓我們有代入感的偶像,而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足球,就像剛剛打通的油井一樣,源源不斷的輸出著讓我們亢奮和躁動的比賽和明星。青春期的男生總是擁有著太多無處安放的精力,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已經不能完全承載我們的發洩,而那些大明星,自然成了最好的消費品。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意甲是最先走進中國的五大聯賽


“野生球星”的誕生

追星,在當時還是挺時髦的一件事,而男孩子們不會像女生一樣將追星這件事付諸於尖叫或者收集明星的剪報,男生想要的,是成為他的偶像,哪怕僅僅是在幻想中。要成為自己的偶像,最簡單最沒有成本的方式自然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和偶像一樣,於是街頭巷尾便出現了很多野生的“羅納爾多”、“貝克漢姆”、“巴蒂”......都說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我雖然不敢說百分百苟同,但似乎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我印象中很多人的偶像,都一茬接一茬的換,能夠“專一”的並不多。我雖然已經粉了勞爾20年,但勞爾也終究不是我的“初戀”。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勞爾是我的足球“初戀”


剛剛喜歡上足球的時候,正好是98年世界盃,而追風少年歐文在英格蘭同阿根廷的比賽裡天神下凡一樣的表現,讓我把我的處子球衣印上了英格蘭的10號。而99年,央視開始轉播西甲,在每週的體育新聞裡,我經常能聽到一個陌生的名字----勞爾,似乎每週都能進球,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22歲的年輕人,而我的英文名則變成了歐文岡薩雷斯。腳踩兩條船不到一個月,我就徹底的移情別戀,從那以後直到勞爾退役,都再沒有“劈過腿”。雖然那時候野生的各路球星遍地開花,名號報出來都如雷貫耳,但球技卻是參差不齊的,也許某個街道的“齊達內”不過是個連開大腳都開不準的傢伙,而我所知的很多“羅納爾多”空門不進也是家常便飯。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98年世界盃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左家塘勞爾”成長史

作為“左家塘勞爾”,一開始我是踢後衛的,雖然我理論知識豐富,各種“補位”“造越位”等專業名詞都手到擒來,但實戰中卻是一個菜鳥,至於菜到什麼地步,我後來因為被認為是防線上的一大“隱患”而被推到了鋒線上,陰差陽錯的站到了和勞爾同樣的位置。從那以後,在院子裡的水泥停車坪裡,經常會有一個身材瘦小的小孩對著一個停車庫的大鐵門不停的射門,每一次射門都伴隨著“哐當”的巨大響聲,以至於好多次都有一個大爺站在二樓的陽臺大聲吼叫:“哪個屋裡的鬼崽子,再不回去我下來打人噠。”而作為回應的,則是下一次更加響亮的“哐當”聲。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後排中間就是我---“左家塘勞爾”


就在我苦練球技的同時,班上各路“球星”也沒有安分,每天中午的操場上,總有一幫穿著五顏六色球衣的少年們在揮灑著汗水。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那一次次的過人和射門,其實就是我們的青春,以至於在十年後再回到學校,望向那些在綠茵場上不知疲倦的少年們,眼裡滿是自己十年前的樣子。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再回到校園,彷彿看到自己曾經的身影


三叉戟的核心---阿又

作為班上球技最出眾的人,“左家塘三叉戟”之一的“左家塘菲戈”阿又自然當之無愧。阿又從小就是體育天才,是學校足球隊和田徑隊的雙料隊員,這在當時前無古人,至於之後有沒有來者不得而知。但在當時,阿又絕對是班上球隊的領軍人物。身材條件並不出眾的阿又,一直是靠腦子踢球的代表,令人銷魂的傳球是他的獨門絕技,當然這並不能掩蓋他同樣出色的盤帶和射門。儘管如今時過境遷,阿又依然是眾多“球星”中身材和競技狀態都保持得最好的,他依然活躍在長沙各大野球場甚至業餘聯賽的賽場。而我們這些已經略有發福的中年大叔,只要阿又在場上,就從來不愁沒餅吃。儘管我們吐餅賽過卡瓦尼,但有阿又在中場調度,我們的快樂總能超過斯特林。如今我經常感嘆二十歲的自己在場上根本不懂什麼叫疲倦,而現在卻是充電一禮拜通話十分鐘,但我從足球中感受到的快樂卻一點不比以前少,這快樂在於每週能跟好友調侃足壇的趣事、為隊友的瘋狂吐餅而捧腹以及踢完球后擼個串喝杯啤酒的愜意,在熱愛了足球20年之後,足球已經不再只是一項令人熱血沸騰的運動,而是承載我們友情、激情、回憶以及憧憬的大船,這大船讓我們在生活的海洋裡,能抵抗住風浪、有勇氣追尋幸福的彼岸。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左一就是阿又


“雪村”還是“貝克漢姆”?

既然是三叉戟,那自然還有一位“球星”沒有登場,他就是“左家塘貝克漢姆”阿卓。阿卓的球技,並算不上多出眾,但阿卓卻因為一個世界級的傷病---半月板撕裂聞名於野球屆,因為羅納爾多就是因為同樣的傷病間接導致了職業生涯的結束。阿卓自封“貝克漢姆”,但我至今不清楚他是因為喜歡貝克漢姆還是喜歡辣妹維多利亞,而長得略像“雪村”的阿卓腳法還算不錯,這可能是唯一跟貝克漢姆能扯得上關係的點。學生時代的阿卓很低調,屬於不太起眼的那種,在球場上話也不多,也沒有太多浮誇的盤帶和技巧,踢起球來樸實無華且兢兢業業。我認為阿卓是具備一名出色後衛的特質的,與其說他是“左家塘貝克漢姆”,我覺得他更像“馬爾蒂尼”。如今的阿卓已經是汽車行業的半資深管理人員,半月板的傷勢讓他只能偶爾在門將位置上發揮餘熱。雖然基本揮別球場,但阿卓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愛並且保持著對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的態度,無論是本職工作還是帶娃、炒股。都說人生是一場旅行,但真正對每一個景色都保持認真的人並不多,而阿卓算一個。


那些年我們當過的“野生球星”

左三就是阿卓


紀念我們的“野生球星”生涯

中國其實不缺球星的,至少在我們每一個人周圍,都藏著各路的野生“球星”,我依稀還記得“開福區席勒”添哥的頭球、“馬爾蒂尼浩”力大無比的回傳以及被“馬爾蒂尼浩”的回傳嚇得不輕的“科大布馮”舟哥。無數的畫面依然鮮活如初,儘管畫面裡的主角都各自成家立業聚少離多,儘管在綠茵場上很難再看到我們一起奔跑的影像。但生活他是一本書,青春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而足球就是這個章節裡最精彩的註解。我們曾揮灑著青春寫下了“野生球星”的往事,如今仍然抱著對生活的熱愛在撰寫著各自的人生。當我們老了,當我們再次翻開人生的這本畫卷,我相信我們依然能清晰的看到那一張張青春的合影,每個人的臉上還留著汗水,也露著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