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授為何不敢“走穴”


印度教授為何不敢“走穴”

一直以來,印度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濃厚,教授的待遇普遍較好,加上校方有“鐵面無私”的規定把關,“走穴”現象在印度學術界十分少見。

尼赫魯大學社會科學系阿什科教授說,包括尼赫魯大學在內,許多國立大學都有明文規定,除著書立傳以及發表文章獲取合法版稅槁酬外,教師不允許有其他收入來源。如果發現擁有雙重收入者,校方將會毫不留情地立即將其開除。

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的大學教師收入相對較高,很大程度上淡化了“走穴”賺錢的動力。教授每月拿2萬到3萬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則是家常便飯。

印度教授為何不敢“走穴”


“我們哪有那麼多時間?”當被問及能否經常抽空外出講學時,阿什科教授當即就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印度幾乎所有的國立大學都有明文規定:無論是教授、副教授還是講師,大學教師一學年教學天數為180天,每週工作5天,40小時。校方還規定,無論有無授課任務,教師留在系裡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少於5小時。

進一步還了解到,印度政府早在1986年制定的國家教育政策中就提出了教師考評制度。考評指標中,教師的出勤情況是十分重要的指標。此外,如果教師應邀外出講課,必須首先得到系主任同意,然後報校方批准,否則就以缺勤論處。印度大學老師社會地位高,教師職位竟爭激烈,大學老師們也只有想方設法多出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才能確保不被淘汰。

印度教授為何不敢“走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