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漢初第一謀臣張良,助力高祖劉邦,雄定大漢天下。運籌謀略的智慧來自天書

這本天書到底是何書?傳說是神仙賜予張良的,是真是假?

史上“圮上受書”傳說,巖穴隱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送給張良一本天書。其實是一本《太公兵法》後來張良與蕭何,韓信一併稱之為漢初三傑。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張良,字子房,(約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秦末漢初傑出謀臣。助劉邦佐策入關,在項羽之前打入咸陽。在鴻門宴上助劉邦機智逃脫,保全性命,皆張良的智慧也。

在秦始皇未一統天下時,張良本是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連任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繼任韓國二朝宰相,致張良時,秦滅韓。顯赫榮耀的地位不復存在了。亡國亡家之恨自然歸罪於秦。反秦之舉,時時在心。

張良首選計劃就是報仇殺秦。弟死不葬,散盡家資,行刺秦王。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這裡暫且不表。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且說張良行刺未果後,得以成功逃脫。這一天,張良心情複雜,在家閒得無聊,就出門遛達。漫無目的,不知不覺來到了沂水圮橋頭。正要徑直往前行時,見一老翁,知道他快要跟前時,故意把自己腳上的一隻鞋隨手一扔,這一扔,扔到橋下面去了。到張良已來跟前時,就對著張良直接說:“好小子,去把老夫的鞋子撿上來。”張良當時就蒙了,心想這老頭子,存心捉弄與我。可又一想,也罷,我這正倒黴呢,沒有必要與他計較,以免節外生枝。

於是,張良極不情願走到橋下面去,勉強把老翁的鞋子撿上來了。這時,老頭把那隻沒鞋的腳支起來說:“小子,幫我穿上。”這下可把張良鬧急了,正要發作時,還是忍住了。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畢竟張良在這國破家亡的動盪時代,也是飽經滄桑,閱歷豐富,受過磨難。於是強壓心頭之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給老人穿好了鞋。這時,老人見鞋已穿好,起身仰面大笑而去。把個張良丟在那呆滯良久,不得要領。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正發呆時,卻見那老者走出裡許後又返回橋來,徑直來到還在發呆的張良面前說:“孺子可教矣。”然後與張良約定五日後的凌晨,到橋上相會。這張良,感覺雲裡霧裡,看他是一位老者,還是畢恭畢敬地應諾了。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不敢怠慢,起了個大早,急急忙記來到橋頭,誰知那老頭子已經立在橋頭了,見張良遲到,憤憤斥責道:“與老者約,何故誤時,五日後再來。”說完扶袖而去。

又是一個五日的凌晨,張良比上次起得更早了,心想這次決不會晚到。可是當張良來到橋頭時,只見那老者又是先一步立在橋頭。這時的張良無話可說,只得低下頭,再約過五日相見。

第三次,張良吸起了上兩次的經驗,不以凌晨為點,索性半夜就來到橋上。當然第三次,張良比老人先到。老者覺得這位年輕人誠懇守信,隱忍大度,是一個可造之才。於是從身上拿出一本書,對張良說:“讀此書則可為王師,十年後天下大亂,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助成大業。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這位老者,就是隱居巖穴的世外高人黃石公,也稱“圮上老人”。這本天書就是《太公兵法》。

後張良與劉邦在道上相遇,說來也是緣分,兩人一見如故。不久,張良棄景駒來投劉邦。張良每以《太公兵法》納諫劉邦,劉邦乃史上最知能善任之明君,張良在漢王處得以重用,遠韜謀略之才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張良得以在史冊裡留下濃墨的一筆,得益於這本《太公兵法》。但是這個故事卻是一種包裝效應。並不真也。就好比歷朝歷代那些揭竿起義之事,都是事先埋上一巨石,在上面寫上幾個字,然後故弄玄虛再挖出來,說是天意如此等。製造一種神秘光環。


故事: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歷史上確有黃石公之人,所謂天書為《太公兵法》,也確有此書,為姜子牙所作也。張良與黃石公真有過來往,且交往甚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