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總結】層層抓落實,啃下“硬骨頭”:睢縣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層層抓落實,啃下“硬骨頭”

睢縣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戰“疫”總結】層層抓落實,啃下“硬骨頭”:睢縣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李海旭 李燕 通訊員 杜傳忠

“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國人民的鄭重承諾,是沒有任何退路、不能搞任何彈性變通的重大任務。要攻下最後的山頭、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3月16日,睢縣縣委書記吳海燕在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會戰”動員會上擲地有聲說。

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全縣剩餘1197戶2774人貧困人口今年要全部脫貧,他們大部分是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都是堅中之堅,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已脫貧戶中有879戶2563人返貧風險大,1539戶3562人邊緣監測戶需要嚴防新致貧風險。

面對問題,睢縣縣、鄉、村下沉貧困戶家中,全面排查,澄清底子,列出清單,一項一項的抓落實。全縣上下形成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的生動局面。

在城關鎮周莊村周仁治的大棚裡,記者見到鞋上沾滿泥漿的鎮黨委書記李紅星,他說:“時間不等人啊,初春氣溫變化快,去年剛剛脫貧的村民周仁治都70歲的人了,他的技術和體力都跟不上,所以我時常都要到大棚裡轉一圈,幫助他加強管理,不然會因為技術管理不到位造成減收。”

群眾脫貧不是終點,全部邁上小康路上成為該縣基層幹部奮鬥的目標。今年該鎮規劃沿343南側,東環路至西環路的特色扶貧產業帶,產業帶輻射的袁莊、王莊、老關張、湯莊、姚寨6個村委,建成集綠色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為一體的農莊採摘田間超市,讓脫貧的農戶,穩增收,能致富。

一手抓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是當前脫貧攻堅的兩項任務。

對剩餘貧困人口統籌考慮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對已脫貧人口逐戶排查,因災、因病、因學、突發意外等因素導致暫時困難或收入明顯下降的。

對於特困老人戶、特困殘疾人戶、特困重病患者戶在住房安全、教育保障的基礎上,重點落實:大病醫療、重殘保障、特困救助、基本養老、扶貧助殘、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贍養扶貧等途徑。

對有致貧風險的邊緣戶,採取“產業+就業+普惠政策+幫扶”的辦法。

睢縣一方面做大做強制鞋、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為貧困群眾務工就業提供崗位。同時,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扶貧車間帶貧效應,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不出家門就業,穩定增收。

白廟鄉徐陽溝村貧困戶王美芝說,“原先在外地打工,因疫情現在沒法外出,在家閒著務工沒著落,扶貧車間及時復工,我不出家門口一天掙一百多。”疫情防控不誤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目前睢縣全縣78個扶貧車間已全面開工生產75個,就業人數4547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1098人。

“今年村裡71座大棚已經全面展開了春耕作業,新購買了5萬株西瓜苗,現在正在全面栽植,預計今年大棚種植這一塊的效益能達到40萬元。”在城郊鄉金莊村蔬菜瓜果大棚裡,村黨支部書記袁青松一邊忙著手頭的活一邊說,該村流轉土地275畝,建成扶貧產業種植園區,通過勞動用工、無償使用大棚等途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園區運營以來,該村以及周邊村鎮的眾多貧困戶參與基地勞動用工,每人年均可得務工費用近萬元;24戶貧困戶開展大棚蔬菜種植,畝均收益8000餘元;同時,部分土地流轉的貧困戶每畝每年還可得到1200元的土地租賃費用,產業帶動脫貧效果明顯。

目前,睢縣高效農業已經形成了“南筍北椒中果蔬”的種植業發展格局和“55455”的畜牧產業佈局,帶動貧困戶靠產業興旺實現穩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