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鏤空雕刻是古玉製作的重要工藝,本文針對紅山文化玉器鏤雕進行闡述,格物致知,提高眼力。

紅山文化鏤雕多見於勾雲形玉佩、帶齒獸面形玉佩之上,鏤空面積較小,形狀簡單,均做窄縫狀。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一、磨透工藝

採用扁片狀砂岩磨具在玉器單面或雙面反覆研磨直至磨透成空,製作時需以溼砂作為介質。如上圖,玉鐲表面瓦溝紋底部有單面磨透的窄縫狀鏤空,鏤空邊沿未加修磨。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上圖2,中部兩孔表示獸目,在玉佩兩側還各有一道窄縫狀空洞以凸顯輪廓,這些鏤空皆為磨製而成。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上圖中的玉鵠,頸、頭、軀幹間以窄縫狀空洞相隔,系片狀磨具雙面對磨開槽鏤空,正面淺磨,背面深磨,之後再拋光而成。

二、拉搜工藝

按照預先的設計鑽孔定位,軟性線具由此進入,線具攜帶溼砂拉搜出窄線形基本鏤空,然後在此基礎上用砂岩類磨具蘸溼砂研磨拓寬以形成標準鏤空,之前的窄線鏤空實際上起到了定位草稿的作用。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如上圖,鏤空處為圓首尖尾的窄縫狀,可見鑽孔和研磨的痕跡。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下圖鏤空處為勾卷窄縫狀,中部呈盤卷勾雲紋,也為線切割配合研磨製作。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由於紅山文化玉器的鏤空是由砂岩磨具反覆研磨而成,故其鏤空邊沿均成薄刃狀,對內邊緣加以修整者,刃口較為平滑。

7張館藏圖片,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鏤雕工藝,提高鑑玉眼力(乾貨)

如上圖,赤峰出土的勾雲形玉佩,鏤空邊沿即琢磨為鈍刃狀。

本文對紅山文化鏤空工藝進行了分析,希望對愛好古玉的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