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不想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不吃糖的小馬


現在的年輕人只想讓自己過得舒服,

社交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

可是社會上的很多東西真的是身不由己。

所以很多年輕人很反感一些酒局,一些場所。

這樣還不如一個人打遊戲自在一點。

而且真正親密關係的人是不會在乎什麼利益的,相反,他們可能會盡可能的對你好,滿足你的需求。

可是現在的社會發展的太快,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越來越濃烈了。

所以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一個真摯的朋友比任何狐朋狗友都好,朋友在好不在多嘛。

除了社交,談戀愛也是一個問題。

兩個人在一起就一定會產生矛盾,這是必然的,因此很多年輕人認為:現在一個人過很舒服,為什麼要談戀愛自找苦惱呢?

這樣下去,大家都累。

所以年輕人就覺得,何必自討苦吃呢。

談戀愛還得考慮那麼多東西,以後談婚論嫁更是心累,結了婚以後還得生孩子,照顧家庭。

而一個人的話只需養活自己就夠了,基本沒啥大的壓力了,而且自己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想想就快樂呀。

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不香嗎?


多多崽崽


當人們第一次拿著生肉放在火上烤熟的時候,他們想的也只不過是這樣烤著吃起來更香,但是這並不妨礙之後烹飪衍生出來各種各樣的美食文化。

當人們最初選擇婚姻這樣的模式時,也許也僅僅是為了滿足女性受供養的要求和男性的性需求,但是並不妨礙婚姻在以後衍生出更深層次的內涵。

婚姻除去最膚淺,最表層的含義,還有更深層次存在的意義,就目前來看,婚姻在長期和高考會處在一樣的地位: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出來說它們有多落伍,但是對於大部分人,即使的確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依舊沒有任何形式可以戰勝它們,選擇它們是大部分人的最優解。

現在那麼多人不想結婚,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不結婚可能會承擔什麼樣的風險和重擔,目前來看,不可能出現針對普通人而言比婚姻更好的形式。

首先,婚姻在經濟上形成的相互扶持和抗風險能力,遠超過單人的能力。

都說現在人不需要婚姻,無論男女生都可以自給自足過上養自己的生活,你們覺得這種言論是這幾年才出來嗎?果然還是太年輕。

相比老一代人的國企子弟和工廠子弟,新一代人才是最沒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不用多老,就往前不超過50年,那時候住房都是單位分配,商品房經濟還沒發展起來,那時候的單身小青年生活幸福指數才叫一個高:

如果有幸進入分配住房的單位,住房問題要麼是不用愁要麼是愁也沒辦法大家都一樣,每個月的收入拿在手裡要麼是存起來要麼是花,但是那個年代又不像今天有那麼多投資的機會,再加上那個時候大型單位學校醫院一條龍服務,你基本沒有花錢的地方。

人家才是真正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個月感覺錢多的花不完(你想花那個時候也沒地方花),那群人才是真的有資格說我自己能養活我自己的人,現在嚷嚷著說我能靠自己的人,七八成一落實到解決個住房問題都發愁。

但是事實上呢?

一切變化的太快,過去天之驕子的一群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了多大的犧牲,不用我說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

你今天覺得自己月入過萬獨立自主了,但是誰知道幾年之後是什麼樣?

你真敢拍著胸脯說你會一直這樣 好下去?

萬一將來 你出了什麼岔子,你孤身一人,父母也早就退休,這個風險一到你又有多少抗風險的能力?

而婚姻是把兩個人,兩個人背後的家庭綁定在了一起,風險共同承擔應對,在壓力到來時分流,減緩風險對於個體帶來的衝擊。

你要非說兩個人過的都不好風險加倍,我也沒辦法,但是這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即使那樣,在承擔壓力時也好歹有個人能做你的幫手。

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年輕人個體依舊不具備婚姻能提供的抗風險能力,別太樂觀。

其次,婚姻包含的方面多了去了,即使某個層面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解決,也得不出婚姻無意義的結論。

別的不說,就說一個時間和年齡的變化吧。

你現在信誓旦旦的說出我不結婚,是仗著你身強體壯,你年輕,你身邊還有一堆朋友,家人基本上身體也健康無恙。

多的不說,給你十年時間,以上這些可能通通被帶走你信不信?

等到十年之後,你的壓力開始日益增大,身邊的朋友各奔東西,家人逐漸老去甚至離去,你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外闖蕩或者工作生活,你確定你扛得住那個心理壓力?

孤獨感是很致命的,大部分婚姻其實到了最後愛情的因素已經少很多了,但是大家還在維持,是因為婚姻給人的陪伴感十分重要。

你現在尚且年輕,你還能折騰的動,你還有無限的活力,但是你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的時候都忍不住小情緒氾濫;

等到十年之後你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摩擦之後,你正兒八經的面對一件件麻煩事的時候,你能做到你想象中的那麼堅強,那麼獨立嗎?

更何況,大部分所謂的不結婚,根本不是婚姻有多差勁,而是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他們說的不是“我這輩子不結婚”,實際上他們說的是“在我還沒想明白之前,我暫時不會做出來結婚這個十分重大的決定。”

其實想明白自己生活未來的景象,需要多久呢,也沒有多久,進入社會五年就差不多了。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五年時間之後,你要是能折騰出來眉目也該看到正向反饋了,你要是五年時間也沒看到什麼太好的苗頭,基本上以後出頭也很難了。

假設一個人23歲畢業進入社會工作,5年之後就是28歲,職場上早就有一個潛規則:

30歲左右要再升不到管理崗,基本上以後也沒什麼大變動了。

所以5年後,你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去家鄉,你是開始重視家庭還是繼續打拼事業,你是要主外還是主內,基本上你自己也有個差不離的認識了。

等到那個時候,當你一些漸漸有個清楚走向的時候,結婚這件事多少會被提上日程,很多人之前說不結婚不結婚,那還是因為對未來沒把握。

等到把握差不多的時候,預期未來大概發展景象的時候,很多人還是會迴歸婚姻的,因為畢竟這屬於你的一個空缺,當你其他方面差不多的時候,自然會想著來彌補這個空缺。

所以,說自己不結婚這句話,還是別說太早,因為你吃不準未來的變化。

我們大部分人其實還是普通人,因此到現在為止,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道路,才是對我們而言最正確,最保險的道路。

婚姻制度已經存在了那麼久,一定有它獨特的道理在,也許它不完美,但是綜合來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可以取代它的任何形式的擇偶模式。


轉角遇見你iiii


女方要的彩禮太多了承受不起


用戶7195450124490


因為現在年輕人的社會壓力比較大,社會競爭太激烈。沒有太多的時間花費在談情說愛上,太年輕結婚就會被家庭束縛住。但是如果真心的相中了一個他們也不會放棄追求的。所以,愛情這個東西是急不來的。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到手了也會跑...


Mr青ing


不是不想結婚,是不想跟不合適的人結婚。年輕人的壓力已經不小,意味著他們要為婚姻付出的成本和承擔的風險都會提高,這個時候大家在擇偶的時候就會更加謹慎。畢竟,無論男女,現在大多數人都是有工作,自己賺錢的,大家結婚是為了日子過得輕鬆一點,開心一點,如果兩個人的結合沒有帶來快樂反而讓人徒增煩惱,那年輕人寧可一人獨居,也不願意搭上時間,精力,財力去苦苦經營。


石頭石頭花花


應該不是不想,而是選擇太多,信息太亂,交往太累,心機太亂了。

誰不想有幾個知心好友,只是社會發展的太快,人們的變化太快,生活節奏越快越難以形成穩固有效的親密關係。

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排斥,但這種狀況確實現在越來越普遍了。


嘿嘿的麼麼噠


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的年輕人有以下幾大因數,一,不想受到相應的約束,追求自由的心裡,不想過早承擔責任。二、思想上變化不斷,性格很獨立 。三、追求自我,就是我還沒有玩夠,等因素,這隻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農村城漂哥


現在的生活壓力大,不管是結婚或生小孩都要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吧。同時人與人相處久會吵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