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01

人生如天氣般,看似變化無常,冷暖交織,看不懂這世間百態。可是,人生又如季節般,一年四季,週而復始,你用心在春天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到了秋天,自然會有結果。

人到中年,曾經走的捷徑,成了現在的彎路。曾經偷偷品過的甜,釀成了如今的苦。

《古蘭經》中寫道:凡你們為自己而行的善,將在真主那裡發現其報酬。

人往往在付出之後,就非常期待收穫,可是有時無法預算自己將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於是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常常迷失自己,讓時間不停地被消耗掉。

到最後,發現自己做的事情太少,愛自己太少,拼命想得到,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在追求金錢和權力的時候,往往會須臾奉承,見誰都是朋友,出門皆是兄弟,當大家為了共同利益走在一起的時候,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02

如何對待他人,便會收穫什麼樣的圈子。

與人相處時,用真情還是假意,到了中年,都會結出果。

蔡康永說: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賬戶的,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可是,年輕的時候,取悅別人,往往是“動機不純”的。我們對一個人好,讓他感到快樂,很多時候是想要“利益”的。

對自己的客戶好,要的是業績;對自己的朋友好,要的是幫助;甚至對自己的父母好,是想讓他們為自己付出更多……

年輕的時候總是任性妄為,以為自己永遠可以這樣不斷地從“情感賬戶”中去提取報酬,以為這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可是到了中年,才漸漸發現,很多人已經離開,所謂的“一輩子”,在無聲無息中都漸行漸遠。

當“賬戶”中所剩的情感寥寥無幾的時候,或許留給自己的是越來越多的孤獨。

年歲稍長的時候,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發現身邊一個都沒有,這些人,沒有一個對自己是真心相待。

所以,多一點耐心,也更加真誠地對待愛自己的人,不要總是在要得到什麼的時候,才想起身邊的人,珍惜愛你的人付出的一片深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

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03

如何對待愛人,便會收穫什麼樣的婚姻。

年輕的時候,如何與愛人相處,到了中年,她便會如何與你相處。

《詩經》中有一句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網上看了這麼一個故事:最近疫情嚴重,一個護士不幸感染了。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丈夫的時候,男人霎時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但是他還是對妻子說:“不怕,出了任何事情,我們一起面對。”

妻子因為症狀較輕,選擇回家自行隔離,丈夫每天就忙碌了起來,消毒、打掃衛生、幫妻子量體溫,每天給她做可口的飯菜,並且給她做心理輔導,鼓勵她堅強。

當妻子害怕無助哭泣的時候,他會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給她聊天,講笑話,努力調整她的狀態幫她度過難關。

別人問他:“你不怕死嗎?”他說:“怕,但是,我更怕我死了之後,沒人照顧她。”

男人講了兩個人戀愛時候的故事,那時候自己剛來這個城市,什麼都沒有,是妻子一直對他不離不棄。

結婚時沒有房子沒有彩禮,連像樣的首飾都沒有,她還是開開心心一直守在他的身邊。

他創業的時候,賠光了家裡的所有家當,一度想要輕生,是妻子開導,讓他重新振作。

男人笑得溫柔,眼神堅定地說:“我們之間沒有至死不渝的愛情,有的只是這輩子的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當你真心愛一個人的時候,他會感受得到,並且以心換心。

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04

如何對待自己,便會收穫什麼樣的身體。

年輕的時候,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到了中年,身體便會如何對你。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

聰明的人,在不斷付出的同時,懂得保護自己,讓自己有尊嚴地老去,給自己留下健康的身體,就是給自己後半生留下最好的財富。

到了中年,才能更深刻體會什麼叫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每次都拼了命,為了自己或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付出全部,卻忘了給自己留下些力氣。

為了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總是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而熬夜,用咖啡一遍一遍提神,以為自己還很年輕,還有很多的潛力可以激發。

當精神一天天萎頓,當步履逐漸變得遲緩,當心想要去遠方,而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的時候,才會明白自己失去了太多。

當自己銀行賬戶存款越來越多,社會地位越來越穩定的時候,人到暮年,想出去走走,發現身體彷彿生鏽般,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靈活。

當自己要得越多的時候,原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也在離自己遠去。年輕時用健康去播種慾望,可是到老了,拿什麼也換不回健康。

一味地逞強只會讓結果變得更糟糕,困了倦了,就隨心而去,不要勉強自己,就算做不到最好,也要好好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

每個人活得都不輕鬆,活著就是要經歷風雨,承擔責任,但是不管是因為什麼,永遠不要用踐踏自己身體為代價。想要成為真正的贏家,前提是有質量地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人到中年,吃的虧,都是自己種下的果

05

十住毗婆娑論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從因有,事成名為果。”

人生總是在旦夕禍福中歷練,悲歡喜樂皆是常態。不要讓自己有太多的貪念和執念,太過於追求名利和富貴。

吃過的虧,是福;如今吃的虧,是為以後攢福氣。不要害怕吃虧,也不要逃避生活的磨難,人生走過的彎路,其實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得到什麼,在我們看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總是有對等的“已失去”。

每次都是看到別人站在“榮耀”的舞臺上,但是背後的心酸和不堪,是自己默默承受的。每個人亦是如此,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和成功。

所以,不要把“虛名”太過於放在心上,保持好自己的心態,給自己一個鍛鍊身體的時間,笑著面對失敗和苦難,不求大富大貴,但願人生旅途平順,有人傾心相伴。

人到中年,該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