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咱家窮,咱家沒錢”這樣的話好嘛?

竹纓潤和梅花綰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咱家窮,咱家沒錢。”好不好?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窮,沒錢,相對的,看和誰比,有的家庭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裡,是窮人,可是去到更窮的地方,又變成了有錢人,我今年60歲了,小時候在城市出生長大,在城市裡是個普通家庭的小孩,七八歲父母把我送到農村,印象特別深刻,農村人認為我是有錢人,小時候在父母工作的單位飯堂打飯,頓頓都會要一個肉菜,到農村後才知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村,基本上要大的節日才能吃上一次肉,平時要自己抓魚摸蝦,甚至抓田鼠來吃。農民自己養的雞鴨鵝和豬,都拿去賣了換錢,不捨得自己吃。

我這段農村經歷,影響了我一生!甚至包括相貌都帶有農民的特徵,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新認識的人會覺得我是農村長大的,聽我講的東西又好像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老紅軍,有點怪!我母親雖然不會對我講家裡窮家裡沒錢,但我母親經常對我講,人生非常不容易!要爭氣!不能讓別人看不起!

在農村,我親眼看到了一家人所謂的吃飯就是一鍋地瓜粥,菜是一個塊豆腐乳,五六個人平分。廣東農村不能說沒有蔬菜吃,但農民都要考慮把值錢的東西拿到自由市場去賣,換錢,農民要存錢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有時辛辛苦苦抓了幾條魚,那家的男主人會說:摞去賣鳩左佢仲好啦!意思是拿去賣了更好。只能和他家的兒子一起,跑到自由市場,大約兩公里的路程,在地下一蹲,沒多久,幾條小魚就賣了。

農村這段經歷,讓我看到了人生的艱難!鍛鍊了我的意志,讓我在這半個世紀裡,勇敢面對戰勝了無數的困難,多少次面對的是滅頂之災,也能安然無恙!

讓小孩知道人生不容易,人生只能靠自己,挺好!什麼自卑不自卑的,口袋有了錢就不自卑了!


南洋教父


這是個關於孩子教育與父母自我成長的問題,好不好我們先放下,僅供討論。

我覺得首先作為子女要理解這樣的父母。我們都曾為人子女,如果小時候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現在你能理解父母當時的困境嗎?他們可能沒有接觸過現代的教育理念,可能根本不知道這樣說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的做法或者說法不過是他們從上一輩和周圍環境裡感受到的和學到的,這是他們的現實處境和生活方式。我覺得用對錯來衡量並不客觀,反而充斥很多心理投射。

我們需要知道家庭教育不可能有完美的模式,但需要思考怎樣更合適。

從這個家庭教育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零花錢”,父母的教育是“你要省點花,咱家沒錢”;對於新衣服,父母的教育是“咱家窮,就先不給你買新衣服了”;對於孩子的想法和慾望,父母的反應是隻要沒錢就不要有想法,不要有需求。

從片段上看,這些話都是不合適的,因為這些話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造成自我價值感降低,低自尊和缺乏自信。

但是,一個人的成長不是由片段決定的,而是整個生活場景帶來的。也許父母在錢的方面很拘謹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或者說吝嗇,但在其他方面或許有合適的培養,比如身體健康,獨立能力,理財方面等等。

然後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因此就像學校老師需要提升一樣,家長也需要自我提升,當然這個提升不僅包括教育理念還包括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質量,夫妻關係質量,職業狀況等等,一個自我發展良好的父母必然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和示範。

總結: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模式,用對錯來評價家庭教育並不合適;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自我提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


21點心理學


自卑,小心翼翼。

家裡小康,父母賺錢確實不易,但從小被灌輸的想法"家裡很窮,家裡很窮,家裡很窮"...
這樣的想法跟了我很多年,...,現在也是

小學從來不敢帶同學來家裡,因為我家很窮;
以為中考完後供不起我讀高中,因為家裡很窮;
大概意識家裡並沒有“很窮很窮”是在高中,同時意識到失去了太多該擁有的經歷,比如交朋友,比如旅遊;
高考以前只旅過一次遊,表姐順便帶我去的,父母適當給了姐姐一些錢;
目前大學,和朋友出去逛街,試了好看的衣服被慫恿,每次看完吊牌價格就會想各種理由推辭,因為家裡窮;

放假回到家,父母總在耳邊說,要好好讀書,我們家窮,沒有關係,你只能看靠自己,第一次我說好,第二次我說好,...,無數次我說好,然後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卑感像癌細胞一樣日益擴散...畏手畏腳,不敢無人深交,不敢談戀愛,怕價值觀不同,因為家裡窮,我身後空無一人


樹袋寶寶孕嬰坊


真實感受。

我小的時候不覺得家裡很窮,覺得有吃有喝,因為家養雞養鴨、養豬養魚,從來不缺我吃的,因為家裡都有,而且哪些有錢人的孩子吃的還不一定有我好。但是穿著方面就不行了,因為要花錢,基本穿姐姐穿剩下的,或者鄰居姐姐穿下的。有一次讀小學的時候,鄰居姐姐穿下一條裙子,我還覺得很好很開心,去上學的時候,班裡的一個班長穿了同款不同色的新裙子,瞬間就很喪氣,讀書沒人家好,連難得的裙子也沒人家好。

到了中學以後就更別說了!

導致我一工作就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去滿足自己兒時想要的東西,哪怕已經用不到了。

小時候後我還問我姐,我們家很窮嗎?我姐笑笑,說是啊!當時就覺得,領悟到了什麼一樣。

現在結了婚,雖說算不上小康,但也不算窮,給女兒的金錢教育也很迷茫,但始終告訴她,要靠自己,賺錢要自己賺,很想要的東西可以靠自己努力得到。

在家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孩子積分卡獎勵,喜歡的東西用積分卡換。


桕仕多2


不好,不能說這些話。我有一兒一女,在兒子一週歲我蓋了十間房,家裡真的沒有錢,但我從來都不說,我就拼命的去掙錢,包了幾十畝地,讓孩子和我一起幹活,我的孩子很懂事,知道我家種地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錢,孩子唸書住校,我給生活費,我孩子總是說別給他那麼多,我說家有錢,你在外邊沒錢不行。所以千萬不要說家裡沒錢這些話。


女士2008


我舅舅家當年很窮,39歲做父親的舅舅,連生三個小孩,他常對孩子說,我家雖窮,但要活得有骨氣,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如今三個孩各有成就,對待從前有恩的親人孝敬有加,對待父母更是體貼有孝心,是當地人人羨慕的好家庭!





user1197713899559羅


我對於這樣的父母很是無語,可是這世上這樣的父母很多。她們都非常勤勞節儉,生活上的需求降到了最低,不會享受生活,認為一切的超出生存需求的消費都是浪費。節儉到骨子裡,生活沒有樂趣,固執的無法改變。這是認知的問題。

前幾天看到過一個微頭條,一位寶媽,以前不喜歡吃雞蛋,這次坐月子吃了很多,慢慢喜歡吃了,出了月子每天還煮雞蛋吃,這時候婆婆不願意了:都出月子了,還吃的什麼雞蛋!

其實不是這位婆婆故意擠兌媳婦,是在她的認知裡,雞蛋是營養品,是特殊情況才能吃的,平時不應該享受,出了月子吃就是罪過!

雖然雞蛋現在也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可是在老年人那一輩經歷過物質匱乏的時代,她們習慣於苛待自己,認為自己不配享受好東西,有沒有錢關係不大。她們還把這種認知轉嫁給了下一代。這是一種可怕的認知禁錮,她像牢籠一樣把人圈禁,只剩下活著!

我的婆婆也是這樣一位有嚴重認知侷限的人。只吃大米,不吃五穀雜糧,說她們小時候再困難都不吃小米😂,沒營養,不好吃。他們老家,男人長年出去打工,一年360天在外,只有春節回來幾天。她們認為應該這樣,要掙錢呀,回來幹嘛?我想問這樣的夫妻還是夫妻嗎?這樣的父親盡過父親的義務嗎?

像問題中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負面影響很深。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自己,所以不合群,因為他跟周圍同學們的認知不同,不能溝通。

這樣的父母一般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或者壓根沒受過教育。相信一代一代,通過不斷的教育學習,大環境的改變,這樣的父母越來越少!


會飛的小魚兒0818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明白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甚至有些家長根本沒有理會這句話的意思,並且選擇用窮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比如說這種情況:

當孩子看到像玩的玩具或者是想吃的食物時,家長就會用一句“咱家沒錢”來打消孩子的購買慾望。當家長看到輔導班或者其他的課外讀物時,不問價格就毫不猶豫的買給孩子。甚至有些家長對自己花錢就大手大腳,晚上和朋友一起吃個飯能花大幾千塊錢。隨便買個什麼東西都要大幾百塊,而面對孩子幾十塊錢的玩具時就開始哭窮......

你如果去詢問這些家長這樣做的初衷是什麼?他們大多數會這樣回答你:“孩子這麼小,能有什麼金錢觀念,現在想花錢就花將來還得了?”、“不能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現在孩子都不知道賺錢多不容易,要什麼都給買的話,他們就不知道生活有多艱難了!”在這裡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花幾百塊錢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行為就不算大手大腳的話,那孩子想要一個幾十塊錢的玩具,就算是花錢大手大腳了嗎?

孩子經常聽到“咱家沒錢”卻又看到家長花錢大手大腳時就會形成扭曲的金錢觀,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以為這樣的“窮養”方式會讓孩子養成勤儉持家的品質。

殊不知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學會對金錢的管控,甚至在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金錢的傀儡,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小孩從小都沒有零花錢用,想要什麼家長也不給,總是跟他講“沒有錢買不起”。這個孩子長大之後不斷向家長伸手要錢,並且揮霍無度,當家長不給錢時就開始向家長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家長繼續像上文提到的這樣“窮養”孩子的話,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故事中的這個小孩,所以說要想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一定不能通過“咱家沒錢”這樣的話語來培養,在這裡給家長們一個建議,如果還在要買的東西不會危害到孩子的成長,比如說:一些能夠開發智力的玩具(魔方、積木),哪家長完全可以放心的給孩子購買,因為這樣的玩具可以幫助到孩子成長。

但是如果孩子追求的是一些無益於成長的東西,甚至可能會危害到孩子的健康的時候,家長就沒必要給孩子買了,但是也不要用“咱家沒錢”這句話拒絕孩子可以這樣回答:“這個玩具可能會傷害到你,我不希望你受到傷害,所以我不會給你買這件玩具。跟這個玩具的價格沒有關係。”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時,就可以理解父母的用意,而不會單方面“認為家長就是不捨得花錢而已”。

對於孩子來說,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孩子的金錢觀不正確或者是扭曲的,那麼孩子將來很可能就會走上歧途,家長們請停止使用“咱家沒錢”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修武老邢


前段時間,我看到很多自媒體號都在說一個話題:

“到底要不要將家裡真實的財政狀況告訴孩子?”

當時大多數聲音都說,要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財政狀況,但我們要怎麼跟孩子來傳輸這個信息點呢?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

之前認識一個小姑娘,我們叫她W吧。

W是公司的運營,小姑娘是93年的,畢業兩年,月薪過萬。

在上海來說,月薪過萬的現象很常見,但對於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小姑娘來說,月薪過萬,最起碼可以保障自己正常的基本開銷,偶爾也可以出去犒勞一下自己。

但,她好像從來沒有,她每天的生活似乎讓我覺得很清貧。

她從來不點外賣,每天都自己帶饅頭,然後佩一個蔬菜,每次同事間聚餐,她都是各種理由婉拒。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從小她父母就給她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家很窮,沒錢,你要學會節約。”

以至於,即使到後面有一定經濟基礎了,她也害怕錢沒了,她曾經說過:“可能是過厭了那種整天開口閉口都是錢的日子,以至於我覺得,只有將錢拿在自己手上才真正有安全感,似乎這樣才不會自卑。”

其實家庭不富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爸媽在向孩子傳遞這一事實時,所使用的語氣和攜帶的情緒,會讓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對“家境不富裕”產生錯誤的認識。身為父母,儘量不用使用那種埋怨、抱怨、委屈或者語重心長的語氣跟孩子講。

其實,和孩子說“我們家不富裕”正確的說話方式應該是,用輕鬆愉快的語氣告訴孩子,讓孩子覺得,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壓根不需要放在心上,平常到就像別人穿褲子,而你選擇穿裙子這樣,這只是一個既存的事實,知道就可以了。

同時,告訴孩子:“雖然我們家現在不富裕,但爸爸媽媽都在很努力地賺錢,讓你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和鼓勵。由愛滋養長大的孩子,不需要家長多說,自然能夠體會到家長的付出和辛勤,孝順家長,體貼家長。


至尚學邦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咱家窮,咱家沒錢",我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陰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讓孩子變得自卑,心底裡覺得自己是窮孩子,這樣的情緒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二、抑制孩子的正常需求,怕花錢,不敢和別人交朋友,生病不敢去醫院,上學不敢買資料。三、孩子缺乏安全感,知道家裡沒錢的孩子,潛意識會告訴自己對很多事情無能為力,害怕生活沒保障,長大後,即使有錢也不敢消費,覺得自己不配過好生活。


總之,父母不要對孩子說窮、沒錢,應該說,通過努力奮鬥,一切都會有的,麵包會有,牛奶也會有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691e1b2a84a459c8e929bf66e2413f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